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精神科护理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要求

谈精神科护理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要求

谈精神科护理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要求
摘要】研究解决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以人
为本,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使患者得到像亲人般的照顾而感
到人性化关怀的温暖,从而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护
士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道德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剧烈,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各种精神状态异
常患者越来越多。

要想做好护理工作,全面系统的掌握精神病人的心理极其活动
规律是实施护理的必要前提。

精神病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生物、社会病理多种因素,构成了心理活动的错中复杂和离奇多变性。

当患者住进医院开始,我们就应该尽
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科学护理和人文关怀,用道德的行
为规范,使患者消除疑虑,排除心理障碍,用乐观豁达的愉快心态,对待疾病和
治疗。

一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分析
了解研究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当病人住
进医院开始,我们就该尽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专业护理的
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知识,依据精神疾病的演进规律,按治疗时间将精神病人的
心里特证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治疗初期大凡精神病人不论是首次发病,还是复发者,都不愿主动就医,
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者极为少见,特别是一些重症精神病人。

众多的精神病患者
不能正确评估自我的精神状态,整个心里过程发生紊乱,重者思维活动脱离现实,难以正确理解客观事物,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对本身疾病缺乏认识,对所患的疾
病持否认的态度,同时对身边的人、所在的单位以及医院,采取不配合的反抗手段。

临床表现为猜疑周围人、恐惧住院、拒绝服药、私自出走等。

2.治疗缓解期精神病人在经过住院初期治疗后,精神病的症状得以缓解或者
部分缓解,病人的心态也发生相对变化,患者心里开始动摇,正常的心理活动开
始活动,对周边的环境、所处的位置产生怀疑,我怎么在医院呢?我来这里干啥?我真的有精神病?
3.治疗好转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随着患者自知力的恢复,病人开始理智客
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所患的疾病性质、疾病程度以及因为疾病而带来的各种损失。

但患者心理活动比较单纯、单调,长时间处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我的病能治好吗?能根治吗?出院后能正常工作吗?这时的病人情绪低落,心理压抑明显。

4.治疗巩固期这一时期病人的精神症状已基本消失,药量也减到维持量,处
于观察巩固期阶段。

这时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思维不够活跃,情感不够丰富,对身
边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

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七上八下,斗争激烈,关心病情变化,常常是自己陷入矛盾的心态里。

二对精神病人护理的人文关怀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大部分病人的治疗是被动接受。

其护理的目的在于
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唤起人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但患者往往拒绝住院,
不接受治疗,难以护理,有的可能伤人、自伤或者毁物,甚至对医护人员抱有敌
意态度;有的孤僻退缩或者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照顾;
有的表面看来安静合作,但病态支配下可能发生种种意外。

因此护士工作繁杂多遍,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必须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特征反应,对患者
实行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

1.针对治疗初期对这一期病人采用的护理手段多为强硬的、机械的、但必须
是人道主义的。

此时的护理主要为:(1)尽快熟悉病人的病情、心里状态、家
庭状况、社会支持能力等,为下期心理护理打下基础;(2)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降低精神症状对环境的干扰,增强每个病人的自身安全系数。

2.治疗缓解期此期病人能勉强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期。


士要做到:(1)加强医患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心里
需要,精神病人更为突出。

病人往往把健康的恢复完全寄托给医护人员,对医护
人员产生依赖,借助情感交流以其得到鼓励和启发。

护理人员主动提供条件,在
互相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病情。

(2)避免恶性刺激。

由于病人的病态心理开
始动摇处于冬眠状态的正常心理开始苏醒,正常与异常心里交织在一起,不论是
自控能力还是识别能力均偏低,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也较低。

如果不注意。


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3.治疗好转期这一时期,护士要帮助病人做到:(1)力求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必须在生理适应基础之上完成。

精神病人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趋利
避害,需护理人员协助,包括环境净化,病人安全感形成,以及生存欲望的强化
等等。

(2)建立社会关系。

长期的病态心理和住院生活,病人自我认知的能力
降低。

应沟通病人与家属、单位之间的联系,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有益
活动。

4.治疗巩固期护士要引导病人正确地完成自我设计。

这期病人最需要的是心
理上的支持。

当病人提出问题同护士商量时要正确处理,不要回避。

特别是一些
难度较大的不易实现的设计要协助修正,这不仅是对病人本身负责,也是为社会、单位、家庭分担责任。

也是防患于未然。

三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精神病人护理仅仅注重病人躯体的健康已经远远不能满
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标准、高需求。

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
化的时代,人们面对的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
难度,因此,对护士在道德行为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尊重患者的人格
一般精神病人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住院后出现新旧角色的冲突,常常出
现不配合治疗,拒绝服药或藏药、毁坏物品或自伤等一切行为。

在护理时,出病
情和治疗的特殊需要,应用人道的手段,慎用约束。

要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
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处理上述护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及护理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

2.让患者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护士应了解不同病种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

特别是对病
人病始中的隐私和病情应作保密,决不允许泄露或者作为嘲笑患者的话题。

此时
护士要关心和体贴病人的心理需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使病人对护士有亲切
感和信赖感。

特别是恢复阶段的病人,由于错误的认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担心
今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护士绝不能忽视病人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及时给
予正确的疏导,消除患者各种顾虑,并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认真负责,杜绝意外发生
审慎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准确无误的行为,是避免发生事故,保证病人
安全的关键,也是护士道德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

高度兴奋躁动病人或者长时间呈木僵状态病人,其精神症状掩盖了躯体症状,加之病人缺乏主动描述不适体验,易造成躯体合并症而误诊或漏诊。

这就需要护
士具有良好的医德素质,精湛的业务水平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和杜绝可
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