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学报第14卷我国蔬菜水果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杜卫东1,魏启文2,高观3导 言蔬菜水果(以下简称果蔬)是关系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营养来源。
由于果蔬具有鲜嫩易腐易衰老的生物特性,是流通难度和风险很大的鲜活商品,在果蔬从采收到上市的整个物流过程中,对贮运温度、机械伤害、气体组成等方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温度过低会造成冷伤害,温度过高会造成热伤害;某些机械伤害会造成产品变质;某些气体过多会引起灾难性烂熟,从而使果蔬失去商品价值。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开始利用天然冰雪贮藏果蔬,但这种原始的冷藏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果蔬贮藏中的温度。
现代果蔬的冷链物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系统高效调控和高新技术储运设施保护条件下的一条龙服务。
它将果蔬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配送、销售、信息等诸方面有机结合成完整的供应链,保证果蔬产品从采收后到消费前始终处于其生理所需要的低温环境下(-3℃至-15℃冷却温度带),形成了采后预冷—产地冷藏—冷藏运输—销地冷藏—零售冷柜—家庭冰箱的一条物流冷链。
目前,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已经逐步实现了以低温冷藏为中心的“冷链”系统,在保证果蔬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成为人民富裕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国“冷链”贮运设施的建设始于1954年,但至今果蔬领域的冷链物流系统发展还比较缓慢,国际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首先,我国80%以上的果蔬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既缺乏高效、实用、节能、安全的果蔬保鲜技术和装置,更缺乏产地预冷装置和冷藏运输设备,采后损失达果蔬生产总量的20%~30%,居全球首位,造成的经济损失(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山东 济南 240014; 2.中国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801;3.中国商业联合会 北京 100801)摘要:蔬菜水果是关系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营养来源。
由于果蔬具有鲜嫩易腐易衰老的生物特性,是流通难度和风险很大的鲜活商品。
目前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商品化处理率低。
为改变我国果蔬物流的落后状况,全面分析我国果蔬物流的发展现状,研究国外有关的先进经验,制定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规划布局,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测算未来的投资需求,并提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建议,对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果蔬;果蔬冷链物流;冷链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382(2008)02-0024-09收稿日期:2008-05-16基金项目:中国、加拿大2006年合作开展“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研究项目”.作者简介:杜卫东(1947- ),男,山东济南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14卷 第2期2008年6月Journal of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烟台职业学院学报V ol.14 No.2Jun. 2008第14卷 第2期ol.14 No.22008年6月Journal of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V Jun. 2008达750亿元,而发达国家逐渐采用减压保鲜、臭氧气调保鲜、辐照保鲜、高压保鲜、高温处理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纳米保鲜、生物保鲜、涂膜保鲜等保鲜技术和湿冷预冷技术、真空预冷技术等贮藏保鲜技术,使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2%~5%以下。
其次,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商品化率低。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较落后,果蔬商品化处理率还不足30%,且多为人工操作,而发达国家均采用了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对果蔬进行分等分级、打腊、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率高达90%,并实现全程自动化、机械化。
第三,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我国尚未建立起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果蔬物流配送体系,果蔬物流与交易成本高,难以满足我国果蔬市场与物流发展的需要。
当前,在我国加快发展果蔬冷链物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减少果蔬腐损,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目前,我国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较为严重。
山东、广东、云南、福建、四川、海南都是果蔬生产大省,每年有大量产品需要运销全国。
但是因为冷链物流落后,在储存运输中的损失一般都超过20%,远距离销售的价差收入被储运损失蚕食大半。
果蔬产量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却没能同比增加。
二是有利于提高果蔬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果蔬产品鲜活易腐、保质期短的特性,对产品贮存有很高的要求。
果蔬生产在地域上具有广阔性和分散性,而消费相对集中,因此对运输过程中产品质量的保持也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果蔬产品绝大多数是鲜销,产值主要在原产地周边实现,出口量在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很低,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也很小。
冷链的滞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良好的冷链物流系统可以为我国的果蔬产品进入远地市场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使消费者购买到新鲜品质的果蔬,增加在世界市场的占有份额。
