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活起来——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
初中地理教学激趣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笔者从内容、语言、方法和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激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其表现有三方面:一是它有许多特定的学科名称,在现实地理中无法找到实物。
如经纬网、时区与区时、北极圈和南极圈等等。
二是由于时空的局限,我们不可能带上学生到美国或欧洲去感受发达国家的现代文明;更不可能领着学生们到南极洲去体会极地的狂风酷寒。
三是我们的学生普遍觉得地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用处很小。
有的时候,学生们甚至有一种枯燥无味的感受,根本就不喜欢学地理。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才能将这一重要科目学好,培养他们的天文地理素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对某事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去进行钻研,主动地进行探究。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我认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激趣,是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应该关注的中心问题。
笔者在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我通常在上课前进行精心的备课,收集整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人文地理内容充实课堂。
有了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兴趣盎然。
我主要制作了三个方面的补充教材:
第一,时事要闻或发生在身边的大事。
如讲西亚石油时插入“海湾战争”、“美伊战争”;讲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插入本县林业的兴衰情况;讲“日本地理”时插入二战时的中国抗日战争,等等。
第二,诗歌成语。
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的苍凉壮阔景象;引用“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成语说明地壳运动;引用“早穿皮袄午穿衫,围着火炉吃西瓜”等民间谚语说明气温的日温差大。
第三,风土人情和奇闻异事。
高纬度寒冷地区屋顶尖又高是为了避免积雪堆积在屋顶;我国云南傣族人在泼水节相互往对方身上泼水,是以示祝福。
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使所学内容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北大版《地理课程标准》)教师在授课中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大大地拉近学习与运用的距离。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关系紧密并有无限好处,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萌发出积极的求知欲。
我的研究与实践证明,这三类知识性人文性的东西,可以促进我的教学向学科交叉文理
渗透,具有广度和深度;可以增加课堂的文学艺术色彩;可以使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
当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并非枯燥无味时,他们便特别地喜爱地理课了。
二、通过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讲授语言引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教师主要是用语言进行工作的,语言功夫的高低,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说到底就是语言的艺术。
有了好的表达艺术,学生会被你感染感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我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的。
首先,讲究韵律美。
我力求做到节奏快慢适宜,声调抑扬顿挫。
重点难点说慢些,一般内容讲快点。
以快衬慢,以抑托扬。
其次,讲究修辞。
我用此加强形象性,如:若把中国大地比作一个人,山脉就像是人体中的骨架,盆地、平原、高原、丘陵就好比人体中的各种器官镶嵌其中;各种外力是自然界的雕塑师和能工巧匠,造就了我们的人间胜景。
第三,讲究感情色彩。
说台风的灾害性时用憎恶愤恨的语气,说中国1998年的洪涝灾害时用悲痛语气------
第四,幽默诙谐风趣。
用谐音“路上舞旗”记地球半径6357千米;用“路上骑马”记赤道半径6378千米;用“路上骑鸡”记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用“阿爸拉起亚山”记美国东部的山脉阿巴拉契亚山。
我们的学生是一些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心理还是一种以形象为主的心理,不喜欢说教的太空洞的东西。
所以,我以他们为主,尽量地用生动活泼风趣的语言上课,将孩子们的味口调动了起来。
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无意识地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激发了情感。
师生之间乐融融,课堂里乐融融,教学的效果真正令人惊奇。
三、四种激趣新法。
第一种新方法是“悬疑法”。
疑之则能激发求知欲望,激发好奇之心。
唯有好奇才能有所成功。
我在课堂里面,常常采用故弄弦虚的方法多方设疑,让学生进入我的探究目标里。
有一次,我上七年级第一堂地理课,一开始就悬疑:“神仙住在什么地方?”大家回答:“神仙住在天上。
”我说:“如果把住在天上的人都称为神仙的话,那么同学们都是神仙了。
”学生问:“为什么?”我反问:“我们住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
”我说:“我们的地球就是悬挂在天空中的一个大球体,咱们地球人都是住在天上的“神仙”!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
”
第二种新方法是直观形象法。
形象能变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益。
我上课总是要多作一些课件、幻灯片、图片,用形象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种新方法是导游演示法。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
我用此法训练我的
学生们,要他们当好一个导游员,将地理知识变成地理能力。
我让人当北京的导游员,讲解我们首都的过去与今天;我让人当美国纽约的导游员,讲解美国发达的经济状况和高科技发展的情况;我让人当台湾的导游员,讲解台湾的秀丽风光及大陆对台湾政策的灵活性,等等。
我创办的“小导游一日”活动,被学生们接受,并且乐意参与。
第四种新方法是角色扮演法。
这是让我的学生用文艺的形式进行地理学习,用人去拟物,表达人的人文观点。
我让学生自己扮成一个城市或一条大河,让他们自已作出介绍。
比如,有的人扮演长江,他就要在上台前了解长江的历史和现状,要向大家作好精确的自我介绍。
此法很好,“逼”着大家去研究,去发现新的人文精神,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我的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我将地理课上得很活,世界已经在我的教学下活了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研为根本,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桥梁,以个性化的教学与学习为目标,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的革新,真正实施了新课程的方案,走出了一条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新路子。
现在,我上课的时候,学生不再感到乏味了。
他们都觉得,我们的地理课已经是文化文学、经济、政治、生物等科目都交叉在一起的最有趣的学科了。
这时,我才感到,世界真正让我的学生们动了起来。
学生心中有了一个大的世界,一个伟大的光明的世界真正将他们激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