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降压药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消失时间、血压水平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的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停药后高血压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in random.Routine antihypertensive drug was given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conventional antihypertensive dru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was provid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ime of symptom disappearance,blood pressure normalization,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rapeutic regimen were remarkab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mprovement in blood pressure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drug adverse reactions and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during med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urr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treating hypertension is significant.[Key words]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Hypertension;Treatment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其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产生严重威胁[1]。

本研究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3年3月抽取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3例。

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6~82岁,平均(56.2±1.6)岁,病程1~17年,平均(6.7±0.5)年;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8~81岁,平均(56.4±1.5)岁,病程1~18年,平均(6.5±0.6)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卡托普利,25 mg/次,1次/d,口服美托洛尔,50 mg/次,1次/d,计划治疗2个星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中药降压膏,主要方剂组成为川芎、牛膝、吴茱萸,贴敷于神阙及双侧涌泉穴,每24小时换药1次,计划治疗2个星期[2]。

1.3 观察指标两组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改善幅度;症状表现消失时间、血压水平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的总时间;用藥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停药后高血压的病情复发率。

1.4 疗效评价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相当于1.3 kPa),并在正常范围内,或舒张压没有达到正常范围,但下降>20 mm Hg(相当于2.7 kPa);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但在正常范围内,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 mm Hg,但≤20 mm Hg (相当于2.7 kPa),且没有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相当于4.0 kPa);无效:没有达到上述几项标准[3]。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9.8%;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7%,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症状表现消失时间、血压水平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的比较对照组患者(4.13±1.12)d治疗后高血压症状表现消失,经(8.46±1.74)d 治疗后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临床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3.31±2.63)d;治疗组患者(2.85±0.93)d治疗后高血压症状表现消失,经(5.27±1.05)d治疗后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临床治疗方案共计实施(9.52±1.38)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治疗前,对照组的舒张压为(193.28±5.84)mm Hg,治疗后为(144.25±5.17)mm Hg,治疗前收缩压水平为(117.68±4.47)mm Hg,治疗后为(102.61±4.16)mm Hg;治疗前,治疗组的舒张压为(191.56±6.07)mm Hg,治疗后为(118.95±6.63)mm Hg,治疗前,收缩压为(119.75±5.06)mm Hg,治疗后为(94.26±3.19)mm Hg,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压复发率的比较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7例患者在停药后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62.8%,治疗组有11例患者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目前,治疗高血压常选择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5],虽然其降压效果比较明显,但如果长期服药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或出现无法耐受现象[6],因此寻找到新的治疗途径,使降压药的种类、数量、给药次数较少,对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

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学理论中内病外治的独特疗法,而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

相关学者认为其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②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③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該治疗方法的优势是:作用直接,用药安全,简单易学,便于推广,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8],其主要采用药物对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经络学说相结合,对疾病进行治疗,由于经络主要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几大作用,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不仅能够对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可通过经络使药效更加直接地到达脏腑,以对疾病进行治疗;此法能够充分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产生的刺激和首过效应,可使给药时间进一步延长,使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能够在长时间内得以维持,还具有无创、无痛、操作方法简单等优点,且价格比较便宜,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4]。

[参考文献][1] 王耀辉,徐德保,丁玉兰.实用专科护士丛书神经内科、外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6-237.[2]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24-125.[3] 蓝文锐,陈胡林,降祥勇,等.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99.[4] 谷秀萍,陈希锋.中医干预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5(9):8603-8604.[5] 杜玲.颜芳.中药穴位贴敷干预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山西中医,2011,10(10):29-30.[6] 刘晨涛.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7] 任小静.少腹逐瘀汤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8] 陈红梅,陈民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0(4):301-3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