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进飞行控制系统》第八课

《先进飞行控制系统》第八课


5.1.1 典型飞行控制系统结构
重心位置 测量元件
放大计 算装置

放大器

舵机
反馈元件 舵回路
敏感元件
舵面
飞机
稳定回路
运动学 环节
控制回路
5.1.2 典型飞行控制系统的分类
▪ 阻尼器(damper) ▪ 增稳系统(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s-SAS) ▪ 控制增稳系统(control augmentation system-CAS) ▪ 自动驾驶仪(Autopilot)
(2)阻尼器的组成与作用原理
▪ 作用: 阻尼器以飞机角运动作为反馈信号,稳定飞机的角速率 增大飞机运动的阻尼,抑制振荡。
▪ 分类: 因为飞机的角运动通常可以分解为绕三轴的角运动,因 而阻尼器也有俯仰阻尼器、倾斜阻尼器及航向阻尼器 。
(2)阻尼器的组成与作用原理
1)组成: 阻尼器由角速率陀螺,放大器和舵回路组成。
放大器
I
副翼
方向舵
1
Ts 12
Ka
y
飞 机r


Kr

放大器
K
横侧增稳系统方块图
特点:
▪ 航向通道引用 Krr 及 K 信号,起到对航向的阻尼,
增稳作用。
▪ 而横向通道只用信号 I ,起到对横向的静稳定作用,
削弱荷兰滚振荡。
▪ 而横向通道不用 I p p 信号 ,横向阻尼有余。(因为一般 CL 较大)
▪ 姿态角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及瞬态响应 ; ▪ 角速度控制系统及增稳阻尼系统的技术要求 ; ▪ 轨迹(或重心)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及瞬态响应要求 ;
具体指标见书P273-274所写
飞控系统基本功能包括几方面
▪ 增稳阻尼的要求 ▪ 姿态的稳定与控制——包括三轴姿态的稳定与控制,航向
保持,预选,航向转弯等 ▪ 轨迹的稳定与控制——包括高度、侧向偏离、飞行M控制
Mq 2 Ma
▪ 舵偏角与俯仰角速率成比例,舵面力矩等效于阻尼力矩, 增大了飞机阻尼力矩。
e Lqq L
无阻尼器飞机操纵系统结构图
Pe
Kj
Ke
1
e K T S 1
Td2S2 2dTdS 1
q
K
:机械弹簧
j
Ke:助力器的传递函数
Pe :为杆力 K T S 1
:飞机短周期运动传递函数
Td2S 2 2dTd S 1
▪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增稳系统。
(2)俯仰增稳系统控制律
1)控制律为: e L Lg Dg
▪ 飞机纵向短周期方程:
(S Z ) S 0 (MS M ) (S M q )S Mee
▪ 简化为:
(S 2 C1S C2 ) Mee
(2)俯仰增稳系统控制律
▪ 增稳系统方程:
S 2 C1S C2 Me L Me Lg Dg
5.1.3 飞行控制系统的任务和设计目标
▪ 改善飞行品质 • 固有运动特性:改善俯仰、滚转、偏航阻尼特性和频率特 性; • 操纵(控制)特性,改善飞机对操纵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 扰动特性:抑制风干扰等; • 大扰动的控制问题
▪ 协助航迹控制 ▪ 全自动航迹控制 ▪ 监控和任务规划
5.1.4 飞控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舵偏角引起舵面力矩,这个力矩显然是由q引起的阻尼力
矩( q 0 e 0 M (e ) 0 低头,使q受限制)
这就增大了飞机的阻尼。
(3)俯仰阻尼器(纵向阻尼器)
▪ 俯仰阻尼器用来增大飞机纵向短周期运动的阻尼 d 。
1)最简单控制律:不计助力器及舵机惯性时
d
s
Z M q M 2 M M qZ
LK
)
其中:L KK K Ke 为角速率到舵偏角传动比
▪ 简化闭环传函:
式中:
q(s) pe (s)
K j KeKd (T S 1)
Td2eS 2 2deTdeS 1
Kd
K 1 LK
Tde
Td 1 LK
de
d
( K T L) 2Td
1 LK
▪ 适当选择 L可增大 de ,即增大了阻尼,( de d) ▪ 但 L 使 Kd K 静操纵性 阻尼比增大是靠牺牲
从而增加了航向静安定性。
1)控制律:
▪ 这就是说在控制律( r 表达式)中增加与 有关的信号
即可提高航向静安定性。
r ▪ 若再增加与角速度 有关的信号,又可增大阻尼,若两
种信号均用,即可实现增稳阻尼,于是控制律为:
r Krr K KgZg
2)分析: ▪ 闭环运动方程:
S2 C1S C2 Nr Kr S Y Nr K r Nr Kg S Yp zg
▪ 由此可知,固有频率增加为:
C2 Nr Y Kr K C2
静稳定性增加。
▪ 当用侧向加速度计作反馈元件时,增稳阻尼控制律为:( 不计惯性,非线性时)
r
S
K
r
(
S
)r 1
Kay ay
(4)横侧增稳系统控制律
▪ 由于飞机滚转与偏航总是紧密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 横向、航向都有增稳,且有两通道的交联信号出现了横侧 增稳系统,其控制律既包括方向舵通道的,又包括副翼通 道的。现以某超音速飞机为例,写出横侧增稳控制律如下
控制律 ▪ 若引入输入信号的积分,使输出与输入信号之间成积分关
系,则为积分式控制律:
t
e Lqq Lnn 0 (Lq q Ln n) Lg Dg dt
4)分析:

