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3.1 走近合同讲义学案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3.1 走近合同讲义学案

1走近合同(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列举解决各种民事纠纷的事例,表明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与义务所达成的一种协议。

评述签订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课标解读本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合同的概念、形式及合同的设立、变更与终止;评述签订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结合合同领会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

●落实策略课前:自主学习,调查搜集。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搜集并整理生活中与合同有关的典型实例。

课上: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梳理——体验践行。

创设情景探究,思维碰撞互动、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问题导入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各种交易活动。

交易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除了依靠道德的约束外,还需要合同制度的保障。

合同制度通过规范市场的交易行为,维系诚信、健康的市场秩序,成为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法律手段。

那么,什么是合同?合同有哪些形式?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走进合同。

方式二:情景导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商场购物、餐馆就餐、坐出租车、跟团旅游、坐公交车、存车等(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

有人说,你从早上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合同就一直伴随着你,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同,合同无处不在。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一框内容,走近合同。

●教学地位分析本节课是专题三的第一框,主要介绍合同的普遍意义、合同的概念与形式等合同基本知识,这是本专题的起点,为后三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①看教材37~38页“生活离不开合同”,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38~39页“合同就在我们身边”,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3.①看教材40~42页“订立合同要慎重”,完成知识3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教学地位。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注①⇒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全面认识合同”,互动方式可以利用问题导思1、2、3、4由浅入深地实施。

注②⇓步骤7: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6: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

注③⇐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步骤4:教师通过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1.(1)签订合同可以避免或有效解决纠纷,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合同的含义: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合同关系中,享有合同权利的人称为债权人,负有合同义务的人称为债务人。

2013年3月2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以合同书的形式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1)合同应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

(√)(2)合同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规定权利义务是合同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4)合同当事人单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解除合同。

(×)1.2.合同的设立、变更与终止无论哪种合同,都必须由两方以上的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设立、变更和终止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实现各自的某种利益。

3.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他们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受法律保护,一旦确立,即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否则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有人说,从你早上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合同就一直伴随着你,可以说合同无处不在。

你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合同吗?【提示】商场购物,餐馆就餐,跟团旅游,坐出租车等。

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不仅限于书面形式,还包括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2.口头合同口头合同是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意思一致的合同,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

3.书面合同书面合同是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它是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签订的合同。

4.书面合同的意义(1)签订书面合同有助于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

(2)书面合同还可以作为仲裁机构、司法机关仲裁、调解、处理合同纠纷的有力凭证。

2013年8月23日,甲将自己的家庭财产投保,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

(1)甲与保险公司成立合同关系。

(√)(2)甲订立的是书面合同。

(√)(3)如有意外,甲财产受损,符合投保范围,保险公司应依合同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4)甲与保险公司订立的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因为保险条款是保险公司定的。

(×)1.教材P37探究问题【提示】(1)第一问的回答是开放性的,可结合自己家庭和亲友的生活纠纷解决方式分析,例如协商、行政仲裁、诉讼等。

(2)本探究问题可结合教材P39“专家点评”组织答案。

2.教材P38探究问题【提示】购物属于买卖合同,乘坐公交车属于客运合同,这两种合同属于有名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经确定了一定名称及规则的合同。

旅游属于旅游合同,看病属于医疗合同,这两种合同属于无名合同,又称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并未确定一定的名称及规则的合同。

3.教材P40探究问题【提示】两个镜头通过对比的方式旨在说明慎重订立合同对于避免和解决纠纷的重要意义。

之所以结果不同,主要在于当事人是否订立了内容具体明确的合同。

镜头一旅客与旅行社之间实际存在合同关系,由于合同内容相对复杂不够明确,比较难以确定,且没有签订详尽的书面合同,导致发生争议旅客索赔不成。

镜头二涉及借款合同,由于贷款人与借款人订立了明确的书面合同,故在借款人没有按期还款的情况下,贷款人通过法院顺利地讨回了借款。

4.教材P41探究问题【提示】本探究活动旨在强调书面合同的重要性,教材以古今对比的方式,生动地说明了“君子协定”“先小人后君子”“亲兄弟,明算账”等日常用语在法律上的意义。

(1)通常,即使是好朋友之间的借款,也应当出具欠条。

一方面,欠条是一种书面证据,具有极强的证明作用;另一方面,欠条也能督促借款人及时还款。

但也不应一概而论,同学或朋友之间数额很小的日常借款,也不必每借必写欠条。

(2)本问的回答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某物流公司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建筑一栋9层营业、办公两用楼的工程承包合同。

物流公司作为发包方,以大包干方式(包工、包料)承包给建筑公司。

合同约定:开工时间为2013年4月1日,竣工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

经双方和质量部门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1.材料中合同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材料中哪一方是债权人?哪一方是债务人?【提示】在合同关系中,享有合同权利的人称为债权人,负有合同义务的人称为债务人。

本案中,某物流公司与某建筑公司是法律地位平等的主体,前者为债权人,后者为债务人。

3.材料中的合同是否是双方自愿签订的?【提示】合同都是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本合同是某物流公司与某建筑公司自愿签订的协议。

4.材料中承包人和发包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提示】订立合同的目的和后果,必须是设立、变更和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本合同承包人建筑公司的义务是进行工程建设,权利是收取价款;发包人物流公司的义务是支付价款,权利是验收楼房质量。

合同及其法律特征1.合同的含义(1)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在合同关系中,享有合同权利的人称为债权人,负有合同义务的人称为债务人。

2.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

(2)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4)合同都必须由两方以上的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5)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受法律保护,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否则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3.合同对于预防和解决纠纷的意义社会生活中难免发生矛盾和纠纷,有些纠纷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当事人缺乏合同意识,没有签订合同或者没有正确地签订和履行合同。

只要正确地签订合同,即使纠纷已经产生,依据合同办事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

(1)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民事主体之间关于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宜合同法的规定。

因此,我国合同法所说的合同,仅指狭义的合同,即有关财产关系的协议。

(2)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合同法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即“合同必须信守原则”,指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自己与他人依法订立的合同,受合同约束,完全依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能失信于人。

这是合同法上的一条古老原则。

【题组训练】1.下列关于合同的表述中,说法不准确的是()A.合同是平等主体当事人达成的协议,所以市政府向某商店购买办公用品就不属于合同关系B.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分别称为债权人和债务人C.合同必须是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共识D.合同的订立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解析】签订合同的平等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市政府与商店也是平等的主体,因此其购买办公用品也构成了合同关系;其他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 A2.合同是一种________法律行为()A.民事B.行政C.刑事D.劳动【解析】根据合同的含义可知,应选A项。

【答案】 A山东省某县教师张某2013年8月17日因与旅行社未签书面合同而上当受骗。

7月29日,张某带领一家人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北京三日游。

报名时,旅行社称,如不签合同可以优惠200元,张某随即答应。

旅途中她发现行程安排、食宿等多方面与其承诺不相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