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科学技术创新2019.07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李永志(黑龙江省绥化水文局,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为了进一步保证中小河流监测能力,要加强洪水预报能力,通过实践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与对策。
希望通过有效分析,能够提高工作认识,从而进一步促使相关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实践对策中图分类号:P331.1.P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7-0100-02加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能力是必要的,也是新时期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要科学分析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在实际河流洪水预报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难点,对此可将其总结为:第一,缺少官方、权威的中小型河流数据统计资料,难以有具体参考依据绘制、制作相关监测预报体系;第二,缺少有效的监测点,战网之间缺乏高效精密的联系,现有中小河流监测点存在遗漏,难以保证对暴雨降水等进行严密、标准的测量,缺乏预报的精确度;第三,我国地势广袤多变、气候复杂多样,中小河流区域降水差异性较大,洪水多发生在河流某区域段内,未在河流出口处,导致难以勘测精确的降水量,同时因部分河流洪水期较短,数据缺乏普遍性,难以落实标准规定的报讯勘测原则;第四,部分监测、预报人员依据经验绘制模型或图形,为避免麻烦常采用简单的绘制方法,导致技术层面难以到达标准要求,难以发挥勘测的时效性,数据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受技术层面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高效预测工作;第五,部分模型模版属于通用类型,因此难以确实的反应部分特殊中小河流的真实情况,导致洪水预报准确、精度不高。
2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策略2.1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小型河流洪水预报过程中,常采用构建分布式模型的方式进行勘测、分析,在构建模型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水文的循环运作流程,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判断,确定构建、利用模型的必备过程。
当充分了解、明确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后,需要针对关键性、重要的环节进行控制,利用计算机语言对相关数据、数字信息进行转化,对控制过程进行针对性编程操作,开发并运营模型,对不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有不同的水(转下页)应商的信誉程度,还要保证管材具备相关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并进行相关的检测,比如对管材进行敲击时是否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管材表面是否存在蜂窝麻面,这些都能够反映出管材的质量是否合格,在管材的安装过程中,正式安装之前,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其包装和缝都是干净的,在进行管壁连接工作时,必须要保证砂浆和抹灰的配比是合理的,以此增强管道的防渗作用。
2.6严格控制地基处理技术2.6.1灌浆法的应用灌浆法的施工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在借助气压的作用下进行注浆工作,很多时候也会选择液压的方式进行注浆工作,注浆工作是将不同材料制成的浆液注入到地基当中去,之所以要进行注浆工作,是为了能够将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排出来.增强地基的强度.灌浆法适用于各种地基处理工程。
2.6.2旋喷法的应用旋喷法比较常用于含有多种土质的地基处理工作中,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旋喷机来完成的,旋喷机的放置位置直接影响着选喷嘴的喷入方向,只有控制好选喷嘴的位置,才能够保证水泥固化液能够实现有效硬化,进而达到强化地基的作用。
2.6.3搅拌法的应用搅拌法具有工期较短,固化效果较强的特点,通过将水泥等固化剂加入地基中进行搅拌的方式来强化地基,搅拌法较其他地基加固处理方式相比,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2.7改进过渡技术在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填充材料的选择,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具体的调查,然后才能够选择出最为合适的填充材料,一般情况下,填充材料都会选择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获取,这不仅考虑到资金问题,也能够避免由于其他材料的使用为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同时,在进行填充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控制压实强度,填充工作不是一次性就能够完成的项目,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顺序来进行,只有保证道路桥梁的压实度,才能够保证道路桥梁的稳固性,避免出现其他安全问题。
结束语随着道桥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在技术应用过程要结合具体实际,选择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从而才能保证工程施工效率,进一步为其质量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1]雷艳鹤.雷金鹤.探讨道桥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J].价值工程,2018,37(33):215-216.[2]于德才.道桥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 2018(28):209.[3]王慧龙.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J].交通世界,2018(28):54-55.[4]曾宪伟.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7):99-100.2019.07科学技术创新-101-循环语言要求,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常见的简单型模型包括水量平衡模型,构建过程中易于编写与操作;常见的较难型包括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其编程操作较为复杂,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值分析法,对原方程进行演算、推进、转化,同时利用适宜的数字语音编写出来。
