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站上武汉大学创隆报告厅,受天风证券“中国好学长”活动邀请,为大学生指点中国经济转型。
他认为,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和新城镇化,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新动力。
中国兴起愿为性能埋单的中产阶级今年1月,吴晓波带领蓝狮子公司30多人的中高管团队到日本冲绳去开年会,团队成员大多数是80后年轻人。
返程时,这帮年轻人几乎“攻陷”了并不宽敞的机场免税店,从吹风机到陶瓷菜刀,从电饭煲到保温杯,还有马桶盖……相比于国内同类产品,这些日货在某些性能上做到了极致。
吴晓波意识到,这些年轻的同事正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缩影,他们是理性消费者和“性能偏好者”,一群愿意为新技术和新体验埋单的人。
这一类型消费者的集体出现,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转折点。
上飞机之后,吴晓波打开笔记本,《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气呵成,在微信发布后瞬间在朋友圈刷屏,成为微信有史以来阅读量最高的一篇财经文章,引发了企业界和社会的热议。
吴晓波说,如果说“屌丝市场”信奉“价廉物美”的话,中产阶级的消费观是,好的东西一定需要好的价格,只有好的价格以后才有好的利润,有了好的利润以后才有好的创新,有了好的创新以后才可以推动产业的进步。
吴晓波说,在中国约有1亿多中产阶级,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希望正在于面向中产阶级的性能和品牌创新。
五年后没有“互联网+”时下最热的概念非“互联网+”莫属,吴晓波却放言:“五年后没有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对一切传统行业的冲击和改造,都将在3-5年内完成,80%的制造业将无法完成制造业转型而挂掉。
”他说,“互联网+”绝不仅仅是把产品搬到网上去卖这么简单,而是要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制造业的所有流程,要拥有核心技术。
吴晓波曾数次访问青岛红领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采集人体19个部位的22个数据后,只需7个工作日就可定制一套西装,每天的定制西服产量可以达到2000套。
这家企业原来也是一个传统的服装厂,父亲创业,女儿接班后建了一个智能3D 制造工厂,积累了大量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建模和处理,就能实现个性化定制的规模化生产。
吴晓波说,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定价是源自于成本倒退,原材料、折旧、劳工、税收、毛利等加在一起定的价,这部分差别不大,所以会打价格战。
当实现定制时,产品和它的成本脱钩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定价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关系,这就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今后,制造业领域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大制造会变成小制造。
80后、90后掌握消费主导权发展新实业、创造新消费将是当下中国产业经济新一轮变革的重点。
吴晓波的PPT上出现了两张图片:左边是小虎队,右边是偶像组合TFboys。
“认识左边的和我年纪差不多大,认识右边的和我女儿差不多大。
”他开玩笑说。
在他看来,小虎队和TFboys同属小鲜肉,但背后的消费模式完全不同。
小虎队当时是全民流行,大众消费,当消费者购买盒带时,中间有唱片公司、盒带生产工厂、分销商、唱片店、经纪公司等若干环节。
TFboys在网上拥有数以百万的粉丝,但在生活中,80%的人不认识他们。
“如果TFboys今天在武汉要举办一个万人级的演唱会,票一定在网上销售,一定在5分钟之内被抢完,在座的各位有钱你也买不到,为什么呢?因为都被他的粉丝分了,他根本就不需要你们知道他。
”吴晓波说,80后和90后,开始主导中国的消费潮流,万人空巷的大众明星和品牌将不存在,未来是圈层消费,小众消费,你不需要取悦全世界所有人,只要能找到若干忠诚消费者,服务好他们就足够了。
演讲干货大放送四个字概括中国经济2015年的中国经济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个是跌,一个是涨,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跌是实体经济表现一直不好,过去一年里面,特别是从2014年的3季度以后,整个工业指标从工业增长值、固定资产投资、用工、进出口贸易等等数据都不好,中国做实体经济的企业都不好过。
涨是资本市场出现了非常大的泡沫。
去年这个时候中国的股市上证指数在2000点到2200点之间,今年到现在过5000点了。
加就是今年2月份两会上总理提出了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标志性的概念,它意味着互联网经济在今天正式成为了中国经济成长的一个拉动力。
减是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一年要解决2000多万的就业人口,相当于解决台湾省的就业人口,现在提倡全民创业,甚至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
这个月初美国的副总统到中国来,代表美国政府第一次对中国经济表态,美国非常乐意看到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美元现在处在最最强劲的时期,他认为未来的十几年之内中国经济仍然有极大的概率超过美国。
如果中国在未来每年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美国现在百分之一点几,你算一下,大概在12-15年之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靠什么呢?靠四个东西: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和新城镇化。
四大新动力之一:新实业————————————————————————制造业转型:专业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转型就是互联网+,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制造业内部的所有流程。
在很长时间里面,在互联网+这个问题上进入到一个误区,被马云带到沟里去了。
前年我有一个学生是浙江温岭的,做运动服装,听完课以后表示回去一定要转型。
今年年初又来听我的课,他说花了一年的时间在网上做到6000万的销售额,但一年算下来亏了500万,要求退学费。
他说我原来做地面渠道的,做连锁、加盟,做了网上突然发觉问题比地面很多,首先网上价格低,经销商非常不满,其次网上的成本比地面还要高,要买关键词、竞价排名、光棍节所有的促销,只要网店做促销,所有的成本你承担,做了一年下来结果部门亏损。
