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球规则裁判法

排球规则裁判法

——比赛场区: 18×9m,每半场9×9m
场地线为白色,宽均为5cm 中线每半场各占2.5cm ——无障碍区: 四周至少3m 国际比赛端线外至少8m,边线外至少5m 无障碍空间: 至少7m,国际比赛至少12.50m
球网与网柱
球网组成:球 网 —长9.50m、宽1m 标志带 —长1m,宽5cm,白色球 网两端垂直边线 标志杆 —标志带外沿,长1.8m 直径10mm
二 裁判员职责
第一裁判员
1 赛前:第一裁判员主持场地、器材检查工作,主 持挑选发球权、场区工作,主持入场仪式,掌握 准备活动时间。
2赛中: 第一裁判员的判定是最终判定,他有权更改 其他裁判员的判断。第一裁判员在比赛成死球时, 允许比赛队的暂停或换人请求。第一裁判员主持 决胜局的挑边工作,回答场上队长所提出的解释 规则和请求的问题。第一裁判员还负责决定赛场 条件是否符合比赛要求。赛中,只有第一裁判员 有权对不良行为和延误比赛犯规进行判罚,对高 于球网上部的犯 规。
标志杆是球网的一部分,过网区的边界 网 高 :中间丈量,男2.43m;女2.24m
网两端同高,不超出标准高度2cm 网 柱: 高2.55米,固定在边线外0.5~1米
9m
1 m
2.
5
男子:2.43m; 女子:2.24m
5 m
球网高度用量尺从场地中间丈 量,其高度必须与规定的高度相
符,然后丈量球网的两端,两端
队长和教练员的职责
队长:
教练员:
◇赛前抽签
◇赛前登记队员
◇赛中请求规则解释 姓名、号码
◇请求暂停和换人 ◇每局开始前填 写位置表
◇请求暂停和换

比赛方法
每球得分制 胜1分(胜队加1分) 胜1局(非决胜局先得25分并超过
对方2分、决胜局15分、决 胜局8分交换场地) 胜1场(5局3胜制,先胜3局的队获胜)
许。下场后要经过比赛过程才能再上场 7、在进攻区的传球,其他队员只能低于网击入对方
不良行为
粗鲁行为:判 罚 黄 牌 对方得1 分
冒犯行为:判罚出场 红 牌 出场 一局
侵犯行为:取消比赛 红黄牌 取消 全场比赛
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 一般竞赛的组织工作 • 常用的竞赛制度 • 循环制比赛的积分办法
常用的竞赛制度
发球一传时,一裁看发球一方,二裁看接发 球一方
扣球拦网时,一裁看扣球一方,二裁看拦网 一方
裁判员手势
准确、大方、展示 鸣哨后依次作出 1、一裁:
发球方—犯规性质—必要时指出犯规员。 不必重复二裁鸣哨的犯规性质手势 2、二裁:犯规性质—犯规的队—发球方
发球时的犯规
• 发球踩线 • 球未抛起 • 球抛起后未击球 • 发球秩序错误 • 八秒内未将球发出 • 不是单手击球
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1.发出的球触及发球队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员、球网或未能 过网2.界外球3.发球掩护4.位置错误
击球时的犯规 (四次击球、持球、连击、借助击球)
球网附近的犯规 (过网击球、过中线、触网、进入对方无障碍区)
排球竞赛规则与编排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竞赛规则与比赛方法 第二部分 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第三部分 裁判员工作程序
竞赛规则与比赛办法
一、场地、器材、设备 二、运动队的组成 三、比赛方法 四、发球击球时的犯规 五、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六、比赛间断与延误比赛 七、自由人 八、不良行为
场地、器材、设备
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




