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量白蛋白尿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1-07-21T08:52:41.68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徐春霞顾国龙
[导读] 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徐春霞顾国龙(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4400)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受损的标志之一,它不仅可以反映EH肾受损的情况,还可提示EH其他靶器官受损的情况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对于EH患者需常规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对于检出微量白蛋白尿者,可早期干预,降低靶器官损伤的进程的同时也降低了EH患者的心血管大事件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还可考虑中医药治疗,中医药通过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消除微量白蛋白尿与保护肾脏相结合,在E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上有很多独特优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中医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5-0083-01
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受损的标志之一,它不仅可以反映EH肾受损的情况,还可提示EH其他靶器官受损的情况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鉴于其重要性,现做综述如下:
1 微量白蛋白尿定义及测定方法
检测可通过以免疫为基础的一系列方法,如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比浊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检测微量白蛋白更为敏感的最新方法。
另一个筛选方法为晨尿中白蛋白浓度,由于晨尿收集方便且是休息后的样本,不受运动等因素的干扰,能够反映人体的生理状态下的排泄情况。
2 微量白蛋白尿的流行病学
PREVEND横向大型定群研究示微量白蛋白尿(20-200mgL-1)在一般人群中的流行率为7.2%,与年龄、性别、EH、糖尿病、抽烟、既往中风史、心肌梗塞史独立相关,某些此类关系在未达到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值(10-20 mgL-1)时已存在,在排除了EH、糖尿病患者后,微量白蛋白尿的流行率仍为6.6%。
NHANEZⅢ研究示患糖尿病的受试者中有28.8%伴发微量白蛋白尿,患高血压的受试者中有16.0%伴发微量白蛋白尿。
3 微量白蛋白尿的机理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经过肾小球基底膜的物理及电荷屏障、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每日排出仅10~30 mg。
当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即产生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EH的结果或原因,对中间病理过程的解释不一。
微量白蛋白尿、内皮功能与慢性低级别炎症标记物、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内皮功能、慢性低级别炎症标识物水平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但内皮功能、慢性低级别炎症标识物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无关。
通过总结各项研究,Futrakul等认为微量白蛋白尿的机理有三种机制:①氧化应激和促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失去负电荷屏障;②继发于肾小球内皮功能障碍的肾小球内高压及血液动力性调节障碍升高了滤过压、产生了选择性蛋白尿;③足细胞受损导致了血液动力性的调节受损、内皮和足细胞受损的恶性循环。
4 微量白蛋白尿与EH
4.1 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值据大量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与EH类型-非勺型高血压有关,与收缩压、脉压差等呈正相关。
一些研究也显示EH伴随微量白蛋白尿者中RAAS系统阻断剂可使血压下降,除了归功于其降压作用外,还有微量白蛋白尿下降的功劳,提示微量白蛋白尿下降可使血压下降。
4.2 微量白蛋白尿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某些心血管事件以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为表现形式,但某些却以靶器官慢性损伤为表现。
EH 患者常伴有心、脑、肾、血管、眼底等靶器官慢性损伤。
4.3 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危险分层高血压危险分层对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治疗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在任何血压水平,随着高血压危险分层从低位-极高危,治疗所得到的成本-效益比常可获得显著提高。
5 中医药研究
西医在治疗E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上,主要以ARB、ACEI为主,方法有限。
中医药通过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消除微量白蛋白尿与保护肾脏相结合,在E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上提示有很多特点。
5.1 病因病机传统中医古籍中无“高血压”病名的记载,现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为“眩晕”、“头痛”范畴。
对其病因病机总的来说有以下三方面:唐补生提出从络病学说入手,认为高血压肾损伤病机要害在于络郁。
络病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络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总为“瘀、虚、痰、毒”,治疗此病时非常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2]。
6 前景
微量白蛋白尿作为提示EH靶器官受损情况、预测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子,在EH危险分层上占有一席之位,对于EH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鉴于其重要性、费用低、操作简单性,对于EH患者需常规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对于检出微量白蛋白尿者,可早期干预,降低靶器官损伤的进程的同时也降低了EH患者的心血管大事件的发生。
对于未达到微量白蛋白尿定义的白蛋白尿患者,一些研究已显示阈值以下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是否需重新制定阈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为相关的研究较少,将来的研究可针对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是否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在治疗方面,还可考虑中医药治疗,对于EH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可从笼统的高血压肾损伤中独立出来,其病因病机方面有待研究;有关EH伴发微量白蛋白尿中医辨证规律,中医药辨证论治EH伴发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方案和疗效的评价标准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de Zeeuw D,Parving HH, Henning RH. Microalbuminuria as an Early Mark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6,17(8): 2100-2105。
[2] 唐补生. 从络病学说探讨高血压肾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9(10): 31-32。
[3] 张彬.论气虚血瘀在高血压肾损害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 ,19(04):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