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论文摘要]: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服务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发展和创新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建立健全功能到位、作用明显、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工作机构组织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机构组织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各社会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民政部门的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机构,对形成社会组织自主发展、自主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实现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政策的加强和支持对机构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组织建设; 制度创新To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al work building andinstitutional innovationLiu JianwuAbstract: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ris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 social service delivery had a huge impact.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ocial work with the system and become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Establish and improve function in place, obvious,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of the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system, current and future construction of a period of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s a basic task. Variou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ir own building an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support, to take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agencies and self-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elf-running,self-management, self-restraint mechanism toachieve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itself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Keywords: Social work ; organizational building; System innovation社会工作及其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必须形成政府主导、社工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社会管理新模式,以夯实民主管理的坚实基础,重建社区公共生活,推动公民社会发展。

陈成文认为,社会组织在人口、社会治安、利益诉求以及特殊人群管理方面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准、优化社会工作者的成长环境等若干设想。

一、社会工作机构基本情况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

促进专业社工机构健康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经各级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从事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既包括机构名称中带有“社会工作”、“社工”字样,章程中明确社会工作服务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的社会组织;也包括机构名称中不含“社会工作”、“社工”字样,章程中也未明确社会工作服务宗旨,但主要服务属于社会工作服务性质的社会组织。

开展专业社工机构情况调查是进一步推动并规范专业社工机构发展,落实中央和本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准备工作。

各区(县)民政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调查统计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二、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及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社会学专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就开始了自己漫长曲折的历程。

这一历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创建阶段;中断阶段;重建阶段。

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于80年代中期,即重建阶段,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一个机构的成立,必须要有注册社会工作师的从在,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能够成立一个机构,组织机构要运行,资金问题最为关键的,有了资金,才能够运转,民政部门近几年一直在关注社会工作,并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

2006年7月20日,原国家人事部、民政部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被政府体系所认可。

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以下有时简称为社会工作)的发展从正式恢复重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在国内已初具规模,在有些地区如上海、广州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全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社会工作总体水平较低,层次参差不齐,普及性不够、城乡差别、城域差别很大,社会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问题,因此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

长期以来,在“民政工作就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卢谋华,1994)这一思想指导下,社会工作从一开始就处于边缘化的生存空间。

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践上。

在社会工作刚在我国发展起来最先是在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是从沿海向内陆发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孕育时期(1986—1989):1986年国家教委同意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增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为社会工作专业恢复奠定了基础,使社会工作教育有了正式身份;1987年底,成立了“民政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工作教育研究机构,为民政教育工作编写材料,培训师资,提供咨询;1989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首批社会工作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为民政系统培训高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成长时期(1990—1997):进入90年代后,“社会福利社会化”口号的提出,社区服务的蓬勃发展,使政府独揽福利的格局有了根本的转变,也使专业社会工作在实务领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4年,社会工作院校的专业组织———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CASWE)正式成立,协调、组织、推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

3、扩展时期(1998—至今):1998年,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部新的本科目录中得以保留,明显地激励了专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申请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也因此发展出了正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训练三种类别。

正是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才促进了民间机构的出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迎来了我国机构的春天。

民政部一直支持,我国内地也出现了社工机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工作机构从沿海向内陆的引进,也促使了社会结构稳定。

三、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困难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工作制度管理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在社会管理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的自身建设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个别的机构组织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积极作用的发挥。

比如:社会组织与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参与问题,公众心理失衡与心理调适问题,社会矛盾冲突的源头治理与有效化解问题,公务员行为规范与作风建设问题,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问题,网络虚拟社会的舆论引导与管理规范问题,等等。

认真调查研究,解决社会管理中存在重点难点问题,创新社会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是推进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具体归结为以下几点:1.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机构的认同度比较低。

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在社会工作刚起步阶段,机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机构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一定的缓冲时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机制还尚不健全。

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也比较低,人们在短时间内都很难接受并认同社工机构。

2.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和人才问题。

我过的社会工作机构大多都停留在起步阶段,服务范围也比较窄,不能涵盖各个方面。

在人员配备上不够合理,由于我们国家的机构不健全,所以我们的专业社工人才都分布在各个行政机构,和行政机关的人员一起工作,这就会影响我们专业社工的工作,在对案主保密这一原则方面都不能遵守。

社工不愿意停留在机构,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现状决定的。

所以专业人才很容易流失。

3.机构资金短缺。

机构的运转需要很多的流动资金,而我国的机构大多都在资金方面遇到这困难,不能有效的保证每次活动的顺利举行,资金问题是机构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在资金补助这块都做得不是很到位,这就限制着我们机构的顺利健康发展。

专业社工的流失也与资金的短缺有很大的关系,工资标准都不是太理想,面对现实的生活压力,很多专业社工人才都在从事一定的时间后跨行,从事另外的行业,从而造成社工人才的短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