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音乐(平顶山学院)第十一讲 北方曲种

中国传统音乐(平顶山学院)第十一讲 北方曲种

京韵大鼓自木板大鼓变革初期之宋金堂、胡玉昆、霍明亮,到其继承者 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尽皆风格独具,鼎峙曲坛多年。每个人的演唱 迥然不同 。本世纪四十年后涌现出的白凤鸣 、小彩舞(骆玉笙)在传统基 础上结合本人条件复有所发展。三代演员及乐师们为京韵大鼓的成型、完 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骆玉笙,是京韵大鼓六大艺术流派中唯一的女性演员 。她声音条件极佳, 基功深厚 ,加之自幼习京剧、唱二黄,涉猎过多种艺术形式,受过多种艺 术薰陶,自三十年代起,在继承刘、白两派艺术基础上,复吸取少白派(白 凤鸣)一些创造,在其业师韩永禄(原为刘宝全弦师,号称“三弦圣手”)、 及后期弦师刘文有等人的帮助下,博采广收,融通精化,于四十年代逐渐 形成她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解放后,在新的形势下,她遵循党的“百花 齐放”方针,着力进行改革创新,使京韵大鼓这一极为完整又相当凝固的 鼓曲形式,在表观新生活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而其风格益为浓郁, 艺术益为成熟,世称为“骆派”。骆派是唯一的跨跃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 流派!是唯一在建国后成熟、完善的艺术流派!就其艺术本身、或是从其建国 后的艺术成熟,对骆派艺术进行研究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吸收北方各种鼓词类曲艺音乐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音乐丰富,旋律变化多端,语言 略带北京口音,节奏流利。著名演员以乔利元、乔清秀为代表。乔清秀影响较大,形 成“乔派”,吐字清脆,风格清新、善于利用不同旋律音区表现不同人物的感情和情 节。 中路:以开封、郑州为中心。原由三弦书艺人改唱坠子,后又吸收河南梆子、越调、 二夹弦等戏曲剧种音乐发展起来的。旋律起伏度不大,讲究吐字,节奏归整稳健。著 名演员:早期有董桂枝等,形成“董派”,后有刘宗琴、刘鸣枝、赵玉凤等。 东路:以商丘为中心。原由唱道情艺人改唱坠子,后又吸收山东琴书等音乐发展起来 的。旋律婉转柔美,多说长篇书目。著名演员有:徐玉兰、张大贵等。 河南坠子 属主曲体曲种。唱词以7字句和10字句为主。唱腔由上、下两乐句变化而成。 常见的唱腔有: 1、开唱段:也称起腔,用于整个唱段的开始处,2句或4句。曲调起伏性大,歌唱性 强。 2、平腔:河南坠子的基本唱腔,上下句体,抒情性和叙述性兼具。 3、含韵:有大含韵、小含韵两种。紧拉慢唱,常用于悲伤哀怨等需要集中抒咏感情的 地方。含韵唱完后,有一段较长的器乐过门模仿腔,以增强感染力。 4、快札板:1/4拍,一般用于唱段的最后部分,形成高潮。 代表曲目:《凤仪亭》,乔清秀的代表唱段。
具,歌词内容很广。唱词整齐,基本句式为3、3、4的10字句,唱腔为起承转 合的4句体乐段。徵调式。四句落音分别是“2、5、6、5”、“5、5、1、5”或 “1、5、6、5”等。其旋律骨干与民间流传的“十杯酒”(孟姜女调)、河南 大调曲子的“扬调”、江苏扬剧的“梳妆台”有密切的关系。 2、垛子板:在传统曲目中称“二板”或“快板”。2/4拍,速度适中,曲调欢 快热烈,有时较紧凑激越,上下句结构,多用于叙述性段落。 3、丰富多彩的民间小曲。常用“下河调”、“上河调”、“汉口垛”、“叠断 桥”、“阴阳句”等。 三类曲牌中,以“凤阳歌”和“垛子板”为基本曲调,各种民间小曲穿插其间, 构成“主插体”的唱腔体式。 代表曲目:《梁祝下山》
