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案例 ppt版
[法律问题]
本案主要涉及对未办理预售房 屋登记手续的房屋买卖合同是 否成立的问题。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 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下简称《城市房地 产管理法》)第44条第2款规定:“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 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法律问题]
此案涉及的是交叉要约能否直 接成立合同的问题。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 承诺方式。”
(2)《合同法》第17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 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 约人。”
(3)《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 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3)《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 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粮食购销案 相对性原理
——论合同的
[案情介绍]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项粮食购销合同,合同 的附则约定“有关交货事宜由丙公司出面协调 解决。”该合同第5项约定:应在天津某粮库 交货。后来,甲公司因嫌交货地点及交货时间 不合适,便找到丙公司,要求变更时间和地点。 丙公司即与甲公司达成一份补充协议,协议中 将交货地点由天津变为石家庄,将交货时间由 2000年12月变更为2000年10月。补充协议订立 后,甲公司将该协议送交给乙公司,要求乙公 司于2000年10月将货物发往石家庄某粮库。乙 公司收到该协议后,提出因交货时间提前而无 法准备货源,并提出交货地点变更,使其费用 增加,甲公司必须为此提供补偿。双方不能达 成协议,甲公司便以乙公司构成违约为由,向 法院提起诉讼。
三、书面形式对合同法律效力的影响 ——浅谈事实合同
[案情介绍]
2000年5月2日,北京市某公司甲与另一公司乙签订 了购买空调100台的合同,约定每台空调价格为1900 元,于5月4日交货,合同订立后,乙公司当即支付 预付款19000元。甲公司提供40台空调后,乙公司经 检验认为该产品质量不合格,要求退货。甲公司认 为自己不可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乙公司提供合 同约定的空调,于是建议由丙公司供货,货款由乙 公司向丙公司支付。双方约定最后应当以书面形式 签订合同,但之后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合同,而是直 接通知丙公司向乙公司供货。同年5月6日,丙公司 向乙公司交付空调100台,价款共计190000元。但乙 公司仅向丙公司支付货款171000元,扣除了已经向 甲公司支付的19000元。丙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乙 公司支付剩余货款,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法律问题]
本案主要涉及应当采用书面 形式的合同,在没有采用书 面形式时的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 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 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合同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用 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 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朱晋华辩称:丢失公文包后,通过《天津日报》、天津《今晚报》多次刊登 寻包启事,考虑到只有在明确酬金的数目的情况下,才能与拾包者取得联系, 所以才明确给付酬金1.5万元。其实并不是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现在不同意 支付1.5万元报酬。
李绍华辩称:因王家平身为公安干警,应按照包内提单、私人联系手册等物 品为线索,寻找失主,或主动将有关遗失物品交有关部门处理,不应等待酬 金,王家平并未履行应尽的职责,故不同意给付李珉酬金之要求。
王家平述称:自己与李珉一起看电影,李珉拾得内装价值80多万元的汽车提单 等票据的公文包,在自己处保管了10多天,但与本人毫无关系,故不要求索 要报酬。
[法律问题]
本案涉及悬赏广告的性质问题。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4条规定:“民事 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 诚实信用的原则。”
(2)《合同法》第57条规定:“民 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 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 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二、刘某与商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 —略谈交叉要约
[案情介绍]
刘某系个体户,经营日常百货。1999年11月,刘某决 定改行,想要处理库存存货。商某得知后,前去看货, 但当时未与刘某达成协议,而是告诉刘某与妻子商量 后再与刘某联系。
