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

我们沐浴“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以“童真”为学校文化品牌的灵魂,不断丰富“童真教育”内涵,诠释“童真教育”真谛,创建“童真教育”品牌,构建“童真”校园。

江苏省南通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在“要为学生想六年,更要想到他们未来六十年”办学理念下,以“童真文化”为引领,着力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

、文化滋润:生课程建设之根
1.再造办学文化。

我们把“办向着儿童生长方向的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
标,努力建设“童真文化”,让孩子享受自然而温暖的童真生活。

我们认为,基于这种办学文化构建的学校课程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我们把教学楼命名为“品真楼”“栖真楼”“修真楼”等
等,每一幢楼就是一门真字课程;我们设计校园标识课程,“真字”校徽、真真吉祥物、真字墙壁等等;我们建设童真园、知真园、情真园等三个主题景观;我们勾勒“归真、绘真、修真、达真、储真、练真”的成长路径。

课程文化融入到校园里的每一个
角落,可谓“时时处处是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

由我校承担
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循道崇真:童真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校本建构》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
奖。

2.聚焦核心素养。

新时期,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到课程建设中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让学生有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爱心、好奇心、自信心、好习惯,是小学阶段儿童必须拥有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把“懂得关爱、充满自信、热爱运动、敬畏规则、勇于担当、享受阅读、自主探索、乐于创新”作为我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概括出其通俗易懂的外显成长样态: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

这“三大素养”体现了“童真文化”的核心理念,朝向儿童生长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每一核心素养的背后都站着个大写的人。

它超越了分数,飞越了知识,跨越了能力,让儿童成为真正的、真实的生命个体。

二、课堂建构:开课程建设之花
1. 建构童真课堂。

对于童真课堂,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构想,即确立一个宗旨、树立三个基本理念、坚持四个课程核心要素、实施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收获八个方面的进步。

具体来说,“一个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向上、自信生长;“三个基本理念”是以“童”为本、以“趣”为先、以“真”为要;“四个课程核心要求”是教在起点、重在经历、贵在倾听、乐在分享;“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是指以儿童的“真思”为视角解读教材文本、以儿童的“真力”为
原点确定达成目标、 以儿童的“真需”为重点选择教学内容、 以
儿童的“真趣”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法、 以儿童的“真学”为诉求 引导主动参与、 以儿童的“真性”为取向实现多元评价; 收获”即觅
得真趣味、投入真感情、进行真思考、说出真心话、 获取真知
识、悟出真方法、练就真能力、得到真发展。

“童真课 堂”的教学理念犹如一颗美丽的种子, 播散在课堂教学的每一块
土壤。

全校教师已经深度卷入到童真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

年,我校被评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培育学校”。

2. 做亮童真语文。

如果说童真课堂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那么童真语文就是其 中盛开得最璀璨的那一朵花。

近年来, 童真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 致力于“童真语文”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所谓童真语文, 即 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

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儿童是 童真语文的主体;第二,真实是童真语文的灵魂;第三,生动活 泼地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表情; 第四, 关注表达是童真语文的价 值取向;第五,儿童创造自己的语文是童真语文的境界。

童真语 文的实施途径有童真语文课堂、童真语文活动和童真语文生活。

童真语文充分体现了理解儿童、 尊重儿童、 发展儿童的儿童本位 思想,体现了语文的科学规律。

随着“互联网 +”的深度融入,人类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 大的变革。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等将成为学习的主流模式。


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 其理想境界是“人”与
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是互联网时代 的重要使命。

作为南通市首批数字化试点学校, 我校以“电子书 包”为载体,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技术课堂, 强调学生的参 与,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协作的、开放的、 面向自主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支撑环境。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可以被 记录、被分析,并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三、活动搭台:结课程建设之果
八种 2015
课程要适应儿童,就必须围绕儿童来组织。

儿童需要什么,学校就给他配什么样的课程。

目前,我校共开设了44 门校级配方课程和91 门班级配方课程。

有些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开设的,如剪纸、珠心算等;有的课程,是依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的,如3D工作室、泥塑等;有些课程,则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如航模、健美操、诗歌等等。

这些课程开设后,让学生自主选课走班。

学生的选择权大,自由度大,个性发展空间就大。

与很多学校开展学生社团不同的是,我们把每一个社团当作一门课程来做。

我们要求学生自主申报、自主选课。

每周三下午只安排配方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课程。

2.开发童谣课程。

童谣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化语言。

孩子们爱读、爱背,甚至喜欢创作。

学校就顺应儿童的天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让孩子
们自主成长。

我校开展了“童谣汉堡”行动。

教师们带头写童谣,孩子们也跟着写童谣。

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创作、改编童谣的热情高涨。

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被学生们借鉴,重新填上词、朗朗上口,染绿了校园。

在“童谣汉堡伴我成长” 的日子里,我们开展了“画童谣”“ 活动,让童谣真正走进了每一个儿童的稚嫩天地。

一个个“童谣汉堡”在师生手中出炉了。

学校精选300 首,汇编成一本厚重的
童谣汉堡》,童谣汉堡正涵养着孩子们的精神气象,成为诱发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催化剂。

3.开辟农庄课程。

2010年,一所城郊小学被拆并了。

怎么把这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呢?中央电视台“玉米人农庄”给了我们启发。

阳春三月,队旗列列,老师、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农庄,他们用手中的五彩画笔,描绘出“玉米人农庄”的美好蓝图。

小河清清,那不是垂钓的好去处吗?于是,钓鱼台应运而生。

清风拂柳,那不是动物撒欢的好场所吗?于是,有了生机勃勃的牧趣园。

师生们亲历其间,成了“玉米人农庄”课程开发的设计师、参与者,成为农庄的主人。

德育评价是学生评价中的一块“硬骨头”。

如何让学生评价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是评价导向的问题,更是评价方式的问题。

我们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特征,通过开发“储真银行”
课程,引导儿童追寻正能量。

所谓“储真银行”,是参照银行运行模式,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和奖励的一种德育形式。

德育处定期评选出“晨迎小龙娃”“升旗小龙娃” “绿龙娃”“蓝龙娃”等荣誉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