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翠湖公园建筑小品分析报告

翠湖公园建筑小品分析报告

昆明市翠湖公园建筑小品分析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城西南,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典建筑园林.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自明朝起的历任云南行政官员都曾在这里修亭建楼.由于垂柳和碧水构成其主要特色的缘故,本世纪初正式定名为翠湖。

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

由于位置适中,地势平坦,长年游人不断。

园内,纵贯南北的阮堤(1834年云贵总督阮元拨款所筑),直通东西的唐堤(1919年由时任孙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拨款所筑),将翠湖分成五片景区;湖心岛景区以湖心亭和观鱼楼等清代建筑为主;东南面是水月轩和金鱼岛;东北面是竹林岛和九龙池;南边是葫芦岛和九曲桥;西边是海心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85年起,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海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过冬,其中就有一部分在翠湖栖息。

每当这时,逛翠湖赏海鸥便会成为昆明人以及许多外地游客的一大乐趣。

一、园林建筑分析:1.亭子的分析:昆明市翠湖公园的建筑群大多都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多为清代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在亭子的建设利用方面也是如此。

中国古建筑到达清代时期,发展迅速,要求极高,人们不仅看重的是其作用,更看重的是古建筑的美观,细致,以及和风景结合的美观,翠湖公园的亭子也是清代时期的风格,多为攒尖式六角亭,也有重檐攒尖六角亭子,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颜色搭配上比较丰富,采用红色柱子,绿色的围栏座椅,蓝色的横梁,并且横梁上雕刻了很多绘画图纹,斗拱设计复杂但美观,彩画工艺中又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更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彩多姿。

而且门窗棂格图案更为繁杂设计细腻,清代建筑技术受木材资源日渐匮乏的影响,对传统木构架技术进行改造,逐步增加砖石材料的应用范围,因此在建筑外貌上亦有所改变,尽量在进退凹凸、平座出檐、屋顶形式、廊房门墙等方面追求变化。

在位置上,因翠湖水体面积比较大,大多亭子的选位都采用了临水建亭,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幽深宁静、碧波万顷,再加上亭子与周围临水植物的搭配设计,形成壮阔挺立的建筑。

但是我们看有的亭子的建设,在驳岸的设计上,采用硬质石头的设计,在表现力以及与石头水体的搭配上不敬人意,我想可在驳岸上可采用石头与水体植物相结合的方法,一没有改变石景与古老亭子的搭配景观,二又能适当的体现自然美,不至于那么呆板。

2.廊架的分析翠湖公园的廊架也是风格多样,作用不同。

廊不仅做为个体存在于建筑之间,凸显出不同风格,而且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成为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

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

廊的类型也是很多的,有两面空廊、曲廊以及桥廊等等,都非常的长,多为三间以上,两面为柱子支撑,可以观赏两面的景色.这个廊就是一个双面空廊而且是一个曲廊,这是一个砖石材料,外部用水泥石灰刷制而成,图上已经超过5间,双面临水,显然也是用作桥廊使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用作桥使用,便于游客通过,而且可以在长廊上看到两面景观的特点以及不同,上面有顶也可在雨天起到避雨作用,大暑天气起到避暑作用,但是廊两边的环境设计不充分,例如图片角度看去,对面风景一般,植物搭配上层次感不强,而且没有四级变化的植物搭配,也没有一些雕塑小品的布置,没有达到预期双面观景的作用。

建议一,可以制作单面空廊或者间断的在各间左右间断制造栅栏式隔断,突出景色优美的一面,隔断也可设计优美的窗花图案;建议二,一边景色优美一般景色一般,形成明显的景色对比,承托优美景物;建议三,两边都设计优美的景色,起到双面空廊双面观景的作用,一边可以建设优美的雕塑小品,一边可以配置四季差异层次不同的风景景观,使两边景色不同。

