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终身教育理念20世纪以来,在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一章终身教育理念20世纪以来,在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样说的: “终身教育是正在使整个世界教育制度革命化的过程中的一种新概
念。……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的终身教育概念的发展,
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事实的确如此,当代教育新理念很多,但在所有的教育新理念 中终身教育理念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深刻。第一节来自终身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终身教育的思想观点很早就已经存在。 ◆ 我国古训:“活到老,学到老”。 ◆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的胎教思想。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倡 尽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还有胎教思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
条例》。《条例》规定: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 5 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 10 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 15 天。
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 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当前我国国民的闲暇时间为1/4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 活时间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
第一章
终身教育理念
20世纪以来,在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 之一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并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终 身教育。 关于终身教育理论的意义,瑞士著名的教育家 查尔斯· 赫梅尔 的评价具有代表性。他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这一名著中
将终身教育理论看成是可以与哥白尼学说相媲美的事件。他的原话是
二、政治形势的变化
二战以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
影响终身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的出现。
▲ 殖民地国家:走上独立的民族国家的道路,都对旧有的教 育制度进行了改造。这些国家试图通过教育的改革来促进民主的发展
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些国家特别注重通过扫盲运动及成人培训来提
高民族的素质。 ▲ 发达国家:争取人权的民主运动高涨,人民大众要求在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5岁算 青老年人,75-90岁算正式老年人,90-120岁算高龄老年人。 那么人的寿命应该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 寿命是它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
间(20-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应为100岁,人的正常寿命
不同能力的平均发展水平
(100为最高水平,其它数字为与最高水平的比较)
[引自余博:《成人学习方法论》,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年
龄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知觉 记忆 比较与判断 动作及 反应速度
100
95
95
100
93
92
76
83
46
55
72
88
100
100
100
97
87
92
69
71
脑黄金年龄在40-60岁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芭芭拉·史朝奇指出,随着年龄的 增加,人脑的机能也越来越出色。脑黄金年龄应该在40岁到60岁之间。
西雅图纵向研究机构早在1956年就开始对6000人进行调查,每7
年进行一次测试。结果发现,这些人在40到60年之间的表现,比20岁 时好得多。中年人在词汇记忆、空间感及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得更为出
(实施该政策以来全国少生了3-4亿人口),具体措施现在还不清楚。
人口资料(二):人均寿命的演变情况
地 区
1950-1955年
1975-1980年
1995-2000年
全世界 较发达 地区
47.0 65.2
57.5 71.9
63.9 73.7
较不发达 地区
42.4
55.1
62.5
人口资料(三):人的寿命增长情况
应该是120岁。 另据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专家 格雷 博士声称,随着干细胞医
学研究的进展,人类不久以后有望最长活上1000岁。
四、闲暇时间的增加
闲暇时间指人们除工作时间和生活必要时间(含睡眠、用餐及 家务劳动等)以外,用于个人发展、文化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自 由支配的时间。 人们工作时间的减少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 要特征。原因在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南昌火车站 出站地道两侧的广告1>40?) 有资料说,原始人 一生中的劳动时间占33%,闲暇时间只有16 %;农业社会 劳动时间占28%,闲暇时间占22.9%;到工业社会, 劳动时间约为10.4%,闲暇时间能占到38.6%。(闲暇时间分别小于 1/5、小于1/4 、大于1/3) 另有资料说,蒸汽机的发明 使人们的闲暇时间提高到23%;电 动机器的普及 使人们的闲暇时间提高到41%;信息时代 的到来使工 作时间越来越短,闲暇时间越来越长。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的周 工作时间已不到40小时,一些欧洲国家仅为30小时。
“education permanente”改为英译
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 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 引论》。
导致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 且直接推动着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并付诸于实践。 1.知识总量迅速增加。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 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 就要读48年。 2.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据统计,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 越短,目前为5到10年。 3.科技物化时间缩短。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 年中,新的发明与发现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4.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大众传播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 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成人学习能力 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成人的智力是可以不断发展 的,这主要取决于他是否不断地学习。(用进废退)
人的学习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年龄(岁) 学习能力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41% 66% 88% 98% 100% 98% 93% 90% 85%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实验结果。转引自毕淑芝等主编《比较成人教育》,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人口资料(一):人口增长速度
世界总人口达到10亿(1830年左右)用了几千年,而达到20亿 却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1925年)。在此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持续 加快:达到30亿人口用了30年,达到40亿人口则只用了15年(1975 年)。1980年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到45亿。2002年达到60亿。(仅20世 纪一个世纪就增加了40多亿。)
1.早期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人们对 早期儿童学习的潜力 有了新的认识。美国心理学家本 杰明·布卢姆 认为, 5 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4 岁起就约有 50%的智力,其余30%在4-8岁获得,最后的20%在8-17岁获得。(电视
节目—3岁幼儿表演各种地方戏曲;有人提出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中)
2.成人学习能力的研究
在现代社会,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保证川流不息的现
代化”,才能做一个“与时代俱进”的“长久的现代人”,不被时代 的洪流所淘汰。 ◆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从3岁一直持续到50岁。 ◆ 耶克斯利:最早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概念,并于1926年出版了 专门论述终身教育的著作《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他 说:“如果我们问,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教育?惟一的正确答案
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
21分,闲暇时间 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 10%、25%。
又据北京的一项题为“首都居民生活质量实证研究”的调查显
示:2001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每天的 闲暇时间为 5小时45分。目前 北京人的人均每天的闲暇时间大致为 6小时 左右。
育上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迫使这些国家重新审视教育制度,扩大了
教育的对象与范围,采取了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正规教育与非 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得到了更好的结合。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
20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结构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人口剧增 和 人的寿命延长 人口结构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变 化。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这是20世纪人口结构 变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汉代 刘向 《烈女传》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后,就“目 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 孟子也接受过胎教。据《韩诗外传》记载,孟子的母亲在怀他 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 蔡元培 对胎教也很重视,并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他的一个重要 主张是为孕妇设立专门的机构——胎教院。
是:其生命终止时才会完成。”
终身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教育理念,
始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 保 罗·朗格朗。
他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
理论奠基者。1965年,在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
际委员会议上,朗格朗以“education
permanente”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与 会者极大反响,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色。当然在数字记忆、运算能力及感觉速度方面表现相对弱一些。
(中国新闻网2010年7月27日,转引自《教育文摘周报》2010年9月1日11 版。)
对早期儿童和成人智力与学习能力认识的深化,为将
人的一生都纳入到教育范畴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口资料(三):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演变情况
时间 东汉 唐朝 清朝 民国 1957年 现在
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了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开始,又 推行“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现在虽然取消了“五一” 长假,但增加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作为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