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日本右翼

解析日本右翼

又见波澜起扶桑——解析日本右翼2014.5.28安倍晋三(Shinzou Abe)(1954年9月21日-)是日本的政客,现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自由民主党总裁(首次在任时间,2006年9月26日-2007年9月12日下午2时)。

他是日本第一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及战后以来最年轻的总理大臣。

2012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战胜其他4位候选人,成为新一任自民党总裁。

2012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党在第46届众议院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党首安倍晋三于2012年12月26日特别国会上再度被指名出任内阁总理,由此成为战后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曾任日本首相者再度任职的政治家。

说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能不提及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和前首相佐藤荣作这兄弟俩。

岸信介和佐藤荣作分别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和二外祖父,岸信介和佐藤荣作都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极右保守势力的政界代表性人物。

岸信介是二战中不折不扣的日本甲级战犯,是战后日本保守势力的统一者,也是《日美安保条约》的修订者和日美同盟的最强烈鼓吹者。

安倍晋三与岸信介、佐藤荣作不仅具有政治上的遗传基因,而且具有血统上的遗传基因。

从岸信介到安倍反映了日本政治流变的内在联系。

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是以小泉纯一郎路线继承人的身份登上首相宝座的。

从关系上说,小泉对于安倍晋三的重用,可以说是对安倍家的报答。

小泉就是安倍外祖父岸信介所在的自民党岸信介派系继承者,父亲安倍晋太郎更是小泉初踏政坛时的政治恩师。

正是安倍晋太郎的大力推荐,小泉才能出任厚生大臣,崭露头角。

安倍晋三在他的《美丽的日本》一书中承认:“我的政治DNA更多地继承了岸信介的遗传”。

安倍从小受到家族的熏陶,走上政坛之后更发誓要成为强硬的“战斗的政治家”。

安倍是第一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也是实现战后所谓“非主流保守派”——鹰派遗愿的实践者。

安倍的具体施政方针为整合日本国民的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安倍晋三与小泉纯一郎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安倍更有决心要建立一个固执己见且绝不会因侵略而道歉的日本。

作为极右派,安倍在外交上表现出对美“亲而不从”,对华“和而不同”的日本特色。

安倍在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同时,加快“修宪”步伐,竭力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

2013年4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却去视察孤悬太平洋深处的硫磺岛,并参加了战死者追悼仪式。

安慰那些与美军血战过的“为祖国作战而失去宝贵生命的二战英灵们”。

在追悼仪式上,安倍说:“想到为祖国作战而失去宝贵生命的英灵们,不能不坚定地建设日本的和平与繁荣。

”他还表示,“想起那些希望祖国安宁、思念着远方家人死在战场上的人们,心中的悲痛难以抑制。

从内心深处为英灵们祈祷冥福。

”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宪政纪念馆出席“主权恢复日”纪念活动。

“主权恢复日”是纪念日本摆脱美军统治的日子。

美军当时统治日本是因为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但安倍当天对侵略战争只字未提,也未就导致日本丧失主权的侵略战争进行道歉和反省。

安倍在活动上说:“挑衅日本领海和领土的行为仍在继续,但我们一定不会忍气吞声。

”日本天皇夫妇和参众议员等400多人当天出席纪念活动。

日本天皇离开活动现场时,在场者齐声三呼万岁。

共同社报道说,首相乃至最高法院院长都举起双臂三呼万岁。

安倍具有强烈的“靖国神社情节”。

他上任之初虽没有亲自参拜靖国神社,但在他的纵容和默许下,在2013年的春季例行大祭、秋季例行大祭和8月15日终战纪念日,都有众多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2013年春季例行大祭中共有166人参拜,创下198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2013年10月18日秋季例行大祭中约160人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

8月15日的参拜人数受国会闭会等因素影响减至102人。

2013年12月26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

这是安倍两次出任首相以来首次参拜。

也是继小泉纯一郎之后首位参拜靖国神社的在任首相。

在2014年春季大祭首日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称为“真榊”的祭品。

安倍除了本人“自掏腰包”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外,继续让内阁成员“自行判断”是否参拜靖国神社,这等于默许甚至变相鼓励内阁大臣参拜。

2014年4月22日,日本140多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集体参拜正值奥巴马即将赴日访问的前一天。

奥巴马此次访问的目标是重申双方长期安全合作的议题,恢复韩美日三国互助关系,这一战略旨在牵制朝鲜威胁和中国崛起。

在这种形势下,尽管安倍此次未去参拜,只是献祭,但日本政府阁僚参拜一事可能会刺激韩国,也可能会给美国的外交构想泼冷水。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2日称,这有可能将使日美关系出现裂痕。

奥巴马此次打算访问日本的明治神宫和韩国的景福宫,传达自己对日韩两国历史都尊重的信息。

2014年4月24日奥巴马访问明治神宫,他当天观看了“流镝马”表演(马上射箭)。

日本曾希望首相安倍晋三同行,并征求美方意见,但美方以日程不方便等为由拒绝。

2002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访问日本时也观看了“流镝马”表演,由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陪同。

但事后却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就在奥巴马离开日本没多久,2014年4月28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携夫人安倍昭惠,参拜了东京都涉谷区的明治神宫。

