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摘要: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所引入的诗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为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炼,虽然对学生而言没有很大的背诵压力,但却有很大的理解压力,同时这也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盲点。

本文提出了三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并列举了相关例子,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诗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进而提升其诗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在小学时期,让小学生接触诗歌,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它,并且简单地学习它,为以后古诗词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便于教学,同时也是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词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传承下去。

一、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同的特点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语文教师可以紧抓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古诗美的意境。

古诗中的语言简短且优美,教师在朗读故事时可带有感情地描绘其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绪,使其全身心投入古诗情境中。

例如,某小学教师在讲解《春晓》一课时,就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朗读,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一下子就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那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

此时学生再读出“天渐渐地黑了,你趴在桌上不知不觉睡着了(让其他学生趴在课桌上做睡觉状),朦朦胧胧地听到外面刮着呼呼的风,一会儿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你又睡着了,突然被耳边的鸟叫声惊醒了,你睁眼一看说:“我怎么睡着了?”看着窗外兴奋的小鸟不知不觉地读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再看到楼下花园中树木上的花被刚才的风雨吹得满地都是,又想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既明白了古诗要表达的含义,也体会了诗的意境,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

二、拓展学生思维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比较习惯采用讲述的方法开展诗歌教学。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在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文、影像等形式改变诗歌教学的方法,以刺激学生感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图文并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

而多媒体正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诗歌课堂呆板的学习气氛。

何况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创新诗歌教学。

例如,在《长相思》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结合对话和图片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这时播放有关“长相思”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

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图文形式进行讲解。

由此可见,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借助图文形式展示出诗歌的内容,并将诗歌的情感化为有形的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学习。

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收录的经典诗歌通常都配有内容丰富、色彩明亮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诗歌内容的直观反映,可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以帮助他们大胆想象诗歌中的美景与故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为缺乏,而诗歌的内容大多较为抽象,因此要想让小学生更全面掌握诗歌内容,就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插图将诗歌的部分内容展示给学生,并以“抛砖烟与”的形式激活他们的想象力,使得他们可通过大胆想象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分析出诗歌中蕴含的丰富内容与情感。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池上》一首诗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以
“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先描述出插图中的内容,然后以这些直观内容为线索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出隐藏在诗歌中的深层次的故事与意境。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生动、有趣的诗歌插图十分感兴趣,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描述出插图故事,并都乐意发挥想象力分析与探究隐含在诗歌中、插图之外的内容与情感,教学质量与传统的教师逐一解析诗歌字词相比,更为理想。

四、进行多元教学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因此,它需要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例如四年级费老师执教的《江雪》,这首诗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

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

这时费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

这种感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是有所体会的。

五、加强实践教学
要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效果,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

笔者发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当中,只側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较为枯燥,同时也让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含义,对学生的古诗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通过更加直观地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的含义。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音、影像、图像等方式,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景致。

若是有条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户外中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必须深刻认识到诗歌的重要性,尽量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诗歌教学。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诸如想象力等其他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继而提高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浅谈小学生古诗教学的入境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
[2]覃发青,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科技资讯,2011年第0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