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
作者:王成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2期
摘要介绍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几种方法,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和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08-01
果园是果农的经济支柱,但由于病虫害的因素造成果树减产,果实品质下降,甚至可带来果园的毁灭,给果农造成很大损失[1]。

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果树病虫害认识不足,防治效果不好造成的。

因此,加强果园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是促进果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1防治原则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2],不仅要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害能力,也要抓好越冬休眠期、花后7~10 d及麦收后3个关键时期的防治工作,把病虫害控制在严重危害之前,以减轻病虫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防治对策
2.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和植物检疫对象传播蔓延的有效措施。

因为诸如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等病虫是可以通过接穗与苗木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的,所以应重视植物检疫工作。

各果区必须严格遵守植物检疫法规、搞好产地及调运过程中的检疫工作,防止调入带检疫性病虫的苗木和接穗,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做好疫情控制工作,把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和改进各项农业管理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同时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从而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达到保护果树健壮生长的目的。

如选择优质、健康树种,做好果园的水、肥、土等栽培管理工作,清理果园,翻树盘,结合冬剪去除病虫枝等,以此促进果树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这些措施不需要额外投入药剂和资金,具有经济、易操作、便于推广等优点。

认真执行预防性的措施,可以大量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和病原初侵染菌源数量,推迟和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

2.3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鸟治虫等多种方法统称为生物防治。

根据果园害虫有200多种可利用天敌的特性,再加上果园生态条件比较稳定,开展生物防治有很多有利条件,可开展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及在必要时引进天敌来防治有害生物,有效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

如赤眼蜂的寄主很广,可以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瓢虫、食蚜蝇、食虫虻、猎蝽、捕食性螨、蚂蚁、步行虫、蜘蛛等是果园害虫的致命杀手;小花蝽捕食蚜虫、叶蝉、叶螨以及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幼虫;瓢虫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中国虎甲成虫或幼虫捕食活虫及其他小型昆虫;中华广肩步甲捕食黏虫和土壤内生活的害虫;黑带食蚜蝇捕食植物叶片上的蚜虫;长脚胡蜂捕食鳞翅目、鞘翅目昆虫;黄足猎蝽捕食蚜虫、叶蝉、叶螨等;拟宽腹螳螂捕食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昆虫。

白僵菌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螨类昆虫,致病力强,绿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光肩星天牛等。

各种鸟类都可以捕食各种昆虫的成虫、幼虫,特别是哺育期的鸟类,捉虫数量更大。

生物防治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必须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正确处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矛盾,以及乱用广谱性农药的问题。

2.4人工和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害虫的特殊趋性和习性,应用简单工具以及光、电等物理技术来防治害虫,是果园害虫防治方法中最简单有效而对环境又不造成污染的方法。

①物理防治。

利用高温脱毒培育无病毒果树苗木,利用黑光灯诱虫、放射线照射使害虫绝育等。

②人工防治。

根据果树病虫的某些特殊性,如在老皮裂缝中越冬、群集危害、昆虫的假死性等,可通过对腐烂病认真刮治,然后涂药消毒,休眠期刮老树皮,人工摘除尚未分散的角形毛虫、天幕毛虫,人工剪除梨瘤蛾越冬梢;利用天牛成虫在树干外进行交配的习性,人工捕捉天牛成虫并烧毁;夏季利用昆虫的假死性振动树身而收集掉落的成虫集中烧毁等;春季翻犁土壤清除地下幼虫,如金龟子等;这些措施行之有效,只要细心、防治彻底,完全可以控制危害,避免损失。

2.5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迅速、特效等优点,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农药的使用要求会越来越高,在最大限度发挥农药对病虫害防治作用的同时,要减少其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畜、天敌的影响,安全、科学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认识,慎重购买。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六六六、二溴氟丙烷、除草醚、敌枯双、氟乙酰胺、三氯杀螨醇、滴滴涕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禁在无公害果蔬中使用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3911、久效磷等[3],果树最后一次喷药必须在果实采摘前过持效期进行。

严格使用长残效农药,避免为生产埋下隐患,造成严重损失。

(2)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根据农药的种类、性能、防治对象、范围、持效期和作用方式以及病虫的种类来选择农药。

如应选用吡虫啉等内吸杀虫剂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而不宜选
用胃毒剂。

施药的同时,还需要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保证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最大允许残留量。

另外,适时用药特别重要,尽量“治早、治小、治了”,在采收前不可任意喷药。

(3)轮换用药。

单一用药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虫剂,连续使用多年,该类农药的防治效果会大幅下降。

因此,应尽量轮换选用不同种类、剂型的农药。

研究发现,有些药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如乙霉威与多菌灵,即对多菌灵敏感的病菌对乙霉威不敏感,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菌,改用乙霉威,防治效果比较好[4-5]。

3参考文献
[1] 刘学平,高福新,程万强.转型期南京市果树业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5):178-181.
[2] 韩凤鸣.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要点[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4):148.
[3] 牛瑞清,马玉香,刘春梅.无公害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11(7):31-32.
[4] 薛玉霞.生物农药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2011(5):25.
[5] 杨迎春.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前题问题[J].河北果树,2011(2):34-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