为改变我国果蔬物流的落后状况,全面分析我国果蔬物流的发展现状,研究国外有关的先进经验,制定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规划布局,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测算未来的投资需求,并提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建议,对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栽培历史悠久,果蔬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放开果蔬购销价格,实行多渠道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果蔬产销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当前我国果蔬产销的基本特征1.生产快速发展,竞争优势明显随着果蔬需求的增长,发展果蔬生产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果蔬产业已经形成了产量、品种、劳动力资源和价格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几大基础优势。
据农业部统计,我国的果品种植面积从1978年的7.4万公顷发展到2005年的976.8万公顷;果品总产量从1978年的657万吨猛增到2005年的8394.1万吨,分别增长132倍和12.8倍。
2005年全国蔬菜和瓜果类播种面积1970.8万公顷,总产量62011.4万吨,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756.8万公顷,产量达55064.5万吨,水果人均占有量65公斤,蔬菜人均占有量300多公斤。
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果蔬第一生产大国。
由于果蔬产品从栽培管理到流通上市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按国际市场可比价格分析,我国蔬菜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5~1/8;苹果比国际市场价格低41%,鸭梨低79%,柑桔低47%。
2.布局渐趋合理,结构不断优化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高果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优势产区、培育优势产品。
如明确长江中上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西粤东为柑橘三大优势产区;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为苹果四大优势产区。
全国蔬菜产业的优势区域布局也初步形成了沿交通动脉(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发展大宗商品菜和特色蔬菜的内销基地;沿海沿边地区(即沿海出口蔬菜带和黑龙江、新疆、云南)“一带三片”的蔬菜出口基地。
经过多年来的调整,我国蔬菜果品生产区域布局渐趋合理。
果树树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优势产区和丰产高效基地。
大品种产品由注重面积扩张转向注重结构调整、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
通过引种选育实现了良种化,如引进富士、嘎拉;日韩梨,欧美桃和油桃,美国脐橙和大粒无核鲜食葡萄等;选育、审定并推广了1100多个蔬菜优新品种,全国主要蔬菜栽培品种实现了2-3次更新,良种覆盖率达到了杜卫东,等:我国蔬菜水果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第2期烟台职业学院学报第14卷80%以上,特菜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
3.出口迅速增加,国内销售为主随着果蔬生产的快速发展,果蔬销售由地产地销、季产季销向季产年销、反季节供应和扩大国际贸易转变。
当前,果品蔬菜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据FAO统计,1990年我国的蔬菜出口量为142万吨,列世界第六位,2001年达511万吨,比1990年增长约2.6倍,跃居世界第一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果蔬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2000年—2006年期间,我国蔬菜的出口总量从314万吨增加到680万吨,增幅达90%以上,出口已达到五大洲的170个国家和地区;水果的出口总量从82万吨增加到175万吨,增长了1倍多,其中荔枝、龙眼等特色果品的出口增幅更大。
我国巨大的果蔬产品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给世界果蔬产品出口国很大的威胁和压力。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纷纷利用“技术壁垒”(W T O/ T B T)和“绿色壁垒”(W T O/S P S)等规则,实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据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加入W T O以来,由于新的贸易壁垒造成的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增加了60%以上,使许多产地和加工出口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果蔬产品出口量在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其实还相当低。
2005年蔬菜出口量仅占当年总产量的1%左右,水果也只占2%。
也就是说,98%以上的果蔬产品是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
(二)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现状我国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引进前苏联的通风库贮藏技术。
1968年我国第一套水果专用机械冷库在北京建成使用;1979年我国引进第一套果品气调库,标志着果品冷藏、气调贮藏技术开始应用于我国的果蔬产业。
从1982年起,国家将果品蔬菜采后贮运保鲜技术研究正式纳入科技攻关计划。
通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星火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在果蔬预冷、贮运保鲜、病害防治,以棉杆、红麻、竹浆为原料的果蔬包装箱研发、加冰车、机保车、隔热通风车等不同车型的果蔬运输车不断试验研制,“六五”以来,通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星火计划等项目的研究、示范和推广,使我国果蔬产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又将“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列为攻关项目,围绕鲜活农产品现代物流保鲜、流通包装、全程质量监控、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从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看,我国果蔬领域的大体状况是:采收:目前仍以人工采收为主,尚未做到按成熟度分期采收和专用机械采收。
预冷:一般有风冷、水冷、冰水混合预冷和真空预冷等方式。
我国果蔬采后大多直接进冷藏间,将预冷和冷藏合为一个环节。
冷库设计也较少有预冷间配套。
专用预冷设备只在冬枣、杨梅、芦笋等高附加值果蔬产品上。
贮藏:因冷库贮藏是冷链物流的最基本条件,所以贮藏环节相对发展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