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非手术疗法
(1)1周岁以内的小婴儿可暂不手术。 (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不能适应手术者。 处理:可用棉线束带、绷带、医用疝带压迫。
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
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术 位


传统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修补术
囊 ,




加强 腹股
加强 腹股
补 腹 股
沟前
发病机制及分类
(二)病理解剖
1.疝环 2.疝囊 3.疝内容物 4.疝外被盖
发病机制及分类
1.疝环
是腹壁的薄弱或缺损处,疝囊从疝环突出。通常 以疝环所在的解剖部位为疝命名
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发病机制及分类
2.疝囊
是壁腹膜从疝环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囊袋状物,分为疝囊 颈、疝囊体、疝囊底三部分,一般呈梨形或半球形。
临床上最为常见。
发病机制及分类
2.难复性疝
病程较长,疝内容物与腹壁发生粘连,致使内容 物不能完全回纳腹腔,称为难复性疝
其内容物大多数是大网膜。
发病机制及分类
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当腹内压力骤然升高时,较多的疝内容物强烈 扩张疝环而进入疝囊,并随即被弹性回缩的疝 环卡住,使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此时的疝 就是嵌顿性疝。若嵌顿时间过久,疝内容物发 生缺血坏死时,称为绞窄性疝 。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4.腹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要点
护理评估
1.易复性疝
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局部坠胀不适。主要 表现为局部包块,无触痛;如疝内容物为肠管时 听诊可以闻及肠鸣音;回纳疝块后,可触及腹壁 的缺损处,嘱病人咳嗽检查者指尖能感知冲击感。
护理评估
2.难复性疝
疝块不易或不能回纳,可有坠胀、隐痛不适。
滑动性斜疝除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
良或便秘等症状 。
护理评估
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当腹内压骤然增高时,疝块突然增大,剧烈疼痛,平卧 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肿块张力高且硬,有明显触 痛。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袢,即伴有腹部绞痛、恶心、 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如 嵌顿时间过久,疝内容物发生缺血坏死,形成绞窄性疝, 此时病人有急性腹膜炎体征;发生肠管绞窄者可有血便, 肠管绞窄穿孔者可因疝块压力骤降疼痛暂时缓解,易误 认为病情好转;严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沟后 沟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管 管

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术
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以及绞窄性斜疝因 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宜行疝修 补术者。
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2)无张力疝修补术
材料:合成纤维网
最大优点: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复发率低
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
护理诊断/问题
焦虑 与疝块影响日常生活有关 急性疼痛 与疝块嵌顿或绞窄及手术创伤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血肿、切口感染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棉束带压迫治疗护理
2.疝带压迫治疗的护理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措施
1.棉束带压迫治疗护理
婴幼儿的腹股沟疝采用棉束带压迫治疗期间,应 和家属一起经常检查束带的松紧度,过松达不到 治疗作用,过紧小儿会感到不适而哭闹;束带被 粪、尿污染后需立即更换,以免浸渍过久发生皮 炎。脐疝可用5分硬币外裹柔软棉布压迫脐环处, 再用棉束带或绷带固定,固定后要经常检查,防 止移位导致压迫失效。
发病机制及分类
(2)后天性因素
因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 或感染造成的腹壁缺损以及年老体弱 或过度肥胖造成的腹壁肌肉萎缩,均 可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
发病机制及分类
2.腹内压力增高
是腹外疝形成的重要诱因。慢性咳嗽、便秘、 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 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正常人虽 时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若腹壁强度正常,则 不致于发生疝。
发病机制及分类
3.疝内容物
是突入疝囊内的腹腔内脏器或组织 常见的是小肠及大网膜。
发病机制及分类
4.疝外被盖
指覆盖疝囊外表的腹壁各层组织 通常为筋膜、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
发病机制及分类
(三)病理类型
1.可复性疝
2.难复性疝:滑动性疝 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发病机制及分类
1.可复性疝
当病人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 平卧或用手推送疝块时,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腹 腔,称可复性疝
发病机制及分类
(一)病因
(二)病理解剖
(三)病理类型
发病机制及分类 (一)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1)先天性因素 (2)后天性因素
2.腹内压力增高
发病机制及分类
(1)先天性因素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器官或组织穿过腹壁 造成局部腹壁强度降低,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穿过的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的股环,脐 血管穿过的脐环,以及腹股沟三角区均为腹壁 薄弱区。
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其他疝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病人有无因疝块反复突出影响工作和生 活而感到焦虑不安;有无对手术存在顾 虑;病人对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关知识 的掌握程度。
护理评估
(四)辅助检查
1.透光试验 2.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3.便常规及潜血 4.X线检查
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注意了解有无腹部外伤或手术史,是否可能造 成腹壁缺损、腹壁神经损伤或腹壁薄弱;是否 存在年老体弱、过度肥胖、糖尿病等腹壁肌肉 萎缩的因素;详细询问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的 病史,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前列腺增生 等,找出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原因。
护理措施
2.疝带压迫治疗的护理
采用疝带压迫治疗时,应向病人阐明疝带由弹性 钢板外裹帆布制成,有左右之分,指导病人正确 佩戴,防止压迫错位而起不到效果。疝带压迫有 不舒适感,长期佩带疝带病人会产生厌烦情绪, 应劝慰病人,说明使用疝带的意义,使其能配合 治疗和护理 。
第十五章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腹外疝、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病人、 胃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胃肠疾病的护理 评估和护理措施
熟悉胃肠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
了解胃肠疾病的病因、病理、处理原则及手术 方法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
是有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 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