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上的北京城》
就京城发展的历史大致而言,金代的中都,基本上还是继 承了燕以来的蓟城的城市规划,故可以说,金之前的北京 变动不大;而到了金代之后,北京才算是彻底开创了一个 新时代,元以及元之后的北京城,更是破除或者放弃了从 燕到金的城市规划,几乎完全是推倒重来,从而方使得金 中都的皇城建筑和园林基本上是荡然无存。但是,元朝对 于金留在北京的两片水却是高度重视,这就是指北海那片 水,当时被称为大宁宫“太液池” 水,当时被称为大宁宫“太液池”,而颐和园那片水,当 时叫山西湖(乾隆年间,这里才改叫了昆明湖)。如果坐 上飞机背负青天朝下看,你就会发现北京南、北方向分别 有两个水源:西北水源颐和园之水入城,则成积水潭;而 城南水源莲花池水入城,则成北海、中海。而历史上,北 京城南、北方向上这两处水源的开拓者,也都是完颜亮。 所以说,今天的北海公园、颐和园旧址这两处地方连同其 金代的建筑,之所以能够作为极少数例外,被元大都保存 了下来,这里的原因也许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它不仅仅 是园林景点,而是贯串北京南、北的水利工程源头的缘故。
侯仁之于1946年夏前往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 侯仁之于1946年夏前往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 非常幸运的是新任地理系主任H.C.Darby(达比或 非常幸运的是新任地理系主任H.C.Darby(达比或 译作德贝)教授正是当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 一。他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处在经常不断的 变化中。今天的地理,明天即成为历史地理。研 究历史地理的变化,历史资料十分重要,实地考 察以及人类活动遗迹遗物的深入研究更加重要。 正是在他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侯仁之得以进入 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并且认识到把我国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疆域变迁和政区沿革史的研 究,进一步发展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是有广阔前途 和重要现实意义的。
三、作者生平
侯仁之,1911年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侯仁之,1911年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 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 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 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9月,回国后任燕 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应梁思成教授之约,兼课于清华大学营 建系。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系主任和校副 建系。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系主任和校副 教务长等职。现任北大城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 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 等职。 侯仁之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 侯仁之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 年发表“ 年发表“中国沿革地 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 理课程商榷” 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 理学的性质和 任务。其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 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 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 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 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 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 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 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荣誉科学博士”
第二部分:中都——金——中都扩建 第二部分:中都——金——中都扩建 ① 燕京——五代时期——边防重镇 燕京——五代时期——边防重镇 ② 中都——金(女真人)——大规模城市改建 中都——金(女真人)——大规模城市改建 大城的东、西、南扩展,前方是内城,也就是皇 宫;内城北面是最大的 市场 扩建过程及情况:用汉族工匠,用汉族材料 公元1215年遭到破坏 公元1215年遭到破坏
其实,若建立一个大城市,特别是首都,首先要分别从内 部和外部考虑两个基本因素,第一当然是从外部和周边考 虑其战略位置,至于第二,那就是要从内部考虑城市的供 水、用水问题。而说来说去,这两件同样也是北京的头等 大事,而金以降,历朝历代也都无不从这两个基本方面考 虑首都的城市布局。北京其实是座“水城” 虑首都的城市布局。北京其实是座“水城”,即是一座以 水结构起来的城市。若从远处说起来,最初养育了北京的 水源,乃是房山的大石河。北京地区最早的都邑“幽都” 水源,乃是房山的大石河。北京地区最早的都邑“幽都” 即称为“ 即称为“聚”,“聚”这个地方之所在,其实就是被完颜 亮看中了的房山,而所谓“ 亮看中了的房山,而所谓“聚”,顾名思义就是水汇合成 流。直到北魏时代,房山还被称为“圣聚” 流。直到北魏时代,房山还被称为“圣聚”,这就是指 “古圣水”,也即今天的大石河。而最早的燕都,也就建 古圣水” 立在房山大石河湾的土台子上。
四、作者作品
作品有《侯仁之文集》 作品有《侯仁之文集》,《北京历史地图 集》一卷、二卷,《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 一卷、二卷,《 实践》 实践》,《侯仁之燕园问学集》,《历史 侯仁之燕园问学集》 地理学四论》 地理学四论》,《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辑》,《黄河文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辑》 明》,《步芳集》,《奋蹄集》,《燕园 步芳集》 奋蹄集》 景观》 景观》,《古都北京》,《古今北京城市 古都北京》 地图》 地图》等。
六、课文讲解