三、山东琴书
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东北地区。伴奏乐器为扬琴。 派别:南路、北路、东路。 南路:产生最早,流行于鲁西南一带,以曹县、荷泽、郓城为中心,代表性演
员是茹兴礼,称“茹派”,旋律朴直。 北路:流行于鲁西北、鲁中一带,以济南为中心,代表性演员是邓九如,称
“邓派”,风格平易近人,淳朴幽默。 东路:流行于胶东地区,代表性演员是商业兴,称“商派”。曲调流利优美。 三派中,北路发展较突出。 山东琴书音乐属主插体。唱腔由三个部分组成。 1、凤阳歌,即“四平调”,4/4拍,速度舒缓,旋律优美,抒情和叙述特点兼
天津时调属牌子曲类曲种,是流行于天津地区的 一种时调小曲。
特点是一字多腔,节奏多变,听起来俊俏清脆, 委婉明快,加上伴奏色调的明亮透砌,构成天津 时调的独特风格,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时调有“时兴”、“合时”之意。主要唱腔为 “靠山调”。特点是一板三眼,眼起板落,基本 曲调4句。
代表曲目: 《秋景》——王毓宝的著名唱段。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主曲体,由上下两乐句作变化反复而组成,唱词基本句式为七 字句或十字句。主要板式以慢板(4/4)和紧板(1/4)两种为主,有时也用 2/4。
慢板唱腔中有6种腔调: 平腔——是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上下句结构,音域较窄,曲调变化不大,叙述
性强,接近于吟诵,下句固定落音为宫音(1 )。 挑腔——一种将旋律推向高音区的富有表现力的腔调。歌唱性强,音域宽,起伏
度大,固定落音为宫音(1)。一般在平腔的第三个腔节处将旋律推向高音区, 加以扩展而成,大多用于唱段开始的上句处,有时也与平腔相结合作为下句使用。 落腔——常用于挑腔后面,组成一起一落的上下句结构。旋律下行,缓慢松弛。 固定落音为徵音(5 )。 长腔——篇幅长大的拖腔。大多位于上句,曲调深沉,抒情委婉。固定音为商音 (2)。 拉腔——常用于甩腔唱句前面,大多位于上句,具有不稳定感。固定落音为变宫 音(7 )。 甩腔——用于唱腔大段落结束处。大多位于下句,音域最宽,常为两个8度的曲 线下旋。稳定感强,落宫音( 1)。
第二节 北方主要曲种
一、京韵大鼓 二、单弦牌子曲 三、山东琴书 四、河南坠子 五、天津时调
一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是北方鼓词类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因 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
京韵大鼓向以旋律起伏跌岩、挺拔飘洒为其风格特点。音域宽阔(2个8度以 上),音区变换流畅自如。唱腔常使用大幅度的音程跳进,润腔常用5、6、7度 音程的装饰,颤音幅度也较大,给人以激越奔放之感。
天 津 时 调
代表性艺人及流派:
刘宝全的“流派”。刘宝全是清末明初红及一时的大鼓 艺人。他不但在曲坛享有盛名,而且为京剧界谭鑫培、 梅兰芳、马连良等大师所推崇,被誉为“鼓界大王”。
骆玉笙的“骆”派。骆玉笙艺名“小彩舞”,1914年 生于上海。七八岁时学唱京剧,专攻老生、老旦,又从 杨鹤亭习京韵大鼓。1934年随“三弦圣手”韩永禄学 唱京韵大鼓,始唱刘宝全、白凤鸣的书目。首抵天津演 出一举成名,被称为“金喉歌王”。
京韵大鼓是北方鼓曲的重要曲种。这个诞生于上世纪中叶、几经变革成型 于天津的说唱形式,经过近百年时间,经过几代各家大师的反复实践、探 索和锤炼,也成为形式完整、音乐优美、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的说唱音乐 品种。与江南评弹并称“南弹北鼓”。六个流派(刘、白、张、崔、少白、 骆)的精湛技艺,衣钵相传,至今兴盛不衰。