这个廊也是一个双面空廊以及曲廊,材质钢与混泥土,也可看作是一座浮船,设立在水边,设计有座椅,起到通往行人以及休息观景的作用,顶部设计水泥平底,上面富有植物花卉,比较独特。

但是我们看到长廊设有休息的凳子,势必会形成堵塞的情况,还有下面的水体穿过长廊,但是没有什么景物,休息的人群只能欣赏远处的景色,因此建议,水体与长廊接触地方制造一些水体植物,显得很自然,休息的人也可有近景可观;再一个,长廊可以设计成有90度拐角的曲廊,休息处可设在拐角处,可以便于通道顺畅而且观赏景色的时间也加长了,突出长廊的作用。

这也是长廊运用的一种方式,与亭子相连,起到一个过度以及连接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过道,这种长廊看起来想一个拉长的亭子,它的设计以及施工也是采用亭子的方式来施工的,屋顶采用瓦的拼接形成,柱子木制材料,有梁也有围栏,颜色变化突出。

但是从照片的角度看,在建筑与景色的搭配上不足,而且植物搭配没有层次,没有突出建筑与长廊,长廊下面与水体接触部分太人工化,没有美感。

建议把靠近水面的几颗乔木去掉,或种植一些低矮乔木或灌木,突出亭子的美感,第二驳岸可以与植物相结合,显得更自然。

3.榭的分析:榭借周围景色而见长的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建筑,由两层建造而成,水边架起的平台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在岸边,平台围绕低平的栏杆,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在水面之上,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建筑的面水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场通透。

即可在室内观景也可站在平台上观景,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榭旁边以及对面都没有什么好看的景色,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环绕水体建造的建筑群,水中也没有景物可言,因此,建议在平台接近水面处设计一些挺水植物,喂养一些金鱼,在榭的旁边设置一些假山,形成层次景观的效果。

下面这个榭就比较好,它的作用也就是形成通道,提供一些休息观景的平台,这个榭在设计风格上与之前不同,建筑群体的高度都比较低,材料也都是钢及混泥土,但是颜色上和之前的差异比较大,面壁淡黄色,柱子红色,屋顶墨绿色,有点唐代的风格,但是在榭的临水处设计有假山,以及植物,给人一看有一种比较辽阔有层次感的感觉。

4.桥的分析:桥是联系交通的重要设施,它能沟通景区,组织浏览路线,以其优美的造型,多样的形式,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形式。

桥的设置是环境增添了空间形式,扩大了空间效果,这个桥也是符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是一个三拱的石拱桥,白色,高度在2米左右,主要起到联系交通,形成景色变化的过度工具,是水体景观丰富,有层次感,而且桥总体上不高,可以突显出远处的亭子或廊等建筑,形成横向与纵向的明显对比,而且站在桥上也可观赏建筑与环境的风景。

但是在这样一个短的距离下,设计了一个三拱拱桥,看上去很拥挤很小气,没有能体现水体的宽大景色优美的状况,因此个人觉得可以修改成为单拱拱桥,洞口增大,能透过对面的景色或水景,使桥看上去比较宏伟,下面可以使船只或者海鸥鸟类穿行,走在上面,有一种动态的感觉。

5.公园大门的分析:翠湖的公园大门在设计上符合公园整体的基调,公园整体上为中式园林的风格,那么大门也是整个风格的承托,翠湖公园大门的设计既满足了疏散交通,门卫、管理,组织园林出入口的空间及景致,形象美化街景的作用,又能让人看出公园的设计风格、整体基调以及公园的规格。

翠湖公园是开放的公园,因此,大门的设计主要起到门卫、管理以及组织交通的作用,翠湖公园的大门在选取上很有特色,大门外都是一些主要干道,行车方便,大门的门洞宽大,适合流量较多时人流量。