1.课文分析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至今,已经三千余年的 历史。在这三千余年中间,先后有数个王朝在此建都。王 朝更替,北京城或者毁弃,或者重建,每一个朝代都在这 里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本文的写作重点是“ 里留下了历之对应的城市建 设、城市景观。 作者集中笔墨探讨了北京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时期。因此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来分析解构。 作者的写作脉络非常清晰,有三条线索,北京名称的变化、 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变化,三条线索相辅相成,条分缕析 地展示北京的历史地理变迁,并且借助历史史实去分析城 市布局和城市建筑中所隐含的思想内容,揭示城市建设中 城与自然、城与人之间的关系。
五、创作背景
1. 从侯仁之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 从侯仁之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 北京已成了他真正的故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称 “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被誉为“活北京” 被誉为“活北京”的侯仁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 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 律等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 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除了 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应用到北京城市的实际建设中,对于介 绍北京的历史,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激发人们 热爱北京的情感,侯仁之从来都是乐而为之的。而一旦发 现影响、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他就会感到痛心疾首,并 且会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设法制止。正是在他的积极努 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他还十 分看重北京城的水系建设,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干枯的莲 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历史上的北京城》 历史上的北京城》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北京城的由来和发展变化。 2. 这是一篇说明文,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 点和写作手法。
二、学习要点 1.梳理北京城历史发展脉络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 建设、城市景观的概况。 2.分析本文怎么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北京 城的历史变迁。 3.分析作者作为一个科学家在本文中所体现的严 谨的科学态度。
第一部分:① 蓟——从殷商、西周到晚唐——地理位置和发展变化 ——从殷商、西周到晚唐——地理位置和发展变化 关于北京起源和早期的历史记载——殷商、西周、战国时期 关于北京起源和早期的历史记载——殷商、西周、战国时期 ② 北京初期发展的地理位置以及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成为南北的交通枢 纽 北京三面有丛山环绕,只有正南一面开向平原 西南一角地势比较高,通行方便 北京后面有一些天然峡谷,形成南来北往的通衢 ③ 北京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意义 和平时期——贸易中心 和平时期——贸易中心 战争时期——进攻北方的前方基地 战争时期——进攻北方的前方基地
当年为了建造西客站,主事的竟然准备填平莲花池,为西 客站建一“亚洲第一大货场” 客站建一“亚洲第一大货场”。好在那时候侯仁之腿脚还 灵便,听到大货场的消息便去实地调查,这老头子登上高 楼一望,发现那莲花池已经成为热火朝天之大工地,遂大 惊失色,紧急呼吁,痛陈若填平莲花池,那么一来切断了 北京历史,将使得燕都“蓟城” 北京历史,将使得燕都“蓟城”再不可考,北京的历史文 化名城的地位从此大为缩水,二来也更要不得的是:这等 于切断中海、北海的水源。由于侯仁之等人揭示出金代大 宁宫琼华岛(北海)与莲花池之间的水源关系,也就等于 提示了中海、北海活水的来源,也许正是这一提示,在关 键时刻从西客站的虎口里把莲花池给夺了下来。莲花池于 是终于没有被填平,反而因祸得福,被重修为一个波光粼 粼的公园。
第三部分:大都城——元——为现在的北京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第三部分:大都城——元——为现在的北京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忽必烈定都燕京 忽必烈修缮琼华岛以及琼华岛的变迁 离宫的来历 元大都修建的过程 地形测量——总体规划——逐步施工 地形测量——总体规划——逐步施工 元大都的详细布局: 皇城——以琼华岛和中海北海为中心,周围环绕这大内(东岸迤南), 皇城——以琼华岛和中海北海为中心,周围环绕这大内(东岸迤南), 灵囿(东岸迤北),三组宫殿和皇城(西岸) 大城——三个城门,五十坊,太庙(东面),社稷坛(西面),中心阁 大城——三个城门,五十坊,太庙(东面),社稷坛(西面),中心阁 元大都的平面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关于帝都建筑的一种理想
养育了北京的第二个水源,也就是城南的莲花池。由于随着燕国的疆 域向东北开拓,它的首都也逐渐北移了,到了燕襄公的时代,燕国就 已经把“ 已经把“蓟”作为自己的都城。而关于“蓟”王城的大体位置,则是 作为自己的都城。而关于“ 据侯仁之老的考证和研究得出的,侯仁之认为,蓟城就是在如今的宣 武门至和平门一带,公主坟以北,以莲花池为核心。而之所以是以莲 花池为核心,乃是为了解决王城的用水问题。北京既然一向被称为 “水甘土厚”的宝地,那北京的南城,自然也是多水的,那个地方除 水甘土厚” 莲花池外,元代还有“泡子河” 莲花池外,元代还有“泡子河”和“南海子”,它至今还留下了南城 南海子” 陶然亭公园那好大一片水泊。所以,我们时常所说的“燕京” 陶然亭公园那好大一片水泊。所以,我们时常所说的“燕京”,其实 有二:一在今天的京郊房山县大石河畔,曰“幽都(聚)” 有二:一在今天的京郊房山县大石河畔,曰“幽都(聚)”;而第二 个,则在今天的北京城南莲花池畔,曰“蓟城” 个,则在今天的北京城南莲花池畔,曰“蓟城”。我们所说的在如今 在北京城里的“燕京”,其实专指后一个,即莲花池畔的那个“ 在北京城里的“燕京”,其实专指后一个,即莲花池畔的那个“蓟 城”。可见,这个莲花池对于北京极其重要,因为自燕到金,千年以 来,它就一直是北京城市的主要水源,这可以解释,无论是燕之“ 来,它就一直是北京城市的主要水源,这可以解释,无论是燕之“蓟 城”还是金之“中都”,都是以莲花池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 还是金之“中都” 那个时代,北京城的中心其实是在今天的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