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界面传质

第三章界面传质

uo
而精确解为: 表 5.0
y
uo
(23)
书上所取系数5.2是当uy=0.9943uo的时候。 表面层内侧vx的变化 (24)
x

3 表
x2
2014/7/29
11
由于稳态对流扩散公式 Di ci ci 0 在表面层流流速远大横向流速,主要是横向扩散传质引起的浓 度梯度,即 2ci 2ci
则在dx内由物料衡算得: (8) 该式表示厚度dx的液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故单位时间内粒子的浓度变化为: 2c (9) 2 1 c
1 2
《电化学基础教程》 高鹏,朱永明编; 或量纲分析
Fick第二定律
i t 扩
对, i x i
电极表面指向溶 液方向为正方向
2. 扩散传质
(费克第一定律)
c 扩,i Di i x
(3) (4)
3. 电迁移
电,i Exuioci
则x方向上的总流量: i 对,i 扩,i 电,i (5) 若将粒子所带电荷乘以流量,即可得到流经该平面的净电流密度:
(20)
若浓度梯度一定时,扩散系数将会决定电流密度。 扩散系数 离子淌度反映出粒子在电势梯度作用下的运动特征,而扩散系数反映的是化学势梯度作用下 的运动特征,二者显然有一定联系。 u 对于同一离子,扩散系数与淌度的关系: Di kT i (由流体力学理论Nernst-Einstein方程导出)
带入Fick第一定律得:
扩,i
cio cis Di l
(18)
cio cis l
I nF 扩,i nFDi 由Faraday定律得:
(19)
2014/7/29
9

当浓度极化最大
I d nFDi cio l
得:
cis 0 时,I将达到极限,即为扩散极限电流。
dmi I sdt nF
s o
c c c DR R DR R R R x x 0 o 若反应开始前还原态初始浓度为零,且忽略反应产物的累积,即 cR 0 上式可化简为: s I R cR s nFDR c o cO I nFDO O I I 由电流密度求解氧化态浓度: O s cO O d nFD O co I d nFDO O
2014/7/29
5
传质引起的浓度变化 取任意相距dx两界面,如左图 由Fick第一定律得两截面的扩散流量分别为:
c 1 Di i x x x
c c c 2 Di i Di i i dx x x x dx x x x x x
2014/7/29
8
理想稳态过程电流 理想状况下:扩散传质区和对流传质区可以截然划分; 存在大量的惰性电解质而忽略电迁移传质作用。 故设计如3-3图的实验,长为l毛细管段为扩散传质区,而带有搅拌 的容器A为对流区,不存在浓度极化。 由3-4图可得: ci ( x l ) ci (i 0) cio cis dci 扩散区的浓度梯度: (17) dx l l
(12)
由连续方程得,对于 定常状态不可压缩流 体的形变速率为零, 该项为零
2014/7/29
7

当三种传质过程联合作用时得: ci 2 o o Di ci ui ci E ui Eci ci t
• 若溶液中有大量惰性电解质时,电迁移作用忽略
(13)
2014/7/29
14
再由稳态扩散电流和极限电流公式得:
I cis cio 1 I d
I nFD i
cio cis
i
代入前式得:
o 平
I d nFD i
cio
i
RT RT I o ln f O cO ln 1 nF nF Id
s s f O cO RT aO RT o ln s 平 ln s nF aR nF f R cR o 平
根据一些实际情况来分析具体情况下的极化曲线形式:
• 反应产物生成独立相 由于新相的生成,在电极表面的生成物的活度为1,则:
s f O cO RT RT o s ln ln f O cO 平 s nF f R cR nF o 平
o i i
(10)
(11)
对流传质: c x y z ci ci ci i ci x y y x x y z y y t 对
ci c c ci x y i y i ci x y y t 对
电迁移:由于液相中存在电场引起的电迁移传质过程
电,i Euioci ( Ex Ey Ez )uioci
· · · · · · · · · · · · ±表示粒子所带电荷正

