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z 欧美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环境管 理体系
–欧盟分别颁布实施了《关于废物焚烧的指令》 (2000/76/EC)和 《关于工业排放的指令》 (2010/75/EU) ,规定了专用焚烧炉和水泥 窑焚烧或共烧固体废物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包括废物的接收要求,设施运行条件、污染 排放限值、监测要求等。
气体导入水泥窑处理,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达标 排放 z 防渗、防雨、防尘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投加设施要求(4.4条) z 应根据所需要协同处置的固体废物特性设置专用
固体废物投加设施。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特点 z 协同处置废物的资源属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废物的能量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能量替代) –废物可以替代部分甚至全部原料(原料替代)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特点 z 抑制、减少污染物质的产生与排放
–水泥窑温度高,停留时间长,有机废物分解彻底 –水泥窑内呈碱性气氛,SO2、HCl等酸性气体以及
21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中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发展现状 z 一般工业废渣的协同处置已普遍应用,其资源化
的主要方式是生产建材 z 2011年水泥混合材所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约为
8.1亿吨,占当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的1/4 以上
22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中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发展现状
z 《“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发改环资〔2011〕2919号)》 (国家发 展改革委),提出“鼓励利用水泥窑协 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 “鼓励利用水 泥窑协同处置污泥” 。
20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中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发展现状
z 《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 备名录(第一批)(公告2012年12号) 》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 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推广技 术“生活垃圾预处理及水泥窑协同处理 技术”。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中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发展现 状 z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发布)列入了“水泥窑协同处置”, 提出“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可作为替代燃料进 入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
内容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其 发展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标准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30485-2013)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 范(HJ662-2013)
1)液态或易于气力输送的粉状废物; 2)含POPs物质或高氯、高毒、难降解有机物质的废
物; 3)热值高、含水率低的有机废液。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投加设施要求 —— 投加位置选择 z 在窑门罩投加的废物
不适于在窑头主燃烧器投加的液体废物,如各种 低热值液态废物。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标准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 泥 窑 内 热 工 特 性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窑 危险废物专用焚烧炉
预热器分解炉内气固相反向流动,呈悬浮状态, 充分混合。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生产主要原(燃)料 z 石灰石:CaO (80%) z 粘土:SiO2,Al2O3 (10—15%) z 校正原料:铁质、铝质、硅质 z 缓凝剂:石膏 z 混合材料:石灰石 z 燃料:煤炭,天然气,石油
汰,恶化水泥厂周围环境
– 利用水泥竖窑处理固体废物 – 以处理固体废物的名义建设新的水
泥窑生产线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控制
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主要污染形式 z 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的烟气排放 z 协同处置生产水泥产品使用过程中
有害物质的释放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控制
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主要污染物 z 重金属(包括砷) z 有机污染物(包括分解产物和再合成产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特点 z 在废物产生区域附近有适宜的水泥生产
设施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特点 z 重金属物质不能得到分解、去除或者完
全固化,因此不能处置重金属含量高的 废物 z 由于受到水泥生产工艺和水泥品质要求 的限制,不能处置氯、硫含量高的废物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可用于协同处置的水泥窑窑型要求(4.1条) a)单线设计熟料生产规模不小于2000吨/天的新型干法水泥窑; b)采用窑磨一体机模式; c)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作为烟气除尘
设施; d)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窑,按《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适用范围 z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生活
垃圾(包括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轮胎等)、城 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污泥、动植物加工废物、受污染土 壤、应急事件废物等固体废物过程的污染控制和监督 管理。 z 当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时,若掺加生活垃圾的 质量超过入窑(炉)物料总质量的30%,应执行《生 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z 我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需求约为4万 吨/日
z 需要新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2.2 万 吨/日,增加处理量660万吨/年
内容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其 发展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标准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控制
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主要污染形式 z 阻碍落后水泥生产技术产能的淘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30485-20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琪 2014.06.11 兴城
内容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其 发展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标准
内容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其 发展
z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2)要求测定的焚毁去除率应不小于 99.9999%; e)对于改造利用原有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在进行改 造之前原有设施应连续两年达到GB 4915的要求。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可用于协同处置的水泥窑位置要求(4.2条) a)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城市工业发展规划要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投加设施要求 —— 投加位置
烟气通路 物料通路
增湿塔 除尘器
烟气
窑门罩投加点 主燃烧投加点
分解炉投加点
生料磨投加点 上升烟道投加点 窑尾烟室投加点
水泥熟料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投加设施要求 —— 投加位置选择 z 在主燃烧器投加的废物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投加设施要求 —— 投加位置选择 z 在生料磨投加的废物
只能投加不含有机物和挥发半挥发性重金属的固 态废物。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z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 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5年新增 城市生活垃圾能力85万吨/日
z 2015年垃圾焚烧比例达到35%,需新增垃 圾焚烧能力9万吨/日,提高垃圾焚烧量 3300万吨/年(与2010年相比)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z 目前我国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约为 1.8万吨/日
协同处置废物要求 —— 禁止(5.1条) z 放射性废物; z 爆炸物及反应性废物; z 未经拆解的废电池、废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 z 含汞的温度计、血压计、荧光灯管和开关; z 铬渣 z 未知特性和未经鉴定的废物
求; b)所在区域无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设施所在
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10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 ,并建设在现有和各类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 设施的淹没区和保பைடு நூலகம்区之外。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贮存设施要求(4.3条)
z 危险废物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专用标准 z 生活垃圾和污泥贮存设施应采取负压操作,抽取
二恶英得到有效地抑制 –焚烧有机废物不会对水泥窑的NOx的生成产生影
响,与废物专用焚烧相比相应减少了Nox的排放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其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特点 z 适用范围较广
– 可以处置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 热容量大,受废物特性影响小 – 没有残渣,没有后续处理的问题 – 重金属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固定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投加设施要求 —— 投加位置选择 z 在窑尾投加的废物
a)含POPs物质和高氯、高毒、难降解有机物质的固体 废物优先从窑头投加。若受物理特性限制需要从窑 尾投加时,优先选择从窑尾烟室投加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