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的适用性分析研究
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的适用性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适用性
2014 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 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1]”。2016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关于“中 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2],以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为核心,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017 年 1 月 16 日,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区域认知、综 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这四大地理核心素 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教学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 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初中地理课程是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高中地理课程是初中地理课程 的扩展与深入。地理核心素养势必要由高中阶段“渗 透”与“辐射”到初中阶段。但显然,初、高中生的身心 发展特征、学习方式等都有显著差异,想要达到初、高 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 生进行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最大化”培养,必须要厘 清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初中 教学三维目标、初中地理课程性质这几者的关系。
深度关注
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的适用性分析研究
●张文倩 姜文娟 刘桂芳 /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475004)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主要针对高中地理课程提出,而初、高中地理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因此,初中地理课程同样适用地理核心 素养的培养。文章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教学三维目标”“初中地理课程性质”三方面给出适用性依据,并进行初中阶段 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最后,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图 1 地理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
2. 地理核心素养是初中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但在备课时很多教师却机械、教条地将他们肢解为三 个目标,没有将其看成有机的整体[4]。在实际教学 中,教师片面地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轻视了学生 学习过程与思维的训练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熏陶与培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 能力,起到防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几者割裂的可能。同时,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 三维目标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是其对应与升华。教师 通过对学生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获得空间——区域 的、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区域划分、实践活动、整体系 统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最终成 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成为有 勇气和方法克服困难的人、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图 2)。 3. 地理核心素养是初中课程性质的综合体现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
二、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若完全照搬高中课标关 于四大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师要结合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适当
的维度进行不同等级的目标层级设定[5]。高中地理课
程是高阶能力的培养,而初中地理课程能力培养要适
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因此,对初中 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作 为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他 们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超前于发 展并引导发展,从而填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们 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 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成为一代代教育工作者 的不懈追求。
4
2019 年第 7 期
深度关注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儿童施加合理的教育和教学影响
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依据,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
在于“训练”“强化”儿童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
图 2 核心素养与教学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
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 生活性、实践性的特征。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 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这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正好与区域 性、综合性、实践性、思想性一一对应,用空间—区域、 综合的观点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 地理背景,并且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去收集和处理地 理信息,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真正学习到对生活有 用的地理,体现了生活性这一特征(图 3)。
而合。而最终,这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用综 合的、区域的、辩证的眼光去认识区域、认识地理环境、 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能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解 决实际问题,能尊重自然规律、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这些也都凸显出中国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与“学会学习”(图 1)。
一、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的适用性依据
1. 地理核心素养是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的重要途径
“地理实践力”素养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 一系列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能力,这与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相一致。而“地理实践 力”与“人地协调观”的目的是:在真实情境里让学生 更好地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尊重 自然,增强社会责任感,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共同彰显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责 任担当”。“人地协调观”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所秉 持的正确价值观,这又与“人文底蕴”“健康生活”不谋
图 3 地理核心素养与初中地理课程性质的对应关系
当降低与矮化。关于初中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四大地理
从以上分析可见,笔者认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 核心素养水平,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翻阅初中地理教
标准(2017 年版)》针对高中地理课程所提的四大地理 材、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