写出飞机运动方程
写出控制规律
联立获得增稳系统——飞机系统方程(称新系统)
▪ 对新系统进行根轨迹,频率特性,时域特性分析,计算 ,
静操纵性达到的。
▪ 由于Tde 与 1 LK 成反比, Tde 变化不大,即固有频
率变化不大。(参见书p174例)
5.2.2 增稳系统
(1)问题的引出:

现代飞机随着大迎角飞行出现,使飞机静稳定性 Cm下降
▪ 为了提高操纵机动能力,使飞机重心与焦点相对位置发生
变化(焦点前移了)这也使系统不稳定。
▪ 同样可得:加入上述控制律后,可提高系统的静稳定性,
但会降低系统阻尼特性。
(2)俯仰增稳系统控制律
▪ 为使飞机既有良好的静稳定性又有足够的阻尼比,控制律
中必须包括n(或 )与角速率q两种信号,于是纵向比
例式增稳系统的控制律为:
e Lqq Lnn Lg Dg
3)特点:
▪ 控制律中含信号 Lq q ―对飞机起增大阻尼比的作用 ▪ 控制律中 e 与输入信号q,n成比例关系,称为比例式的
e m M
▪ 电气指令信号的极性与机械通道来的操纵信号同相,其值 与杆力位移成正比。可见电气指令信号使操纵量增强,因 此控制增稳系统又称控制增强系统。
(3)控制增稳系统特点:
由于增设电气通道,可使系统开环增益取得较高。从而提 高了静操纵性。
▪ 如果没有电气通道,那么当 Ka、K 很大时,虽然可使闭
环特性只取决于反馈通道而与飞机所处正向通道无关,即
系统抗干扰性提高,但同时会使以机械通道为输入、nz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系数变得太小,也就是说,使原闭环增 稳系统闭环增益太小,降低了静操纵性。增设电气通道,
则可通过提高电气通道增益,补偿由于 Ka、K 很大而产
生的强负反馈作用,使整个系统特性不受飞机上的干扰及 飞行状态变化的影响。
系统传函:
q( s) pe (s)
K j Ke K (T S 1)
Td2 S 2 2dTd S 1
有阻尼器飞机操纵系统结构图
Pe
Kj
Ke
1
K T S 1
q
Td2S2 2dTd S 1
K
Ka
Kq
系统闭环传函为:
q(s) pe (s)
Td2S
K j KeK (T S 1)
(2dTd LKT )S (1
及操纵性指标等特征性参数,然后与“规范”相对比,给
出结论
(3)偏航增稳系统控制律
▪ 飞机细长,立尾面积过小,飞行速度大,飞机航向静安定
系数 CN 太小,使飞机航向静安定性差,这常使飞机处
于侧滑状态飞行,不仅增大阻力,且不利转弯和格斗,所 以航向也要有偏航增稳系统。航向阻尼系统用来改善荷兰
滚阻尼,且提高航向静稳定性。因为飞机的 Cl很大而 Cn
5.3 控制增稳系统
(1)问题的引出 阻尼增稳系统只能改善飞机的稳定性,即只改善飞机的
静动稳定性和固有频率,同时却减小了系统的传递系数,减 低了飞机对操纵指令的响应,使操纵性下降,这显然是不利 的,所以有必要解决稳定性和操纵性的矛盾。
5.3 控制增稳系统
由于加速度计不安装在飞机重心处,因此它所感受到 的角加速度通过系统作用减小了,影响角加速度灵敏度。 此外飞机在大机动飞行时,要求有较高的角加速度灵敏度 且杆力不宜过大;作小机动飞行时,要求有较小的灵敏度 且杆力不宜过小。一般系统很难兼顾这两种要求,影响了 对飞机的驾驶。所以有必要改善飞机的非线性操纵指令。
(1)控制增稳系统组成:
控制增稳系统是在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杆力传感 器和一个指令模型构成的,即系统由机械通道、电气通道和 增稳回路组成。电器与机械通道相并联,驾驶员操纵信号一 方面通过机械链使舵面偏转某角度,另一方面又通过杆力传 感器输出指令信号,经指令模型与反馈信号综合后控制舵面 偏转,总的舵面偏转为上述两舵偏角之和。电气通道相当于 一个前馈通道,其作用是增大传递系数,并使角加速度灵敏 度满足驾驶员的要求。
▪ 此时: C2 Me L d 稳定性增加。
▪ 但因 C1 2dd 2
使飞机阻尼特性下降。
(2)俯仰增稳系统控制律
2) 与过载 n 为比例关系(迎角 的准确测量不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