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队常见皮肤病PPT医学课件

军队常见皮肤病PPT医学课件


胺药物;症状重者可短期口服泼尼松。 蜂蜇后立即拔除毒刺,再用水冲洗,局部放 置冰块或冷湿敷;积极抢救中毒严重、有明显 全身症状者(肾上腺素和激素)。 继发细菌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过敏性皮炎
概 念
• 过敏性皮炎是由 过敏原引起的皮 肤病,主要是指 人体接触到某些 过敏原而引起皮 肤红肿、发痒、 风团、脱皮等皮 肤病症。
1、病原体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A)
2、传播途径及发病机理
VZV 血液 水痘 (Varicella)
呼吸道黏膜 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隐性感染
VZV被激活
脊髓 后根神经节 机体抵抗力下降
沿感觉神经下行
支配区域的皮肤复制Fra bibliotek水疱神经炎
二、临床表现 (Clinlic Manifestation)
临床表现
• 臭虫叮咬 (cimicosis)
臭虫叮咬释放的唾液中含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数时后出现风团样丘疹和瘙痒。皮损中有针头大 小出血性瘀点或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伴剧烈 瘙痒和疼痛。可形成线状损害。因搔抓而有色素 沉着。
• 跳蚤叮咬 (flea sting)
在跳蚤的吸血处形成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蚤 唾液过敏者可有水疱、多形性红斑或紫癜。腿及 腰部易被叮咬,损害成群分布。
. 27
过敏原分类
• 接触过敏原 • 吸入过敏原 • 食入过敏原 • 注射入过敏原
过敏原举例
• 各种动物皮毛:
某些动物如蜂类、水母、恙粉尘 螨、蝶、蛾等
• 植物性:
主要包括芥子、巴豆、大蒜、荨 麻、除虫菊等
过敏原举例
• 化学性物质
药物、染料、洗涤剂、油类、化 妆品、化学纤维、塑料制品、化工 原料、避孕用具、表带、染甲油等
臭虫
其它
跳蚤
病因与发病机制
• 螨虫 农民收割谷物时被蒲螨叮咬皮肤所致皮炎称 谷痒症 ;粉螨及尘螨不吸血液而以腐败的 有机物为食 。螨叮咬及分泌物、排泄物或 螨蜕皮等的过敏反应可致皮炎。 • 蚊 主要有按蚊、库蚊和伊蚊,仅雌蚊才叮人 吸血。人体表的水分、温度、CO2 、雌激素 及汗液中分泌的乳酸都能吸引蚊虫。
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
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三、治疗(treatment)
治疗原则
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经、镇静、
局部对症治疗。
1、抗病毒: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 2、消炎止痛:
(1) 非甾体抗炎药 (2) 糖皮质激素:强 的 松
3、营养神经: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和B12 4、镇静 5、局部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眼支受累,眼睑红肿,
结膜充血,可累及角膜形成
溃疡性角膜炎,疼痛剧烈 。
.
8
2、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
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
或鼓膜疱疹。可出现面瘫、
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症, 称为Ramsay—Hunt综合 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等昆虫将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或将毒汁注 入人体,引起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 • 共同特点 叮咬处有针头大咬痕,皮损部 位与叮咬部位一致,奇痒难忍,严重程度 与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的敏感性相关。 • 丘疹样荨麻疹,病因学上属虫咬皮炎,是 节肢动物叮咬后发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 症反应。
病因
螨虫 蚊

虫咬皮炎
(一)典型表现
1、前驱症状:低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等全 身症状 ; 2、基本损害:红斑及簇集性水疱; 3、皮损分布: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 单侧分布,不超过体表中线 ; 4、自觉症状:剧痛; 5、病程有自限性,2-3周,水疱结痂、脱落。
(二)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1)外用药物治疗
疱疹未破: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疱疹破溃:3%硼酸溶液湿敷
(2)眼部处理:外用 3%阿昔洛韦眼膏、
碘苷(疱疹净)滴眼液。
(3)物理治疗:如紫外线、频谱治疗仪、
红外线等局部照射,
虫咬皮炎
Insect Bite Dermatitis
简介
• 虫咬皮炎 为螨虫、蚊、臭虫、跳蚤、蜂
病因与发病机制
• 臭虫 白天隐蔽,夜晚可爬到人皮肤上吸血。在吸血时无疼痛 感,在早上起床时可发现内衣或床单上有血迹。 • 跳蚤 体小,有刺吸式口器,后腿较长,有超强跳跃能力。最 常见的叮人跳蚤是猫蚤和狗蚤,此外还有人蚤、鼠蚤和 鸡蚤等。 • 蜂 种类极多,其尾部毒刺螯入皮肤而致病。蜂毒含组胺 、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及含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分子 物质等。
战时常见皮肤病防治
带状疱疹




带 状 疱 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 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A)感染引起,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 簇集性水疱、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Etiology and Pathogenisis)
虫咬皮炎
病因
白 纹 伊 蚊 臭 虫
. 23
诊断
• 皮损特点 • 昆虫暴露史 • 昆虫叮咬与季节和个人的生活环境有关
预防
注意个人防护和职业防护,避免接触宠物、家禽 等,可用含除虫菊酯类得杀虫剂。 高敏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肾上腺素、注 射器及抗组胺药物等)
治疗
症状轻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
• 螨虫皮炎 (mite dermatitis)
临床表现
皮损为水肿性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瘀斑,其上 有小水疱,偶为大疱,常伴抓痕与结痂。 严重者有全身症状,个别可发哮喘、蛋白尿,血 嗜酸粒细胞增高。 • 蚊虫叮咬 (mosquito sting) 可毫无反应,或出现瘀点、风团、丘疹或瘀斑, 自觉剧痒。婴幼儿被叮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包 皮、手背、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受累。 严重者发生即刻过敏反应、延迟过敏反应甚至 全身反应。初到疫区者常发生风团样丘疹,可延 续一周左右。
临床表现
• 蜂蜇伤 (bee sting)
蜇伤部位可立即有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痒感,很 快现红肿,中央一瘀点,甚至形成水疱、大疱损 害,偶可致组织坏死。 被多数蜂蜇伤时可有大面积肿胀,少数有恶心、 呕吐、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因组胺作用可产生肿胀性红斑、风团、血管样水 肿,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蜇后7-14天可发生血清病样迟发型过敏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