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考课本P20——23
宪法对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规范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首先,要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确认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中的地位。
“人民主权”是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对“人民主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这是从根本法的角度界定国家权力的权源问题。
其次,它要根据本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确立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和运行机制,规定其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
在正常情况下,凡涉及国家权力行使的任何重大变动,不经宪法确认,便不具有合法地位。
我国宪法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出发,本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了切实的、实事求是的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的作用在于:它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为公民与国家之间和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一旦遭受侵犯,他们可以诉诸司法部门予以裁决。
它要求宪法在法治建设中起到核心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宪法保证国家的立法权按宪政的要求运行。
宪政实际是依宪而治的政治,它以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为基本的价值追求。
由此,国家的立法权必须以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为其运行的基本准则,以求实现良法之治。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用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不仅日益增多,而且越来越复杂。
因此,在完备法制的过程,也就产生任何保证法制统一的问题。
其次,宪法为法制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立法工作的法律基础,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
,宪法不仅为日常立法规定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对立法的权限和程序也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没有宪法就不会有法制的完备,从而也就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宪法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它确认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但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其次,为了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问题以及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宪法规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当前,根据宪法的规定,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已经圆满解决,台湾回归祖国也将继续按照这一方针解决。
尽管这些地区可以成立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但他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这一点,已为根据宪法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确定。
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并不改变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鉴于国家的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宪法序言庄严宣布,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是全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并将维护国家的统一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规定在宪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