商某与妻子商议后,在1999年11月15日向刘某发函称: 如果所有货物按批发价出售,我们就买,并要求刘某 在5日内回话。恰在此时,刘某也在11月15日向商某 去信称:“所有货物按批发价处理,你是否购买?请 于15日内答复。”11月18日刘某收到了商某的信后, 认为已与商某成交,遂拒绝了其他客户。而商某在11 月18日收到刘某的信后,听说百货生意现在比较难做, 心生悔意,不再想购买刘某的货物,于是商某在11月 22日向刘某发出一封电报,表示不买这批货物了。刘 某获电,十分气愤,诉诸法院,要求维护双方已达成 的交易。
[法律问题]
本案主要涉及合同的相对性问 题。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 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 协议。
第二编
合同订立
一、合同的登记 谈合同成立
——略
[案情介绍] 1999年10月25日,孙某向某市房地产开 发公司购买一套三居室的住宅,双方在 签订的买卖合同中约定:房地产开发公 司应当在2000年8月 1日前将房屋交付孙 某使用,孙某在合同签订后10天内交付1 万元定金;房款共30万元,孙某应当分 期交付,于1999年10月30日前交付第一 笔款项10万元,第二笔10万元于2000年3 月1日交付,其余10万元于办理房地产过 户手续后立即一次性付清。双方在签订 合同后,未办理预售合同登记手续。合 同签订后,孙某以房价过高为由拒绝交 付房款,并请求归还其定金。房地产公 司则以合同已成立生效为据要求孙某履 行合同,交付房款。双方产生纠纷诉至 法院。
五、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 金纠纷上诉案
——论悬赏广告
[案情介绍]
1993年3月30日下午,朱晋华在和平电影院看电影,此时李珉与王家平(二者 系往日同学,公安干警)在其后几排的座位上同场观影。散场时,朱晋华将 随身携带李绍华(朋友关系)委托其代办的内装河南洛阳机电公司价值80多 万元的汽车提货单及附加费本等物品的公文包遗忘在座位上,李珉发现后, 将公文包拾起,等候片刻后,见无人等包,就将该包带走并交王家平保管, 朱晋华离场之后,发现公文包丢失,找寻之后没有找到,便于1993年4月4日、 5日在天津《今晚报》、4月7日在《天津日报》上相继刊登寻包启事,表示 “重谢”和“必有重谢”。因为寻包启事没有结果,李绍华自河南到天津, 又以其名义于1993年4月12日在天津《今晚报》上刊登内容相似的寻包启事, 并将“重谢”变为“一周之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万元”。当时,李珉看到 以李绍华名义刊登的寻包启事,立刻告诉王家平,并委托王家平与李绍华联 系。4月13日下午,王家平通过电话与李绍华联系,确定了交换公文包与酬金 的具体细节。当日下午,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地点交接时,就酬金问题发生 争执,经公安机关解决未果。李珉向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朱晋 华、李绍华履行在广告中约定的义务,兑现报酬1.5万元。
(3)《合同法》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 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 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四、胜利河沙厂诉五通基建工程公司购 销合同纠纷案
——论要约与要约邀请 的区分
[案情介绍]
1995年6月,正在兴建某市C一号住宅小区的被告五通基建公司(以下 简称工程公司)突然接到河沙供应商白水河沙厂的加急电报。该电报 称:因连降大雨致使洪水泛滥,运送河沙的铁路被洪水冲毁,无法再 按时运送河沙,请工程公司另想良策购买河沙。因正值施工旺季,工 地大量需要河沙,而冲毁的铁路又难以在短期内通车,工程公司为不 影响施工进度,遂向东乡河沙厂和原告胜利河沙厂发出电报,电报称: 我公司急需建筑用河沙200吨,如果贵厂有河沙,请于见电报之日2日 内电报通知我公司,我公司将派技术员前往验货并购买。东乡河沙厂 和胜利河沙厂收到电报后,均向工程公司拍发了电报,并向工程公司 提供了河沙的型号和价格,而胜利河沙厂在拍发电报的同时,又透过 关系向铁路车站报领了车皮,用火车将100吨河沙运往工程公司所在的 车站。在该批河沙到达工程公司所在的车站前,工程公司已派技术员 丁某到东乡河沙厂订货并签订了购销合同,合同签订后的第二天上午, 东乡河沙厂和丁某一起给工程公司拍电报,称货已发出。当天下午, 胜利河沙厂的河沙运到,工程公司告诉胜利河沙厂,他们已购买了东 乡河沙厂的河沙并已经支付了货款,因此,无资金再购买胜利河沙厂 的河沙。胜利河沙厂认为。工程公司既然发出了要约,而自己又在要 约约定的有效期内作出了承诺,工程公司应受要约的约束,因此胜利 河沙厂坚持要求工程公司收货并支付货款,工程公司则以自己发出的 仅仅是购买河沙的意向书而非要约为由拒绝收货并支付货款,双方协 商不成,胜利河沙厂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问题]
本案涉及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 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 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 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2)《合同法》第15条规定:“要约邀 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 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股说 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 告的内容符合邀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第一编 合同及合同法总论
一、收养协议是合同法上的“合同”吗?
——谈合同 法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