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练习题(音乐编)1(亨德尔创作的《弥赛亚》是( A )体裁。
A(清唱剧 B.交响乐 C(室内乐 D.歌剧2.维也纳古典乐派中,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 A )。
A.海顿 B(贝多芬乐圣C.莫扎特音乐天才 D.布拉姆斯 3(( B )代词人姜白石的自度曲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音乐的珍贵遗产。
A(唐B.宋C(元 D.明4(我国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增,是(B)的首创者。
A(十二平均律巴赫 B(纯律 C(五度相生律 D(三分损益律毕达哥拉斯5(( B )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它是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情歌。
A(《小河淌水》 B(《康定情歌》C.《茉莉花》 D(《小白菜》 6(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 A )。
A(张寒晖 B(麦新《大刀进行曲》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7(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观点是( D )。
A(表现说 B(游戏说C.巫术说 D.劳动说8.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A)A、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B、京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C、昆腔、低腔、梆子腔、皮黄腔D、京腔、低腔、梆子腔、皮黄腔. 10.《悲怆》交响曲的作者是(A )A、柴可夫斯基(俄罗斯)B、贝多芬(德国)C德彪西(法国) D、迪利厄斯(英国)11.歌曲《满江红》从(A)年开始传唱,A、1920年代下半叶B、1920年代上半叶C、1921年代下半叶D、1921年代上半叶12.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
以下著作不属于他著作的是(D)A、《中国音乐史》B、《东西乐制之研究》C、《东方民族之音乐》D、《中西乐制之研究》13.以下哪个作品不属于“秧歌剧”(D )A、《兄弟开荒》B、《夫妻识字》C、《周子山》D、《白毛女》 (戏剧编)1(《龙须沟》《茶馆》的作者是(D )/《屈原》《蔡文姬》的作者是(A)/《雷雨》《王昭君》的作者是(B)/《大风歌》的作者是(C)A(郭沫若 B(曹禺C(陈白尘 D(老舍2(被誉为19世纪西欧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是( A )。
A(易卜生 B(斯特林堡 C(霍特曼 D(汉姆生3(( D)是宋之的先生的作品。
A(《原野》曹禺 B(《屈原》郭沫若C.《名优之死》田汉 D(《雾重庆》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是(C)。
他是代表作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
A.拉辛 B(莫里哀 C(高乃依 D(布瓦洛 (B)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伪君子》《吝啬鬼》(一译《悭吝人》,《贵人迷》和《司卡潘的诡计》等A.拉辛 B(莫里哀 C(高乃依 D(布瓦洛6((C )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地位。
A(《家》B(《北京人》C(《雷雨》 D(《蜕变》7(《等待戈多》的作者是( B )。
A.加缪 B(贝克特C(阿尔比 D(尤奈斯库8.西方戏剧起源于(A) A古罗马B英美C古埃及 D古希腊9.“三匣选婿”的故事是( A )中的情节。
A《威尼斯商人》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亨利四世》D《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0.“他人即地狱”是(C )主题。
A《苍蝇》 B《死无葬身之地》 C《可尊敬的妓女》 D《间隔》 11.( C )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
A《茶花女》B《黑奴吁天录》C《新村正》D《热泪》12.田汉的话剧《关汉卿》描写了关汉卿创作(B)的过程。
A《望江亭》B《窦娥冤》 C《救风尘》D《鲁斋郎》13.《终身大事》的作者是(D )。
A田汉 B欧阳予倩 C杨绛 D胡适 (戏曲编)1.宋士杰是(B )中的人物。
A《四郎探母》 B《四进士》 C《红烈马》D《打渔杀家》 2.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作品是(D )。
A《渔家乐》B《长生殿》C《桃花扇》D《十五贯》3.古装新戏是由(D )首创演出的。
A杨小楼 B程砚秋 C尚小云 D梅兰芳4.唐玄宗时期,宫廷中所设专门训练乐工的机构叫(A)。
A梨园 B戏房 C宣院 D畅音阁5.秦腔《三滴血》是由(B )演出的。
A三庆会 B易俗社 C奎德社 D警世戏社补充:1.世界上民族戏剧的源流归结主要有三大源流它们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1. 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美狄亚》。
2. 印度戏剧家首陀罗迦的代表作是《小泥车》,迦梨陀娑的代表作是《沙恭达罗》,跋娑的代表作是《惊梦记》。
3. 戏曲是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京剧、各种地方戏的总称。
4. 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歌舞性。
5. 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
6. 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
7.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著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兰陵王)、《踏摇娘》和《拨头》。
9. 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参军和苍鹘。
10. 北宋时期,“变文”被“鼓子词”所继承,用以说唱长篇故事。
11. 说唱艺术完全成熟的代表作是金代出现的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
12. 构成戏曲的主要来源是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13. 瓦舍是一个集多种技艺、供艺人卖艺、观众观看的场所。
14. 宋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歌舞、多种表演技艺,并将其进一步综合形成的。
15. 金院本是金朝在燕山(今北京)建都时逐渐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16. 金院本与宋杂剧的不同点在于金院本中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在属于艳段的节目形式上更加丰富;还存在着一类称为“院幺”的特有节目。