代表曲目:
《丑末寅初》,刘宝全代表作品。
《剑阁闻铃》,骆玉笙代表作品。
《林冲发配》,骆玉笙早期代表作品。
京韵大鼓
著名京韵大鼓演员刘宝全,经常在天津演出,有“鼓王”之誉。
白云鹏(1875-1952),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 白云鹏年轻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拜 木板大鼓艺人史振林为师。1910年三十岁时到京津一带演唱由木板衍变而成的京韵 大鼓。初时演唱的曲目有《长坂坡》、《战长沙》、《单刀会》等。随着在四海升 平游艺场演唱“文明大鼓”,白云鹏不断地在实践探年后白云鹏根据自己的素质和理解力加工创造了白派的代 表作《焚稿》、《哭黛玉》、《探晴文》及《孟姜女》等。他嗓音虽低,听来却圆 润浑厚,吐字清晰有力,唱腔于妩媚中透苍劲,善于通过半诵半唱传达人物的内心 情感。白派在描绘景物和抒发人物忧思之情时,常用平中见奇,稳而有变的唱法, 恰当地调动了排比句的功能,具有深挚的艺术感染力。
骆玉笙
年轻时的骆玉笙
20世纪30年代便装照。
1962年,骆玉笙亲自操琴为《光荣的航行》 创作唱腔。
曲艺名家骆玉笙1946年在庆云戏院演出《关黄对刀》的情景
她以刘派唱腔 的为基础,熔 “白(云鹏) 派”、“少白 (凤鸣)派” 京韵于一炉, 并从京剧、评 弹等姐妹艺术 中广泛汲取营 养, 结合自身 嗓音条件, 通
乔 清 秀
乔清秀(1910—1944),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 。 她本名袁金秀,十四岁随乔利元学艺,改名乔清秀。本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河南坠 子女艺人乔清秀和她的师傅乔利元(后来成为夫妻)从河南到天津行艺。其间,她和乔利元 一起充分借鉴和吸收戏曲和曲艺诸曲种的精华,丰富发展了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创造出 一套清新优美,别具一格的河南坠子的唱腔音乐,成为30年代雅俗共赏的一个流派,即 “乔派”。“乔派”与同时在津、京地区行艺的程(玉兰)派、董(桂枝)派形成了河南坠子
四、河南坠子
是道情类流传较广的曲中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以及安徽、山东等地。因用坠胡为主 要伴奏乐器得名。
其音乐原为民间的“三弦书”,流于皖北后,加入了道情,同时又与当地民间的“莺 歌溜”相结合,有“三归一”之说。
1930年以后,进入兴盛时期,流传各地,逐渐形成了中路、东路和北路3大风格流派。 北路(北口):以新乡、安阳为中心。原由唱“莺歌溜”书的艺人发展其唱腔,后又
过长期的艺术 实践,创立了 华丽而委婉、 优美而含蓄, 抒情色彩浓郁 的“骆派”京 韵大鼓。骆玉 笙将京韵大鼓 艺术推向了一 个新的高峰, 骆派京韵是当 代京韵大鼓的 一个里程碑。
骆玉笙(1914-2002),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二、单弦牌子曲
单弦牌子曲是曲牌类的主要乐种之一。由一人自弹三弦演唱而得名。主 要流行在北京、天津、河北及山东等地。
单弦牌子曲属曲牌体。唱词格式有上下句重复体、3句体或4句体。主 要唱腔分为岔曲和曲牌两个部分。
传统的岔曲为6句体结构。其唱腔和唱词在结构上并非完全一致,每个 词句的字数多少也不固定。第一、二、四句唱词长短较固定,第三、五、 六句中可以加入若干垛句或其它衬句、衬腔等。岔曲的六句唱腔之间都 用过门隔开,分句明显,各自独立,但三、四、五3句唱腔和唱词的句 逗不尽一致,独立的乐句把完整的一句唱词分割开,即每句唱词的后半 部分的词被安置在下一乐句的开头。这种腔词句逗的交错是单弦牌子曲 的主要结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