我跟他说你知道2014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率是多少?44.6%,买白粉和倒军火的利润都没那么高,海尔的净利润率3%。
马先生的44.6%的净利润率,至少一大半是类似于这个同学的企业家贡献的。
N多的制造业企业要转型,要互联网+,支付了N多的学费,阿里今天的盛况、百度的盛况基本上是大规模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所支付的学费。
怎么转呢?看看另一家公司。
青岛有一家西服企业,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面张瑞敏去了9次。
董事长叫张代理,是个老头,他的女儿是1979年出生,年前新投建了一个工厂,这个工厂能完成什么事情?我去了之后说要做一件西装,他的销售员就会跑到我的面前帮我丈量、采样,采完以后扔到那个生产线上,一个星期以后为我一个人做一件西装,他现在一天可以接到2000单这样的单子。
再看国外。
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西门子公司的展台上面出现了两个商品,一个很小,一个很大,小的是一瓶香水,所有走过路过的人可以在电脑前画上香水,上面刻上名字,西门子的生产线可以为你生产这瓶香水。
大的是一辆赛车,走过路过的人可以在上面写上对这辆赛车的任何改造,我可以为你定制。
中国叫做中国制造2015,德国叫做工业4.0,美国叫做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是这个道理。
你们未来如果创业或者做企业,名片上最好只有一个公司,只做一个专业。
在这个专业领域里面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内部和外部的改造。
当一个服装公司能够为我一个人定制一件西装的时候,它的生产线到制造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不是像温岭的同学一样到网上去开一个店,多少比例的销售,就认为我完成了互联网+,那是一个非常错误和落后的观点。
好的观点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内部的流程,同时要用信息化的流程改造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公司为我丈量好一件西装去生产的时候,除了它的生产线被改变以外,还有一件什么事情被改变了?还有定价关系被改变的。
如果你是一个标准的西装挂在墙上的时候,我走过去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现在打几折,这件西装的价格一定跟它的成本有关。
所有做企业的人,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老板,你最后的销售定价是源自于成本倒退,原材料、生产消费、折旧、劳工、税收、毛利加在一起定的价,价格战怎么做起来的呢?在这个部分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所以会打价格战。
当他为我定制的时候,它的价格已经变得不敏感恩。
在本质上发生的另一个变化是这件西装和它的成本脱钩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定价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关系,这就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当这个情况改变以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小制造,由大制造变成小制造。
制造业升级:面向中产阶级的性能+品牌创新第二个我认为是升级,我今年年初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去日本买智能马桶盖》,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因为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带着蓝狮子的这些中高管,他们基本上是82、83年的高管,中国年轻的中产阶级,去日本开年会,两天年会,其实就是开半天会,还有一天半这些小朋友们在疯狂的购物,买电饭煲、吹风机、保温杯、菜刀,还有就是买智能马桶盖。
我在回来的飞机上写了《去日本买智能马桶盖》。
我们反思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去日本买马桶盖?我认为这个事情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大的福音已经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批愿意为性能买单的中产阶级,未来你在中国经商,你面对的是两个市场,你不可能同时是两个市场,第一个市场叫做屌丝市场,屌丝市场只有四个字,叫做价廉物美,东西越便宜越好。
屌丝是没有任何品牌忠诚度的,一块钱可以完全背叛你。
因为价廉物美导致了中国制造业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觉得用很低的价格能够提供高性能产品的假象,其实是不可能的,这部分人群多达几个亿,生生不息的屌丝市场。
第二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市场,中国两个小夫妻结婚一年收入在3万美金左右的,人口加在一起1亿人,中国的个体工商户3600万,这1亿多人是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的人,他们愿意花6000块、1万块钱去买一个电饭煲,用2000多块钱去买一个马桶盖,用几百块钱买一把菜刀。
当这一部分人产生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趋势,你可以继续为屌丝做产品,你也可以为中产阶级做产品,当你为中产阶级做产品的时候只有一件事,你一定要做出好产品,当你愿意做好产品的时候,制造业的升级就开始。
我可以跟你打赌,五年后就没有互联网+了,这五年内如果没有完成互联网转型的企业都会挂掉,我认为80%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没有办法完成互联网转型。
但是一定会有20%以及更多新兴的企业完成每一个互联网+的转型。
如果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所有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都完成了互联网+,会发生一场新的价格红海战,你都跑到手机上、网上去了,如果你的性能都一样,你的产能还是过剩,还会打价格战。
只有转型的互联网+是一次死亡之旅,一定是一次死亡之旅,你必须要完成一次技术性的升级,你要把大量的钱投入到核心技术的开发上。
今天已经有1亿的中产阶级,他们愿意为你的进步买单,他们相信说一个好的产品就有一个好的价格,有了好的价格企业才有利润,有了利润以后才能更好的开发,有了好的开发以后才有好的产品,这是一个循环。
未来的制造业企业很可能小而美,中型企业是制造业企业未来的趋势,而不再会出现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大工厂,这是制造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