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季度“东台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1、徐罗康,男,1974年生,市农委质量安全监管科负责人兼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支部书记、主任。
2015年8月,徐罗康被选派到新疆伊宁市察布查尔自治县,开展对口援建工作。
一年多来,他围绕脱贫致富、产业打造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坚持从产品源头抓起,通过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打造出叫响全国的伊犁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携手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5年察布查尔县农牧民人均收入比2014年提高860元,今年上半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市农委推报)2、姚远,男,1973年生,五烈镇广山人,东中1991届校友,北京华韵阿波罗艺术发展中心董事长。
2015年11月,为支持母校音乐教学,姚远专门挑选上等材料,生产制作一台170厘米黑色阿波罗三角钢琴,赠送给东中。
今年4月,姚远再次向家乡农村学校捐赠5架阿波罗钢琴。
姚远希望乡村的校园充满音乐之声,希望农家孩子拥有更加快乐的童年时光。
他主动出资支持一名困难学生读完4年本科,还将资助这个孩子读完研究生。
(市教育局推报)3、沐红梅,女,1978年生,安丰中学教师。
2015年秋学期,她任教高三两个班外语,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学期中途,她患上面瘫,为了不影响教学,只休息了一周。
今年高考期间,沐老师身体不适,却坚持每场考试按时接送考生,留心学生的心理情绪,关注学生的饮食起居。
高考结束,高三(6)班一名学生家长将一面“德才兼顾,爱生如子”的锦旗送到市教育局办公室,感谢沐老师对其儿子的关心和帮助。
2016年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东台市中小学先进班集体”。
她还获得东台市优质课和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被评为“盐城市教坛新秀”和“东台市教学能手”。
(市教育局推报)4、邓兵,男,1979年生,阜宁人,市庆缘纸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0年初,邓兵来到东台创办家教培训班,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后,又成立了东台市创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东台市庆缘纸品有限公司,用拼搏精神书写创业故事。
创业有成后,他不忘用自己的点滴善行回报这座城市。
当有学生因父母下岗经济困难时,他减收一半学费或者免收学费;他成立“庆缘纸品公益基金”,拿出2万元资助20名贫困学生;他成立“庆缘纸品助残基金”,在全市选择100位残疾人,由公司提供纸品,零本金助其家庭创业,让有志于创业的残疾人扬起生活风帆。
(市总工会、东台镇推报)5、仇茂生,男,1961年生,东台镇上官居委会人。
20多年前,他怀揣人生梦想,远走他乡,艰苦创业,在苏州创办物业公司,把生意做到首都北京,事业像滚雪球越来越大。
仇茂生成功后不忘桑梓,多次在当地举办亲商会,推介家乡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为招商项目落户家乡牵线搭桥不遗余力。
2014年,为帮助家乡建设农村公路,他捐款35万元。
今年春天,仇茂生回乡度假,听说本村要建几座桥梁,遇到资金短缺难题,当即表示愿助一臂之力。
回去以后,他很快将36万元汇到家乡,累计捐资达到71万元。
(东台镇推报)6、张俊才,男,1958年生,溱东镇草舍村村民小组组长。
年近花甲的他总是用耐心、诚心、责任心做好农村基层最难的工作。
只要用到挖掘机、水上挖掘机等按时计费的重型机械设备,他必定全程在场。
凡是动到钱的事,他总是反复研究方案,确保每一笔钱花到刀刃上。