明治神宫离首相官邸很近,2013年1月份,安倍出任首相后不久,就携昭惠夫人一起参拜明治神宫。

明治神宫供奉明治天皇和皇后神位的皇家神社明知天皇因为推行明治维新而备受尊重。

明治神宫与靖国神社等一起,被称为“东京五大神社”。

日本政界有一种说法——政治家在不方便参拜靖国神社时,往往以参拜明治神宫作为一种代替。

安倍此番参拜或为弥补春季大祭期间未能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时下成为日本政坛上鹰派色彩鲜明,姿态强硬的右翼政治家,多次否认日本的侵略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竭力企图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侵略罪行进行开脱,强力推进日本政治极右化,军事大国化,梦想恢复昔日的帝国荣耀。

如今,安倍右倾化的世界观及其对日本与邻国关系的潜在影响再次受到审视。

安倍的一系列强硬言行,激化了日本与中国在海上领土争端上的对抗,阻碍了日本试图与韩国改善关系的努力,并招致了美国的无声指责。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安倍究竟在政治极右化,军事大国化的道路上会走多远?日本究竟有怎样的一块土壤,让右倾思潮在那里滋生泛滥?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日本右翼势力。

一、日本右翼及日本右翼组织日本右翼到底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追溯一下右翼一词的来源和历史。

右翼与左翼一起,都是在法国革命期间派生出的政治方向词,当时在法国的国民议会上,支持贵族阶层等旧体制的保皇派们通常坐在议长席的右边,而支持劳动阶层的革新派则坐在议长席的左边,于是有了右翼右派、左翼左派的称呼。

日本的“右翼”概念是从法国大革命后政治势力分化的现象中借用过来的,日本的右翼与法国的右翼有一定的区别,它不是政治上的保守势力或思潮,而是当代国际社会上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义思想。

日本右翼是一个庞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群体,对其概念迄今尚无明确一致的界定。

在我国学术界,一般多将欧美等国具有强烈排外思想的极端国家主义者以及主张自己民族优越的德国纳粹主义者界定为“右翼”,而且其使用范围一直比较固定。

日本的右翼与法国的极右翼势力相当,我们所说的日本右翼,实际就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极端民族主义,即“极右”。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日本右翼”是“日本近代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扩张的反动社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急先锋”。

日本的《大辞林》则把右翼解释为“保守、国粹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具有这种思想倾向的个人或团体”。

“右翼势力”所指的范围则更加宽泛,它既涵盖一般意义上的右翼,也包括虽有右翼的政治思想理念却尚未明确加入其组织的其他群体。

他们分布于政界、财界、文化界等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他们虽有着右翼的言行却一般又不诉诸暴力,且碍于种种原因,大多都不公开承认自己是右翼,行为较为隐秘,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广泛。

因此,如果说被政府正式注册登记的右翼是“行动右翼”、“显性右翼”的话,那么,没有公开承认右翼身份的就是“思想右翼”、“隐性右翼”。

从二者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危害来看,毫无疑问,后者更应引起关注和警惕。

日本“右翼理论家”荒原补水宣称,若包括不公开的“西装右翼分子”(隐性右翼),日本右翼分子共有约350万人。

日本的第一个右翼组织——玄洋社日本的右翼运动开始于19 世纪末的由头山满、平冈浩太郎等人在九州福冈建立的向阳义塾及向阳社,1881年头山满对向阳社进行了整顿建立了玄洋社,社长平冈浩太郎。

发行机关报《福陵新报》,后改《九州日报》,以忠于天皇,热爱日本,保护人民的权利为宗旨,标榜民权主义和国粹主义。

日本的第一个右翼组织由此诞生。

1886年8月长崎事件以后,玄洋社提倡国权主义,鼓吹“破支那,胜俄国,吞并朝鲜”,推行国权主义的目标。

同日本政府的军方有密切的联系,参预密谋和策划侵略中国、朝鲜、分裂中国东北和蒙古的各项活动。

派大批浪人和间谍到中国刺探情报,大搞颠覆活动。

1884年在上海开办东洋学馆,培养侵华谍报人员。

1887年在上海开办制靴厂,为在中国活动的社员提供活动经费。

1893年与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策划成立了浪人组织“天佑侠”,到朝鲜搞颠覆活动,点燃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日俄战争期间选择十多名社员为核心组成“满洲义军”,配合日军在中国东北收买马贼,进行游击战。

武昌起义后,立即组织有邻会,派大批社员到中国同革命军联络,购买武器,筹集资金,支援革命军。

辛亥革命成功后,向孙中山提出在满权益的要求被拒绝后,立刻排斥孙中山,支持段琪瑞和张作霖。

1941年,该社与日本军方发生矛盾,被军方剥夺了政治活动权利。

1946年被盟军总司令下令取缔。

日本的传统右翼组织——黑龙会玄洋社尤以间谍活动见长,在日本国内的名声很臭,中、俄政府曾向日本政府就玄洋社在国外的活动提出过抗议,并宣布玄洋社的人为该国“不受欢迎的”。

“黑龙会”是在“玄洋社”的牌子倒臭以后另立的炉灶,为的是继续“玄洋社”的事业。

该会主张将日本的疆界扩展到中俄交界的黑龙江,因而取名为黑龙会。

著名的浪人之王头山满,往往被人视为该会的创办人和会长。

他其实两者都不是。

头山满把领导“黑龙会”的这一重任交给了当时声名鹊起、年仅26岁的内田良平。

头山满是它的幕后指挥。

内田良平是头山满的得意门徒,他帮会的成份较少,政客的成份较多,他平时爱访问政治家,与他们结为朋友,并且经常舞文弄墨,撰文宣传鼓吹自己的理论思想。

1901年1月,他与几个玄洋社社员和同路人策划创办了黑龙会,1901年2月3日,东京神田锦辉馆召开了成立大会,通过了事先拟定的“旨趣书”和“规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