17.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
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18. 宋元南戏是指北宋末叶至明初时期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艺术。
19. 现存南戏中,基本保持戏文的原有面貌或经后人修改过的主要作品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琵琶记》、《杀狗记》、《白兔记》、《荆钗记》、《拜月亭记》等十几种剧。
20. 宋元南戏中描写爱情婚姻、家庭内容的作品中包含的两种主题是1.以歌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2.描写婚变、以谴责男子发迹变泰负心的。
21. 早期南戏不少剧目关于结局的处理不外乎以下两类,一类是给负心汉严厉的惩罚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和《负心汉陈叔文》;一类是负心丈夫同受害妻子言归于好如《张协状元》。
22. 《张协状元》的主要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能够综合运用曲文、念白、科介,充分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戏剧的冲突。
23. 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24. 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
“院本”指行院艺人的演出脚本。
院本是宋杂剧与元杂剧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25. 南戏是公元12世纪在南方温州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产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
26.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小孙屠》《张协状元》和《宦门子弟错立身》。
27. 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
28. 《白兔记》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保持了民间创作的质朴自然。
29.《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徐渭的《南词叙录》中题为《蒋世隆拜月亭》。
它是一部表现爱情故事的浪漫喜剧,他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巧合这一戏剧手法,使全剧充满了浓郁的喜剧气氛。
30. 《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有关赵贞女故事内容的文艺作品改编而成的。
它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严整;二是语言洗练。
31. 南曲在不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创造出“南北合套”和“集曲”等新的表现形式。
32. 南戏的表演是由歌唱、念白、科介、舞蹈等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一种戏剧表演形态。
33. 南戏在化妆上继承了宋杂剧的艺术传统,采用了“洁面”和“花面”化妆两种基本形式。
34. 南戏的角色行当共有七种:生、旦、净、丑、外、贴、末。
35. 宋杂剧的结构特点是“全以故事,务在滑稽”。
36. 元杂剧是公元13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在宋杂剧、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北方流行曲调进行演唱的戏曲艺术。
37. 宋金时期长篇讲唱文学诸宫调对元杂剧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现知作品主要有《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
38.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
39. 写出下列元代戏曲作家的一部主要的作品: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醉思乡王粲登楼》纪君祥:《赵氏孤儿》王实甫:《西厢记》乔吉甫:《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宫天挺:《生死交范张鸡黍》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杨梓:《忠义士豫让吞炭》40. 元杂剧创作中,白朴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作品是《梧桐雨》。
41.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著名的悲剧作品,王国维认为该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于色也”。
42.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是四折一楔子。
43. 元杂剧中的“一人主唱”是指元杂剧中由正旦或正末一个角色完成全剧歌唱的任务。
44. 元杂剧之所以衰弱的主要原因有1.社会经济的变化2.文人境遇的改观3.杂剧艺术形式自身的束缚。
45. 元杂剧中控诉吏治黑暗的公案戏有《窦娥冤》、《潇湘夜雨》、《灰阑记》;描写爱情婚姻方面的有《西厢记》、《墙头马上》、《张生煮海》、《刘毅传书》;表现妓女生活命运的有《曲江池》、《金线池》、《救风尘》;反映封建夫权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如《潇湘夜雨》、《秋胡戏妻》、《五侯宴》等。
46. 贾仲明为《录鬼簿》中称关汉卿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其剧作大体可分为三类:公案戏、社会风情戏、历史戏。
公案戏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等;社会风情戏如:《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调风月》、《金线池》、《谢天香》等;历史剧有《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
47.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戏剧结构的安排和文学语言的运用。
其语言的艺术风格即是性格化、口语化、诗化的统一。
48.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人元稹的文言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稹记》)。
历史上南戏曾出现过《张珙西厢记》,北方则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49. 杂剧《西厢记》是一部优美的抒情诗剧,它的语言在戏剧性、性格化和诗歌意境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其音乐结构形式为“曲牌联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