当时为了破解S610接口处的河道淤泥过于泥泞、无法驳岸的难题,他四处请教,最终采用部分淤泥与生石灰搅拌强化硬度并辅以碎砖石做基层的方法驳岸,仅此一项就比原定方案节省6万余元。
有一个工程项目,结算后需要核减7万余元的工程款,老板四处托人说情,但他不为所动,仍按规定足额扣减。
(溱东镇推报)7、王洪相,男,1942年生,时堰镇交管站退休工人。
今年6月8日《盐城晚报》报道,建湖县沿河镇烽火村的74岁老人陈俊元家庭遭遇不幸,大儿子患了直肠癌,小儿子患了尿毒症,都在盐城市一院治疗,巨额的医疗费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一筹莫展,老人期盼社会上的好心人伸出援手!看到报道后,6月12日,王洪相老人打电话给《盐城晚报》记者,表示想捐助两万元,给陈俊元儿子治病急用。
6月18日上午,《盐城晚报》记者和陈俊元来到时堰镇,王洪相从银行取出两万元现金,交给陈俊元。
陈俊元握着王洪相老人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好人有好报。
”(时堰镇推报)8、胡季文,女,1986年生,五烈镇广山卫生院护士长。
今年7月15日早晨,台城新桥小区的王桂英老太途经东台镇幼儿园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
路过此地的胡季文二话没说,赶忙上前施救,她轻轻将老人身子放平,观察完病情后,当即进行心脏人工按压,接着又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整整施救了近20分钟,遗憾的是施救行动未能成功。
事后,王桂英的亲属先后两次赶到广山卫生院对胡季文表示感谢,并送去绣有“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字样的锦旗。
(五烈镇推报)9、王海琴,女,1984年生,梁垛镇安洋村村民。
2006年,她的男友突遭不幸,在车祸中下肢截瘫。
她不畏人言,离开高邮家乡,悉心照料残疾男友,直至嫁给男友。
在她的支持鼓励下,丈夫自强不息,先后学会开电动三轮车和汽车。
2012年11月,她决定自主创业,向银行和朋友借款4万元,租借两间民房,购置了两台数控车床,聘请两名工人,开起了小型机械加工厂。
创业4年来,她每天一身油、一身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了属于自己的厂房。
同时,她还在台城陆家滩开了一家世纪王炭烤店。
她与命运抗争,励志奋进,演绎了一曲不离不弃、自强不息、勤劳创业的时代赞歌。
(市妇联、梁垛镇推报)10、雷芳,女,1975年生,安丰镇新榆村人,来自重庆的她,23年前嫁到东台。
1994年,60岁的公公薛松贵突然中风,从此卧床不起,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
公公住院一个多月期间,雷芳医院、家里两头奔忙,既要悉心照料住院的重病公公,又要照顾家中刚刚3岁的孩子;20多年来,雷芳每天按时给公公吃药、擦脸翻身、按摩肌肉、洗脸洗脚。
如今,83岁高龄的薛松贵房间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从未生过褥疮、湿疹,安享幸福晚年。
2013年、2014年,80岁的婆婆和正当盛年的丈夫相继中风,雷芳一如既往照料公婆,积极为丈夫送医治疗。
23年来,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厄运,雷芳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感人颂歌。
(安丰镇推报)11、丁咚,男,1988年生,富安镇湾港村人。
大学毕业后丁咚在南京创业。
2015年11月23日凌晨2时许,丁咚和朋友钟山(南京人)乘出租车行至长平路小学门口时,发现一名男子正持刀对一名女子进行抢劫。
丁咚与钟山没有犹豫,立即让司机停车,迅速下车施救。
劫匪见两名青年朝自己奔来,赶紧放开受害人,拔腿就跑。
小丁翻身越过护栏,小钟紧随其后,奋力追赶。
逃到一处僻静的小巷,劫匪挥舞着利刃。
危险时刻,趁小丁吸引住中年男子注意力时,小钟飞身上前,徒手夺刀,两人将劫匪彻底制服,并押送到附近派出所。
2016年8月,丁咚当选第七届“江苏见义勇为新市民”。
(富安镇推报)12、王旭生,男,1971年生,弶港镇渔舍居委会人。
12年前,他成立东台市旭生草鸡养殖有限公司。
“苏东旭生牌”绿色蛋品走进省内外100多家超市,成为免检的抢手货。
