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1-10-19 作者简介:李 强(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战后勤保障 liqiangforever@163.com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特点与启示李强, 曾令国, 赵自力(军事交通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摘 要:从运输需求、装备配套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方面,探讨了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的做法和特点,结合我军实际,提出了转变观念、创新理论,注重借鉴、适时引进,自主创新、技术赶超,寓军于民、军地结合,夯实基础、配套改造,优化配置、系统集成等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美军;军交运输;技术装备;保障装备中图分类号:E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53(2011)06-0010-04军事运输作为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部队人员、物资、装备机动和快速投送的重要基础,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军事效能“倍增器”的作用。
分析研究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特点,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强军事运输能力建设、推进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美军运输技术装备发展的做法和特点1.1以运输需求为牵引,在研究针对性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现实技术难题美军历来非常注重战场需求研究,通过有针对性地解决战场运输技术难题,增强运输技术装备的保障效能。
在1995~1996年波斯尼亚军事行动中,美军空中机动司令部发现,其拥有的运输机在适应气象和机场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遇有雾、雨、雪和沙尘时,如果没有地面导航台的帮助,飞行员通常很难安全地进场着陆,这严重影响了后勤部队及其装备的部署和展开。
据此,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等单位开展了“自主进场与降落能力系统”和“适宜降落系统”等两个项目的技术研究,解决了恶劣气象和简陋导航条件下的机场着陆问题。
1.2以装备配套发展为指导,在运输过程优化上下功夫,着力增强综合保障效能[1]1.2.1加快装备配套升级改造,充分发挥装备的整体效能美军在积极研究新技术装备之余,也对现有的传统装备进行了配套升级改造,从而提高传统运输装备的整体保障能力。
例如,美军研制出一种利用传统集装箱船储运军用物资、装备的平台,并将其命名为Contrail集装箱船专用装载平台。
在提供相同储存和运输能力的前提下,一艘集装箱船和Con-trail集装箱船专用装载平台的费用,要远远低于滚装船的建造成本。
因此,在维持现有集装箱船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美军配备相应Contrail集装箱船专用装载平台后,即可迅速提高海运保障能力。
1.2.2强化集装化装运手段,保证运输保障的快速性集装化装备机动灵活,装卸简便,提高此类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解决通用化、标准化和机动性问题,一直都是美军后勤领域的基础性课题。
近年来,美军主要开展了三项集装化装运装备研究:一是“全模式空中投送包装箱”,该项目能将装卸与空中投送结合起来。
二是“联合模块化联运配送系统”,该系统能实现补给运输过程的高效、无缝和全程可视化。
三是“20英呎集装箱海上选择装卸系统”,它能提高集装化物资装卸载和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1.2.3 深化空投技术研究,增强运输保障的精确性空投是一种重要的物资、装备补给方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004年初,美军开始启动联合精确空投系统项目的研究,通过把空军的任务规划器与承载200~2 200磅的轻型可扩展滑翔精确空投系统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空投精度。
通过在运输机舱内安装开发的无线闸门释放系统,保证有效载荷到达各自预订的着陆区,避免了空投物在空中的相互碰撞或损毁。
1.2.4 开展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改善运输保障的安全性美军认为,尽管物资器材供应渠道可靠,但如果论坛Forum只对接收物资进行随机抽检,运输机及搭载的人员与物资仍极易受到爆炸物等危险品的威胁。
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军研制了便携式甄别仪、车辆甄别仪、机器人甄别仪、无人驾驶车辆甄别仪、水陆两用远距离甄别仪。
1.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运输可视化和协同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一体化保障能力1.3.1信息共享,协同水平高美军构建的“全球运输网络系统”由全球定位、卫星通信、台式视频、卫星跟踪、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CIS)、电子数据信息交换(EDI)、在运物资可视性、内部可视传输(ITV)、货盘化装载、战场前送等11个子系统构成。
将交通运输系统各方面融为一体,实现了运输信息高度共享、运输过程高度协同。
1.3.2互联互通,可控程度好美军研究开发了“部署配送一站式通用操作平台”,该平台采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充分依托现有信息资源系统和网络建设,与美军运输司令部部署与配送中心、空中机动司令部加油机空运控制中心、联合部队空军力量指挥部、机动部队的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达到运输调度和任务分派的动态化和自动化。
1.3.3实时可靠,可视优势强目前,美军正在研制一种新型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是包括全球运输信息网、全球运输可视网和运输供应系统的全球运输智能化系统(简称ITS)。
该系统使运输过程全程透明,使各种包装的物资透明,能够提高物资预置能力,减轻部署负担,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和时间的浪费[2]。
2对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发展的启示2.1转变观念,创新理论2.1.1坚持开拓创新,完善军交运输装备建设理论体系多年来,我军军交运输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理论研究不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在应急保障、远程投送、指挥控制合一、军地协调等保障理论研究方面,还不成熟。
为做好军交运输保障准备,我军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理论研究:保障力量快速高效、迅即到位的应急保障预案研究;军交运输保障远程投送理论研究;军交运输保障与后勤保障指挥合一研究;军交运输保障应急协调机制研究。
2.1.2树立超前意识,理清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发展思路新时期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要立足我军有效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坚持超前建设、系统建设、配套建设,注重建设效益,努力构建系统配套、精确可视、精干高效的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