正确
错误
B图同排左右关系
击球时的犯规
四次击球 拦网后还可以三次击球
连击 第一次击球时,队员在同一击球动作中,
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 借助击球
队员不得在比赛场地以内借助同伴或 任何物体进行击球。但是,一名队员可以 拉住或挡住另一名即将造成犯规(如触网、 过中线等)的同队队员
持球的几种情况
拦网犯规(过网拦网、后排队员拦网、拦发球) 进攻性击球犯规
发球掩护
• 发球队的队员个人或集体不得利用掩护阻挡对方 观察发球队员和球的飞行路线。
• 在发球时,发球队队员个人或集体挥臂、跳跃或 左右移动,或集体密集站位遮挡球的飞行路线, 则构成掩护。
位置错误
前排 后排 前排 后排
正确
错误
A图 同列前后排关系
• 循环制(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 • 淘汰制(单淘汰、双淘汰;沙滩排球比
赛队多时采用) • 混合制(先分组循环,再交叉淘汰。
普遍采用) • 佩奇制(两组进行决赛的一种方法,
鼓励运动队夺取小组优异成绩)
单循环
• 单循环是各参赛队在比赛中彼此相遇一次, 一般是在比赛队不多了、时间充足时采用。
• 比赛的轮数和场次计算 参赛队为单数时,比赛轮数等于队数;
第二裁判员
1 赛前:协助第一裁判员进行有关准备工 作。分发和收回场上阵容位置表,每局比赛 前核对双方队员场上位置,将球递给第一发 球队员。 2 赛中:职责范围内的犯规要鸣哨,先做 犯规性质。(过中线、接发球位置错误、触 网、后排拦网、自由人拦网试图、球触二裁 一侧标志杆、球触障碍或落地)
裁判员之间的配合
比赛间断与延误比赛
1、正常的比赛间断 2、不符合规定的请求暂停 3、延误比赛 4、例外的比赛间断
正常的比赛间断
• 正常的比赛间断有“暂停”和 “换人”
• 每局每队最多请求2次暂停和6人 次换人
• 只有教练员和场上队长可以请求 间断
暂停
◆技术暂停:8分、16分。决胜局 无技术暂停 ◆普通暂停:每队每局两次,每次 30秒,退出场区 ◆死球时请求,要有明确手势可以 连续使用
• 由于球被击入球网而造成的队员 触网,属被动触网,不应判为触 网犯规
拦网犯规
1过网拦网 在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
空间拦网触球,判断过网拦网的依据是进 攻队员与拦网队员触球时间的先后。 2后排队员拦网 A后排队员在靠近球网处 B手在高于球网上沿处阻拦对方来球 C触及了球 3拦发球 拦对方发过来的球为拦发球犯规
再小组前2名交叉淘汰(复赛),最后 决出名次(决赛) 3、分4组比赛先小组单循环(预赛), 再同名次单循环(决赛)
裁判员工作程序
一 裁判员的组成 二 裁判员的职责 三 裁判员之间的配合
裁判员的组成
• 第一裁判员1名(口哨、胸徽、红黄牌) • 第二裁判员1名(口哨、胸徽、红黄牌) • 记录员1名(记录表、位置表、报告单) • 辅助记录员1名 • 司线员2名—4名(司线旗)
循环制的成绩计算及决定名次方法
• 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弃权0分,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 若两队积分相等,由Z值来决定 名次
• 若Z值相等,计算C值, C值高的 队名次列前
• C值相等,以两队胜负确定名次
比赛阶段划分
• 完整的比赛包括预赛、复赛、半决赛、 决赛四个阶段
• 每次比赛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比赛阶段 • 例如: 1、单循环比赛直接决赛 2、分两组比赛先小组单循环(预赛),
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
网高2cm。
9.5m~10m
0.5-1m
比赛用球
标准 1、圆周:65-67厘米 2、重量:260-280厘米 3、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
米 三球制
运动队的组成 运动队
12 名 队 员
1 名 教 练 员
1 名 助 理 教 练 员
1 名 训 练 员
1 名 医 生
4—5 1—2 5—6 2—3 6—7 3—4 7—1
固定左上角逆时针循环编排法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1—6 1—5 1—4 1—3 1—2 2—5 6—4 5—3 4—2 3—6 3—4 2—3 6—2 5—6 4—5
• 双循环(各参赛队相遇两次的比赛方法) 1、比赛队较少时采用 2、将单循环比赛重复一次 3、两次单循环比赛积分相加确定比赛名次 • 分组循环 1、队多时采用的比赛方法 2、分组方法有2种 (1)按上届名次或报名先后蛇行分组 (2)先确定种子队并且抽签进组,其他队再 抽签进组 3、必须考虑复赛、决赛的比赛办法
换人
1、死球时提出,手势明确,教练附近准备 2、一上一下为一人次 3、每局每队6人次,一次可以请求多人次 4、每局先上场的主力队员,可以两上一下 5、每局后上场的替补队员,可以一上一下 6、必须合法替换 7、受伤时可以特殊替换 8、不良行为不能特殊替换 9、不能连续请求替换
七 自由人
1、不担任场上队长、服装颜色有区别 2、不发球 3、不能击高于网进攻性击球 4、不拦网和拦网试图 5、只替换后排某一名队员,不轮转到前排 6、替换在后场区边线,死球时进行,不经裁判员允
参赛队为双数时,比赛轮数等于队数减1 比赛场数=队数(队数—1)
2 • 编排方法
贝格尔编排
贝格尔编排法 (右上角左右摇摆,右下角上提,其他逆时针排列)
轮次一 二





1—8 8—5 2—8 8—6 3—8 8—7 4—8
2—7 6—4 3—1 7—5 4—2 1—6 5—3
3—6 7—3 4—7 1—4 5—1 2—5 6—2
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
进攻性击球 除发球和拦网以外,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
包括扣球、吊球、第三次击球以及本队队员之间 进行的有过网趋势的传球,并在球网附近没有同 队队员准备击球或不可能击球时。 同时具备以下三要素才是犯规 ★后排队员在前场区,或踏及进攻线(或其延长线) ★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 ★完成进攻性击球
球网附近的犯规
过网击球(判断过网击球犯规的主 要依据是击球点)
过中线
队员的一只(两只)脚或一只 (两只)手部分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 区的同时,其余部分接触中线或置于 中线上空是允许的,不判犯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