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
文化是一个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你不说 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那类概 念。 《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释为 “文明”,指礼乐、法则或制度;“化” 释为“教化”,指教育化成。合起来, 就是“以‘文’ ‘化’人” 。——— “文化”即“教育”。
当今,文化包括教育,教育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只是 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部分。 形而上者谓之“道”——精神(知识、伦理、审美领域, 对应于心理学的认识、意志、情感三个范畴,分别与 教育的智育、德育、美育相切合)——尚辞述言。 形而中者谓之“度”——制度(准则、规范、行为方 式)——尚变循动。 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质(工具、方法、建筑 物)——尚象制器。
学校文化是社会的组织文化的一种型式、 一种表现。它的形成: 1.学校的历史; 2.学校的价值和信仰; 3.学校的各种规范和规则; 4.学校的传统、仪式特征; 5.学校的杰出人物。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是一种 “文化活动”,一种“文化过程”,“教育即 文化的别名”。 教育选择、传递、保存和创造文化。斯普朗格 又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 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 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传统力量 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 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文化是生存样式,如“历史地凝结而成的稳定的、深 层的生存方式或生存模式”(衣俊卿), 文化是共享的行为方式,如“通过符号取得和传达的 外显的和内涵的行为方式”(克拉克洪) 文化是行为控制机制,如“一套控制机制——计划、 方法、规则、指令(程序)——用以支配人的行为” (格尔兹) 文化是共享的价值观念,如“人类长期积累并生活于 其中的知识、价值规范和艺术体系之总和”(哈里斯) ……
组织文化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伦恩伯格, 1991) 1.可见的行为规章。成员交流时,使用同样的 语言、术语和礼节、仪式。 2.规范和规则。群体中的行为标准和指南,它 使得要成为该组织成员的人必须要遵循其特定 的要求。 3.主导价值。群体内认同和共享的价值观。 4.情感。成员相互作用或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氛围。
精神力系统的塑造
精神力是指学校的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 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 响力量。其内容大致包括:核心价值观、学校 战略定位、发展愿景、学校精神、学校使命、 校训、教育理念、管理哲学、校园格言、学校 宣言、校风、教风、学风、教师誓词、学生誓 词等。
执行力系统的塑造
执行力是整合学校各种资源而形成 的成功实现学校文化战略、充分体现学校 组织程度与办学效益的综合能力。它主要 包括校名使用规范、行政机构建设、学校 品牌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公共关系 策略、教育科研策略、教工手册编制、校 本仪式、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传播系统的健全等。
学校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张立昌
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1. 2. 3. 4. 5. 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 学校文化与教师发展; 6. 学校文化与学校传统; 7. 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案例。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首先,请各位思考和提出: 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 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的 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 受教育的程度,如“学文化”、“文化课”等。 文化生活中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 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 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其次,请各位思考和提出自己的: “学校文化”的一个界定。
对此,有无数的界定。
我们同意这样一种界定: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 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作为一个组织之特征的所 有信仰、情感、行为和象征。具体地说, 是组织成员共享的哲学、观念、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情感、假设、期望、态度、规范和价值。
《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内容简介
“学校文化战略”定义: 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全局的、长 远的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符合学校自身规 律的预制和谋划,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 着学校未来方向与发展水平的策略;同 时,它也是一所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 中,能够凸显其办学特色并永葆发展活 力的根本性策略。
他们提出来一个响亮的口号:
形象力系统的塑造
形象力是学校外在形象使学校成员 与社会公众产生感性认识的力量。学校 外在形象大致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
启示一:学校发展面临着新背景和 新环境
1、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部建设和外延扩 张的任务基本完成,需要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的 引领和提升; 2、学校满足社会、社区和家庭的需求不断增长,学校 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的实质是良好的 教育服务,良好的教育服务需要综合实力的比拼;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 了强烈的呼唤和要求,学校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催 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自觉意识。
二、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
基本观点:今天的学校文化建设, 已经完全超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关于 “校园文化”的理解,成为“学校发展” 的同义语,涉及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内 涵发展和长远发展。 “以文化发展引领学校发展”是当 今中国教育界的时代强音。
一个案例: 重新崛起的南京某中学
2005年南京市经历所谓的“高考之 痛”,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新背景和新环 境中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矛 盾,其中包括南京市某中学。但南京市 某中学没有简单地学习和模仿高考成功 的苏中、苏北学校,而是出人意料地开 始研制《学校文化战略纲要》。
向学校文化要质量!
同时提出来一个新的概念:
“学校文化力”
学校文化力: 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
学校文化战略主要包括精神力、执 行力和形象力等三个系统的塑造。这三 者综合起来,则形成学校的文化力。学 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为“一体两翼”, 即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 为两翼,三者组成完整的文化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