应当在第二代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军需求,根据现代战争军交运输保障快速高效、远程投送、保障复杂、军民一体的特点,努力增强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远程投送能力、战备保通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应从平面为主转向空海并重,构建立体化保障装备体系;从短程为主转向中远程为重点,构建战略战役投送保障体系;从重视单件、单项装备的系统配套发展,构建以集成化、集装化为重点的联运装备体系[3]。
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根据国家利益的进一步拓展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要求,重点发展远程战略投送、民用大型运输机改装、海上补给、岸滩衔接、医疗救援后送、重型装备运输、道路抢修保通、岛礁补给等方面,推进和优化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
2.2注重借鉴,适时引进多年来,我军重需求牵引、轻顶层设计,导致装备来源多样,构成复杂,型号各异,对部队的演练拉动和平时使用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
因此,应当认真分析和借鉴美军在运输技术装备“一体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指导思想、保障模式、动员体系、装备体系,构建和优化我军的军交运输保障系统,优化论证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结构,使系统内部达到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从而使装备整体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同时,美军不断加强海运类、空运类、联运类、信息类、安全防护等技术装备的研究工作,大大拉开了与我军的距离。
适当引进美军的先进技术装备,是填补我军军交保障装备缺项的重要途径。
2.3自主创新,技术赶超自主创新是我军谋求后发优势、赶超先进的必然选择。
我军应根据综合国力、军事战略、军事实力和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军交运输保障装备自主创新,从实际出发,集中军内外技术力量,联合科研攻关,优先考虑,重点攻克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提高骨干装备及物资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能力,保障运输指挥畅通;二是发展物流配送可视化技术,实现在储物资、在运物资及部队携行物资的可视;三是发展故障诊断和远程维修等智能维修技术,辅助交互式电子手册的开发;四是发展全球定位和数字化导航技术,实现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可控;五是发展和改进信息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标准的制定工作,利用民用信息网及军队信息网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六是发展模拟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军交运输保障的科学决策。
2.4寓军于民,军地联合军民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表现在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上更是如此。
我军军交系统应积极制定地方单位接触军队科研计划、承担参与军队科研项目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使其了解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发展重点、军事需求和研究内容,适时调配科研力量和科研投入,成为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建设快速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同时,要及时吸纳和转化地方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装备等研究成果;根据军民通用的性能标准,适时修订过时、陈旧的军用标准,以此促进先进技术民为军用的转化创新,提升军交运输保障装备技术水平。
2.5夯实基础,配套改造2.5.1配套改造,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综合保障能力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要转变注重单装效能、忽视装备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根据军事行动保障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配套建设,把军交运输保障装备集成为功能齐全、优势互补、高效运转、快速机动、整体最优的一体化装备体系。
要下决心解决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机动补给装备、航空装卸装备、训练模拟装备、捆绑加固器材、铁路装载自动定位装备等骨干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加强装备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建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配套完善装备体系,拉动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整体进步。
2.5.2安全防护,强化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是完成运输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
我军要认真研究近年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分析军交运输保障面临的各种威胁,借鉴美军兵力和运输平台防护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手段,加强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在包装、装载、运输、卸载等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研制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防护技术装备,装备到航空港、码头、物资仓库等地点,及时识别危险品、简易爆炸装置等威胁,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军交运输保障保驾护航。
2.6优化配置,系统集成2.6.1坚持功能决定原则,发展信息化骨干军交运输保障装备我军要从未来战争对军交运输保障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出发,在分析确定系统(装备)的功能和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着重开发研制标准统一、功能集成、决策自动、共享一体的技术装备,加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储存使用工作,保证平(战)时信息在军队内部的快速、顺畅、有序流动,促进“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军交运输保障的可视、可控、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