完成编程后,需要对运算进行调试,随后才可完成转化,实现水文模型的构建。
通常情况下,构建水文模型,需要具备验证模块、参数确定模型,进而通过人工调试率、参数自动优选算法等实现对水文参数模型的的确定,当确定并完成参数验证后,可利用模型进行数据测绘与预报。
但验证模块未能通过时,需要及时分析模型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再次验证,符合基本要求后,满足构架、模型参数后才可继续投入使用。
2.2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模型方法常见的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方法包括:第一,运用数值分析法对模型参数进行确定。
通过构建相邻单元的网格联系确定相关参数,此方式主要应用于模型架构复杂、有较多运算步骤的情况下,常见的包括SHE模型等;第二,运用概念性水文模型推断单元网格中单独网格的净雨量,随后采用演算汇流的方式确定河流出口区域最终的面流量数据。
此方式主要应用于模型架构简单,运算步骤较少的情况下,常见的包括SWAT模型。
第三,合理的确定模型参数。
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数据类型通常是数集形式,通过参数对河流区域的断面量进行展示,同时展示出气候环境的变化,常见的确定水文模型参数的方式包括:利用概念性网格单元,在保证原模型架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变换空间确定数据,以空间信息图为参考确定运算模式;利用重构网格单元的基本框架参数的形式,对模型空间、物理性质等进行重置.并使用简易数值进行运算;利用简单空间数值通过某种关系与原模型的具体数据参数相联系,综合上述两种方式,构建模型数值之间的统计联系关系,从而获取实际参数运算模式。
第四,采用新技术、新模型模拟洪水发生过程。
如上文所述,可利用常规水文气象模型对中小河流进行洪水预报,但具有一定的预报难点与特点,对此,可采用创新新模型模拟洪水发生过程,利用新技术对洪水进行预报,通过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增强其可预见性,满足中小河流的预报发展要求。
为了提升中小河流预测的准确性,突破洪水预测的难点,需要在洪水预报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新型的技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满足洪水预报的新需求。
对此,可创新模型绘制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水文气象模型,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全面分析河流具体情况,了解其水流循环基本流程,以具体资料为参考绘制基本模型参数,根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模型设计,提升模型应用的便利性、高效性。
在设置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时,需要结合河流自身特性,优化、调整模型参数,结合数据对模型进行合理调整,发挥预报的优势。
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河流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以数据库为基础参考,结合现代化GIS.RS技术拓展模型的专业性,结合对资源的管理与分析,充分模拟实际情况,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块式结构系统提升水文洪水预报的灵活性,使得水文监测预报更加简便,使得洪水水文预报更具实用性。
2.3治理的对策建议2.3.1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为了提升洪水预测的精准性,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治理系统,通过建设针对性的治理防洪标准,提升区域内河流抗洪能力。
有关部门落实支持、补助、引导机制,利用贴息贷款补助等政策,加大国家防洪建设的有效性,通过设立防洪保险基金,积极吸引多元化的投资,联合社会各方力量,通过不同形式,结合不同措施,汇聚防洪力量,通过提升投资者的受益率,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投资机制,激励群众勇于参与防洪治理。
2.3.2强化河流分级管理机制优化构建中小河流防洪管理机制,建立分级管理机制,确立政府各级的不同职责,谁管理谁负责,确定管理中小河流的地方政府出钱治理、管理区域内的河流,落实河流各段的管理负责机构,完善管理评价机制,结合奖惩制度,落实补贴政策,奖励管理效益突出者,对管理怠慢人员进行问责处理,优化治理难题。
2.3.3加强河道管理加强河道管理,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对防洪进厅有序、科学的规划,不断提升防洪建设标准,完善建立防洪排涝机制,落实保障政策,明确管理职责,对阻水障碍、违章建筑进行及时清除与管理,避免盲目围垦填堵、禁止强行侵占行洪通道等,杜绝任何未经允许、批准的违章行为。
2.3.4加强洪水监测预报预警不断优化构建洪水预报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储备完善的物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持,及时掌控中小河流的雨情、工情、水情、险情等,建立准确有效及时的预警机制,根据预警信息建立应急响应方案,利用降雨、洪灾之间的时间差,及时进行人员、物资的转移,最大限度降低、控制损失。
结束语总之,随着新时期发展,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工作迎来新机遇,为了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要科学对其进行总结,要不断提高工作认识,从而结合有效的实践,确保中小河流预报工作更加科学、准确。
参考文献[1]宋尚波.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 2018(6):137-139+145.[2]陈丹凤,陈伟昌,赖峥喋,石琼冲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8,8(3):50-51.[3]刘昌宇.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及解决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164.[4]王欢.浅谈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与对策[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