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熟悉国际贸易的学习方法。
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重点:
国际贸易的含义。
难点:
国际贸易含义的深化。
讲授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
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
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
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促进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
二是国家的形成。
做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
1 对国际贸易的理解。
2、对国际贸易的学习程度。
3、对国际贸易课程的要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第二课时
[讲授新课]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
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技术、教育、咨询等)交换。
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
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促进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二是国家的形成。
在人类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劳动所得的产品仅能维持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可供交换。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创造的产品已略有剩余,于是有了部落之间的物物交换,这可以说是国际贸易的雏形。
此后,随着部落的消亡、国家的出现,商品越出了国界产生了国际贸易。
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加上交通条件不便和通讯手段落后,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得到迅速发展,才真正具有了世界的性质。
在当代,国际贸易不仅具有真正的世界性质,而且所包含的内容不断丰富。
从前,国际贸易实际上只包括实物商品的交换,而现在,还包括劳务和技术等非实物商品的交换。
所谓实物商品的交换,是指原料品、半制成品及制成品的买卖;劳务交换是指在运输、邮电、保险、金融、旅游等方面为外国人提供服务,或本国工人、技术人员在国外劳动、服务,从而获得外国货币报酬;技术交换包括专利权、商标使用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的转让以及技术咨询和信息等的提供或接受。
小结:回顾、总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