他致富不忘乡邻,2012年搞起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本地林地较多的资源,带动12个农户建起15个林下养鸡场,总面积达200亩,存栏蛋鸡20多万只,通过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销售,每年为农户增加收入450万元。
他热心帮助困难群众。
渔舍村八组某低收入农户进了公司当年就脱贫,每年收入超过3万元。
公司吸纳10多名残疾人、低收入人员,年人平工资3万元以上。
(弶港镇推报)13、万曰云,女,1948年生,三仓镇新元居委会村民。
年轻时她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样板戏”旦角儿。
50岁时,她随子女到盐城生活。
为了丰富晚年生活,她到盐都区老年大学参加淮剧唱腔班,并结识了一群热爱文艺的盐城姐妹,自备服装道具,精心编排文艺节目。
从2012年开始,每年重阳节,她和姐妹们都要回到三仓敬老院,为老人们献上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文艺大餐,并捐款捐物。
对邻里乡亲们所遇到的生活困难,她总是给予热心帮扶。
早些年,得知老家的一名小孩不幸患上白血病,她登门看望捐款,鼓励小孩及其家人坚强面对病魔,帮助筹集社会捐款万余元,还帮小孩联系了一份相对安定、舒适的工作。
(三仓镇推报)14、叶小红,女,1986年生,头灶镇韩文村15组村民。
叶小红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她的父亲叶俊龙、母亲黄兴凤都是朴实的农民,一生勤劳善良。
叶小红大专毕业后,在无锡一家公司工作。
2015年4月,叶小红父亲在做工回家的路上,突然摔倒在地,后来确诊为脑部血管瘤压迫神经导致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
同年9月,母亲不幸因脑溢血引起中风,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要人帮助。
为了救治和照顾父母亲,叶小红放弃了在无锡的工作,回家精心侍候患有重病的父母亲,她的孝心令乡邻们赞叹不已。
(头灶镇推报)15、沈文银,男,1963年生,南沈灶镇陈 村人。
沈文银现在江都办企业。
2013年清明回乡祭祖,发现本组一段路还是泥路,于是他就向村干部们说出了自己捐款独资修路的打算。
回到江都后,他即将26万元修路款打到村里的账户上。
2015年春,沈文银听说包灶大沟东一条路要修,又捐款5万元,村里用这两笔钱修了2.3公里水泥路,解决了二组及全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举动受到当地干群的赞扬。
(南沈灶镇推报)16、杨明莉,女,1974年生,许河镇板鱼村九组村民。
杨明莉有一个长期患病的公公和一位高度中风的叔奶奶。
公公70多岁,因患肺气肿,经常住院治疗,平时在家中老人的生活起居全部由杨明莉负责,逢老人住院了,每次都是她到医院服侍。
在医院的一切护理和照料也是杨明莉一个人。
叔奶奶改嫁到人家,一年前不幸中风,不能走路、不能说话,杨明莉又接回叔奶奶,独自照顾了近半年时间,直到其女儿从外地回来。
她孝敬老人的举动受到乡邻们的赞扬。
(许河镇推报)17、李世玉,女,48岁,许河镇联富村村民。
2007年,李世玉全家作为三峡移民来到许河镇。
落户后,夫妻俩就开始养猪,从几十头饲养起,依托诚信经营,发展到千头猪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
邻居80多岁周其英老太,2014年中风后痴呆,老人的儿媳进城带小孩,儿子一人忙里忙外,照应老人十分困难。
面对这一情况,李世玉主动帮助照看老人,负担老人的日常起居,为老人梳头剪指甲。
有村民问她:“你家中这么忙,哪有时间来照看邻居老太的?”她总是笑答:“我们来到江苏东台,身边没有亲人,邻居大妈就是我妈,哪有做儿女的没时间照应亲妈呢?”(许河镇推报)18、崔杨娟,女,1940年生,唐洋镇心红村退休教师。
担任教师时,她非常关爱学生,时常为他们理发、梳洗,春节时给困难孩子送去新年礼物和衣物。
1993年退休后,崔杨娟每年都到镇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解闷,20多年从没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