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
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 陈远玲
以新课标为立足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目前广
大一线教师所需要承担的重任,更是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
施的重要举措。
但是新课标在真正的推行过程中,并不是
十分顺利,难免会经历很多的困扰,特别是高中美术鉴赏课,
由于面临高考的沉重压力,许多地方的美术鉴赏课并没有
成功地开展,仅仅是对于美术特长生开设,理科、文科的
学生几乎没有接触美术鉴赏课的机会,致使美术课堂黯然
失色,毫无光彩。
鉴于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
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与时俱进,把新课标与
鉴赏课完美地融合起来,从而真正把鉴赏课上好,让学生
亲身体验到鉴赏课的美。
那么,高中美术教师应采用哪些
有效的手段,上好美术鉴赏课呢?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适当地增添人文色彩,探索鉴赏课的正确途径
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着无比丰富的人文素材
和信息,需要教师更加深入地去挖掘和提取,赋予美术鉴
赏课情感,让学生深深地感知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发掘美术作品的灵魂,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深层次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找到其中的美
妙之处,从而促使美术鉴赏课的有效实施。
因此,在高中
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上,美术教师可以适当的增添与本节课
相关的人文情感,如:作者简介,生平事迹,也可以是创
作背景。
在课堂上结合这些因素来赏析艺术作品,对艺术
作品的了解会更加的深入,理解会更加的透彻。
在高中美
术鉴赏课上,关于《宗教壁画》的鉴赏教学,以敦煌莫高
窟壁画的鉴赏为例,我们在教学上就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关
于敦煌壁画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先讲解中国佛教题材的
壁画,再从十六国讲解到元代近千年的壁画历史,再讲解
关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以及根据佛经相关
内容画出来的壁画作品。
之后,再引导学生仔细的鉴赏壁
画的各个细节,充分感悟佛教壁画的艺术魅力。
这种鉴赏
课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瑰宝的情感。
二、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促使鉴赏课的成功进行
受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影响,许多的教育者在进行鉴
赏课时,往往忽略学生的存在,仅仅依靠自己,而进行教
学,课堂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教与学的关系一直处
于不协调的状态之中。
而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需
要教师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凸显学生的主体
性,开展不同形式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权利和
机会,从不同角度拓宽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性的火花,
以保证鉴赏课的顺利完成。
比如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
绘画》时,教师可以在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后,把中世纪的
绘画作品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比较。
学生通过欣
赏发现中世纪的绘画人物形象大多是虚构、呆板、僵硬的,
形体没有生气。
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蒙娜丽莎》
这件作品,其之所以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特征,首先是画
家在题材上取自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人物,具有人的真
情实感,使蒙娜丽莎那魅力的青春被永恒而鲜活地留在了
画面上。
三、以小组合作模式为主,推进鉴赏课的有效开展
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新课标为主旨的,而小组合作模式,
是新课改最为突出的亮点,也是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的
关键性因素。
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小组合作模式是
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
作交流中,把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想和看法,毫无保留地
表达出来,及时地汇总在一起,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持续
发展。
因为小组合作是从分组开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
论和合作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小组的合作讨论。
教师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讨论和交流,并给予
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领。
例如讨论中西方绘画艺术有哪些
不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以及调查等多
种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总结过程之
后,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再由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总结。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并达到互
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效果。
新课改
要求不同学科之间要实现相互结合,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在
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引入其他学科
知识,从而使学生博览群书,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培
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些对于高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都是非常关键的。
总的来说,高中美术鉴赏课能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
主要取决于以上方式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
吸引力,是目前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
生从中体会到美术知识的美妙之处,更加全面地感受美、
体验美,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
真正得到提升,激发学生探究美术知识的欲望,从而全面
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高中美术鉴赏课开拓
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段志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17,(68):176-177.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142 学校体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