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合物,采用比色法。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五、含量测定
(一)亚硝酸钠滴定法 Ar-NH2; Ar-NHCOR; Ar-NO2均可采用此法。 即:具游离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本法直接测定。具 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如具酰胺基药物(对乙酰氨 基酚等)经水解,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无味氯霉 素)经还原,也可用本法测定。 Ch.P中的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普鲁 卡因胺及其制剂可直接采用本法;醋氨苯砜及注 射液水解后用本法。
的对 合乙 成酰 路氨 线基 酚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四、杂质检查
(二)对乙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检查
1.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因其生产工艺用铁粉作还原剂,可 能带入,致使乙醇溶液产生混浊,中间体对氨基酚易氧化产生 有色氧化产物,在乙醇溶液中显橙红色或棕色。 检查方法:配制0.1g/ml本品乙醇溶液,溶液应澄清,无色;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含有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 药物,均可发生此反应。
Ar-NH2 HCl NaNO2
重氮盐
OH-
-萘酚
橙黄~猩红色
生成偶氮染料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直接反应: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 盐酸普鲁卡因胺、
芳 酰 胺
羟 肟 酸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四)与金属离子反应
3. 与汞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 H2NO3 + Hg(NO3)2
对氨基苯甲酸酯 + H2NO3 + Hg(NO3)2
黄色
红色或橙黄色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 制备衍生物测熔点
1. 三硝基苯酚衍生物的制备: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
白色结晶
强酸制弱酸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六) 紫外特征吸收光谱法
1. 在λmax 处测定供试液的吸光度。
例如:盐酸布比卡因在0.01mol/L%盐酸中于λmax =263nm 和λmax =271nm测定最大吸收,其吸光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
2. 在规定的浓度测定λmax 例如:醋氨苯砜5μg/ml; 在λmax =256nm; 284nm 处有 最大吸收。
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1,滴加亚
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ml稀释后,加碱
性β-萘酚试液2m1,振摇,即显红色。
对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D
H2O HCl 、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NH2
COOCH2CH2N(C2H5)2
OH
OH
[H 2O]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芳胺类、苯乙胺类药物的鉴别和 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盐酸普 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等 二、熟悉丙胺类药物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芳伯氨基未被取代 芳胺类药物分为两类 芳伯氨基被酰化——酰胺类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酰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
3.酚羟基特性:对乙酰基酚有游离酚羟基;醋氨苯砜酸 水解有酚羟基,可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可相互区别。 4.弱碱性: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烃胺侧链有叔胺氮,显 碱性,可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可 相互区别。 5.与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酰氨 基上氮可与Cu2+,Co2+生成 有色配位化合物沉淀。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五、含量测定
(一)亚硝酸钠滴定法
2. 测定主要条件: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酰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
(一)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
NH R1
酰化
R3 R1 NH C R2 O
O NH C
R4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酰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
HO
NHCOCH3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O S O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
(一)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
H R1N
O C OR2
对氨基苯甲酸酯母体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H2N COOC2H5
苯佐卡因
H2N
COOCH2CH2N C2H5
2
. HCl
盐酸普鲁卡因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1,必要时缓缓煮沸
使溶解,放冷,加0.1mo1/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滴加
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由橙黄到
猩红色沉淀。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2. 对乙酰氨基酚 ChP(2010)
[鉴别] (2)取本品约0.1g,加稀盐酸5m1,置
2. 水解特性:分子结构中的酯键或酰胺键易水解,除盐酸 丁卡因外水产物为对丁基苯甲酸(BABA)外, 上述均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
3. 弱碱性:除苯佐卡因外,其余均含有叔胺氮的侧链,故具 有弱碱性——非水碱量法滴定。 4. 其它特性:因结构中有芳伯氨基或同时具有脂烃胺侧链,其 游离碱多为碱型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 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其盐酸盐则易溶于水。
C3H7 O N
.
NH C CH3
HCl
盐酸罗哌卡因
NH2 NH
.
盐酸妥卡尼
O HCl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酰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
(二)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后显芳伯氨基特性: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酰氨基,酸 水解后显芳伯氨基的特性反应,可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或 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可与芳醛发生缩合反应,易氧化 变色。注意空间位阻的影响。 2.水解产物易酯化:对乙酰基酚和醋氨苯砜,酸水解生成 醋酸,在硫酸中与乙醇反应,发出醋酸乙酯香味。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七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脂肪胺类:丙胺类
芳胺类:对氨基苯甲酸酯类、酰胺类 胺类药物
芳烃类:苯乙胺类 磺酰胺类: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的分析
第二节 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三节 丙胺类药物的分析 练习与思考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具体反应如下:
CH3
+ Cu2+
CH3 2 NHCOCH2N(C2H5)2 CH3
NCOCH2N(C2H5)2 CH3 Cu CH3
(C2H5)2NCH2CON CH3 蓝紫色
+Co2+
CH3
CH3
NCOCH2N(C2H5)2 (C2H5)2NCH2CON CH3 Co 亮绿色 CH3
NHC4H9 + HNO2 COOCH2CH2(C2H5)2
COOCH2CH2(C2H5)2 乳白色 C4H9N-NO + H2O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 水解产物反应
1. 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 盐酸普鲁卡因 + NaOH 普鲁卡因 (白色沉淀)
D 油状物 D 对氨基苯甲酸钠 + 二乙氨基乙醇
对氨基水杨酸钠 等
间接反应: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醋氨苯 砜、贝诺酯
但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由于它们的空间位阻 效应,很难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1.苯佐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 ChP(2010)
[鉴别] (1)本品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如显混浊,与1号浊度标 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如显色,与棕红色2号或橙红色2号 标准液比较, 不得更深。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四、杂质检查
2. 有关物质检查:Ch.P是以对氯苯乙酰胺为对照品, 采用TLC 法 中的杂质对照品法。 3. 对氨基酚检查:利用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可与 亚硝基铁氰化钠生成蓝色配位化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四)与金属离子反应
2. 羟肟酸铁盐反应 基于普鲁卡因胺分子中的 芳酰胺结构。
NH2
H2O2 CONHCH2CH2N(C2H5)2
NH2
FeCl3 CON(OH)CH 2CH2N(C2H5)2
NH2 Fe
CON(OH)CH 2CH2N(C2H5)2 紫红,暗棕色,棕黑色 3
Ar-NH 2
NaNO 2+HCl
+ Ar-N 2 Cl
OH-
Ar-N=N OH
猩红或红色
NHCOCH3
药物分析
第七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特例:
盐酸丁卡因:
COOCH2CH2N(C2H5)2 HCl
CH3(CH2)3NH
丁卡因虽无芳伯氨基,但分子中的芳香仲胺在酸性溶液 中可与NaNO2反应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的乳白色沉淀。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对氨基苯甲酸钠 + HCl 对氨基苯甲酸(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