2014/7/29
3
我们所关心的是电极之间的传质过程,故考虑研究目标平面正交方向x的流量 则各个传质过程可简化为: 1. 对流传质 (2) c
I x F zi Di dci FE x zi uio ci x F zi ci dx
(6)
2014/7/29
由电中性原理得,该项 为零
4
其每种粒子贡献的电流密度表达式:
I xi ti I x Fz i Di dci FE x zi uio ci dx
o 1 平 2
f D RT ln O O R nF f R R DO
由上式可看出电极电势只与扩散系数、扩散层厚度和 活度系数等有关。但在定体系下,这些都是定值,则该电 势可看作不随反应体系浓度改变的常数,称为半波电势。
2014/7/29
17
电场对稳态电流的影响 之前我们都假设有大量惰性电解质,只考虑扩散传质作用。那么到底电电迁移对 反应粒子的运动有何影响?会引起电流密度产生怎样的变化? 假设溶液中只有一种电解质,其阳离子能在电极上还原,而阴离子不会参与还原 反应。则其阳离子扩散表达式为: M z I cM z o M z DM z E u z c z x M M x nF 阴离子的扩散表达式为:
将两个浓度代入电极电势公式:
s o I cR cR DR nF R
s o cR cR
I R nFDR
OLeabharlann 2014/7/2916
得:
2
o 平
f D RT RT I d I ln O O R ln nF f R R DO nF I
当 I I d 时,上式最后一项为零,即

c 当溶液搅拌剧烈时,不存在浓度梯度,即 i 0 的稳态对流扩散问题 t 2 则 (15)
ci 2 Di ci ci t
(14)
Di ci ci 0

在溶液无对流扩散时,即
0 的暂态扩散问题
(16)
ci Di 2 ci t
ti
z ?
i
zi
ti为粒子迁移数
(7)
正电流:自溶液流向电极的还原电流为正电流; I I x 在电解池中,上述三种传质过程总是同时发生。在一定条件下或是不同区域,起决定作用的 往往只有其中的某一种或两种。 例:在电极表面较远处流速较大,扩散和电迁移作用可忽略,而在无限接近电极表面的液层 流速为零,起主要作用的是扩散和电迁移过程;若有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惰性电解质”,则 电迁移速度将大大减小,则表面液层中仅存在扩散传质过程。 另:电荷从主体溶液向电极传递过程,可视为远离电极表面的对流传质和电极表面的扩散传 质的串联过程;在有大量的惰性电解质存在的时候,传质速度主要取决于扩散传质。
对, ci ( x y z )ci i
扩散传质:在溶液中由于浓度梯度,使得该组分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转移的传质现象
c 扩,i Di i x ci i y ci j z k Di ci · · · · · · · i,j,k是方向单位向量
D
化学工程 黄志诚
2014/7/29
目录
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想情况下的稳态过程 实际情况中的稳态对流扩散 极化曲线的形式及其应用 电场对稳态电流的影响 线性电势扫描法
2014/7/29 2
概念
物质流量:单位时间内研究物质通过单位截面积的量,用 π 表示
dn Adt
(1)
对流传质:物质的粒子随着流动液体而移动的传质。
(26)
2014/7/29
12
x
x2 3 表
Di 3 i 表
1 1 1
1
表 5.0
y
uo
x i Di
i 5Di 3 6 y 2 u0
1 2
由上式明显看出,扩散层厚度与流体动力学条件和扩散系数有关,且电极表面附近不是静止的。 在之前实验中,浓度极化只在扩散区中,在这里的浓度极化就在扩散层, cio cio cis cio cis 和 则



ln a
lg a lg e

2.3RT I lg 1 I nF d

2014/7/29
15
• 反应产物可溶(求反应产物的表面浓度) 由于反应产物可溶,则活度不等于1;由Faladay定律可得R的生成速度,由稳态扩散流失速度。 由于这量速度相等,则
I nFDi

I nF cio cis Di 3 uo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