材质上屋顶泥土烧制瓦,涂上橙黄色颜料,墙体由砖堆砌而成,梁木质而且绘制了特色的图案,斗拱设计简单大气,门前还有两个砂岩雕刻的大狮子,古代放于门口,看家防止妖魔鬼怪进入,现在用于雕塑放于门口,美观大气。

但是我们看,进入门口时没有什么景观吸引我,大门的设计与进入大门之后相差太大,没有指引交通的景色。

因此,建议做好入口景观,用来表达公园的风格特点,也可用来组织交通,让人进来就有些期待,方便游人更好的游玩公园。

6.小卖部设计分析:为了方便游客而经营的糖果、饮料、饼食、香烟和旅游工艺纪念品等小型的商业服务建筑设施,这些设施一般建设在园内外的出入口,方便游客选购,但是建设在园内建筑设计上就要和园内整体的风格相一致,翠湖公园里的小卖部就和整体的中式园林风格相一致,他的设计选用了木质结构的一边封闭的亭子的结构,选地也在大门进入后的主干道上,但是这种小的小卖部不能为游客提供一些休息的地方,还有太阳伞的使用,使两种风格混淆,看起来比较别扭,建议其可以在小卖部傍边设置一个木质的遮阳伞,下方摆放一些木桌凳。

还有一种小卖部是用榭一样的建筑来售卖东西,在整体风格上没有改变,其也是为游客提供一些商品以及纪念品的售卖,这种能提供的商品比较多,而且可容纳更多的游客,内部也可以提供游客休息的场所。

7.茶室建筑分析:茶室主要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聊天,补充水分,遮阳的地方,一般都在园内,所以建筑风格要与园林的风格一致,这样看起来才比较合理舒服,茶室又分为室内茶室,如图这种,也分为室外茶室,如下图,室内茶室可以营造一个幽静、隐蔽的环境,也可有一些茶艺上的表演或者文化学习观看,室外的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茶,也可与好朋友聊天打牌娱乐等等,在位置的选择上,一般建设在距离厕所50-200米之间位置处,也可建筑内部建设厕所。

像这张图片在风格上和公园风格一致,但是门口的凳子使用现代的凳子,马上不协调,可修改为木桩登。

这也是一种喝茶服务的方式,运用了老爷椅子和竹条编制的桌子,与园内风格搭配得当,但是看到了现代的遮阳伞,搭配就比较混乱,所以建议,可以取消到遮阳伞的使用,因为旁边就是一个树阵广场,可以利用位置的好处来解决遮荫的问题,第二可以设计木质遮阳伞或者小茅草亭,用来遮荫避暑,但是设施一定得搭配得当,才可利用。

二、雕塑小品的设计分析1.雕塑分析雕塑是通过一些材料雕刻或者堆积而成用来表达一种生活情趣或文化人物的物体。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一般要体现园林的特色以及文化,设计在哪就要有放在那里的用处。

这张用水泥及细砂堆积而成两个红嘴鸥的形像,来反映园内的一种现象,与红嘴鸥感情的现象,但是我觉得此雕塑太过于白净,没有突出红嘴鸥身体洁白,红红的嘴巴的特点。

建议上色,外围支撑可图为淡蓝色表示水体,红嘴鸥身体白色,嘴和爪子红色,主要是突出红嘴哦的重要性。

这个雕塑,主要用来表达对海鸥老人的敬畏以及突出翠湖是红嘴鸥的栖息地,我们看到老人依旧很快乐的看着红嘴鸥,喂食着红嘴鸥,而海鸥也离老人很近,一张很甜蜜很惬意的画面,但是我们看到的雕塑是一种暗色调的,不能完美的突出这幅甜蜜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可以修改暗色,改为暖色调的,既能清楚的看出图片的内容,也能和中式园林的基调相一致。

2.石景标注小品在翠红公园我们看到了很多石景,放于不同的地方,而且上面都有一些主题以及诗词,主题和这一片环境也很搭配,在此,这些石景主要起到指引游玩,转变景区功能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