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
项目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中国制造”吸引着全球的注意,但是它带来的除了机遇,还有层出不穷的挑战。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附加社会价值要求的不断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压力不断从供应链的上游传递到下游,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国企业面临改善劳工、环境状况的压力逐步增大。
即使以内销为主的企业,随着近年国内相关法律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状况也是举步维艰,而构成中国企业金字塔低层的大量中小企业更是面临着生存困境。
据初步统计显示,全国2008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就超过1万多家。
抛开外在因素,中小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由于意识、能力、资源等多方面限制,管理提升虽是当务之急却又苦于机遇和方法的缺乏。
不可忽视的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有效消除贫困、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为中小企业进行能力建设,创建有竞争力的负责任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体面劳动的迫切要求。
研究发现,在中小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加强组织的创新和工作场所的持续改进,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尊重和保护工人的权利,不仅提升劳动生产率,同时推动就业,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
然而,如何将研究转换为行动,仍然是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二、项目简介
“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发起的一个全球项目,旨在改善工作场所实践,积极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体面劳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作为项目在中国的协调机构配合项目的推广和实施,本项目已经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至2012年年底结束。
项目实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由国际和国内的专家对本地推选的培训师进行系统的能力建设,加强培训师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培训师的现场咨询水平,考核选拔合格的培训师;同时,为参与项目培训的试点企业提供集中培训以及后续的咨询服务。
培训融合了国际、国内经验和实践并运用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工具,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项目是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延续。
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2007-2008年由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开展的为期一年的试点项目,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选出30家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改善自身社会责任管理意愿的中小企业参与培训,同时测试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
该项目实施了两种培训模式:模式A—综合培训与提升辅导模式,模式B—集中培训和自我提升模式。
经过7个月的培训与改进,参与企业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提升。
经过前期项目的测试与比较,本期项目将把两种模式的培训结合
起来。
所有试点企业参与项目五个单元的集中培训(费用由项目支持),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顾问进行特定单元的培训和辅导,接受现场定制化的咨询服务。
三、培训内容
在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合作开发下,第一期试点项目已经开发了一套综合培训教材,内容涵盖劳资合作、环境管理、绩效提升等方方面面。
在本期项目中,两个国际机构继续深入合作,并针对试点企业所在的行业及地区,对教材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和调整,力求向企业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和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企业全方位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培训教材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单元的内容:
单元一:工作场所合作
第一单元向参与者介绍项目的核心主题,包括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工人与管理层的沟通,持续改进的系统性方法等。
本单元将重点放在与工人合作的具体途径以及实施这些机制的益处。
本单元强调支持核心劳工标准的工作场所合作管理实践并引导有步骤地建立管理体系。
通过第一单元的培训,企业可以建立工厂改进小组,实施可持续发展改进方案,初步掌握本项目的实施方法。
单元二:质量管理
本单元强调质量管理必须与客户及企业发展的需求相联系,在规划和生产过程中采用战略性方法,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和企业满足需求的能力,最终满足客户对质量的预期。
本单元同时关注产品和流程,提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特别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和监测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培训,企业可以制定出质量改进的方针,实施计划,能够使用项目提供的工具对质量改进进行测量,监督管理。
并利用第一单元建立的改进机制,持续改进。
单元三:生产力与清洁生产
本单元将向参与者展示弥合竞争性的工业生产与环境要求之间差距的具体途径。
重点是通过引入环境管理和清洁生产的方法,提高环境绩效和生产力,同时控制能源消耗和损耗。
本单元将推动企业采纳环境管理体系,在从原材料、能源、水源的有效利用到产品最终生产出来的全过程中采用避免并减少污染与浪费的策略,用以逐渐取代昂贵的末端污染控制机制。
通过这一单元的培训,企业可以全面评估自身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表现,了解改进方面可以带来的收益,通过第一单元建立的改进机制,制定改进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单元四:工作场所保护
第四单元关注如何发现工人和工厂所面临的危险以及如何将其最小化。
培训的重点主要在于职业健康与安全,如何在每个企业分析
并逐步改进工作条件。
培训激励企业对检查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采取实际行动。
此外,培训还将介绍企业中不同场所、设备、工作实践和环境问题如何能够影响工人的健康、安全和幸福,并阐释改进工作环境的益处。
通过这一单元的培训,可以推动企业采取切合实际的行动,提高生产力、质量与竞争力。
鼓励企业做出承诺,设计并实施各自的行动计划。
单元五: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认为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员工。
本单元的目标是从基本方面入手,鼓励工厂去实施有助于它们对人力资源进行跟踪的制度和流程,以判断他们是否符合当前需要,并为将来做规划。
这涉及人力资源的各个阶段,从招聘到离职,还会涉及诸如薪酬和晋升之类的问题。
人力资源机制要求工人和管理者之间进行对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培训,企业可以将这一机制制度化,创造出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机制,促进劳资关系的持续改善。
四、机构介绍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是联合国机构,致力于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具备人性尊严的条件下,使男性和妇女获得体面而有价值的工作机会。
它的主要目标是倡导工作中的权利,创造体面的就业机会,增强社会保护,并在有关工作问题方面加强对话。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唯一的“三方”机构,它将政府、工人和雇主代表联合在一起,共同制定政策和计划。
国际劳工组织还是负责拟定和监督国际劳工标准的全球机构。
国际劳工组织与181个成员国一起,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确保劳工标准都得到尊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UNID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致力于帮助各国实现可持续的工业发展从而提升世界贫穷人民的生活质量。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工业发展作为创造就业和收入、战胜贫困的途径。
它帮助发展中国家制造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产品,并向他们提供培训、技术和投资等手段,使他们具备竞争力。
与此同时,它倡导既不危害环境也不给一国有限的能源造成过重负担的生产过程。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拥有172个成员国,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