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体系、理念、方法等问题,如何通过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统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需要;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壮大奠定基础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应对与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需要。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商业竞争力问题对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对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各项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和控制的总称。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监管的加强,国有银行的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力也逐渐加强。
同时,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也意味着银行业必将引入国际竞争,面临这一严峻态势,银行业要真正实现向国际化商业银行转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
但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看,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科学地使用财务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银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企业所不能替代的,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价值最大化仍然是其主要的经营目标。
从银行日常业务经营的角度来说,就是银行效益的最大化和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最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二)加强财务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财务指标。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一般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1.8%左右,不良贷款率在2%以下,资本充足率在10%以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银行家》杂志评出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也是按资本实力排序,穆迪对银行评级特别重视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能使商业银行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银行竞争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是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金融市场方面,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今后市场利率波幅会更大,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将会进一步缩小。
在金融监管方面,财政部出台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金融企业按国际惯例对贷款、拆借、固定资产等资产足额提取减值准备。
人民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管理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又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应该说,我国的金融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尤其重要。
(四)加强财务管理实现银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目标的需要。
从1970年以来,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远低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80年代以后西方银行一方面全力以赴扩展传统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另一方面纷纷调整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由以往以资产规模和资产增长为中心的目标转变为以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目标,将以往注重外延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为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战略。
这一时期,在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资本金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方法,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达到增加资产收益,降低资金成本和费用,控制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的目的,进而实现银行“三性”即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目标。
二、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财务分析缺乏系统性。
从财务分析的质量来看,财务分析往往缺乏配套的理论、方法指导。
分析方法不够科学、不成系统,指标过于单一化,定性分析过于概念化,不能准确、具体地分析、评价管理活动的开展状况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缺少将银行实际工作与经营实际相结合、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而进行的综合分析。
(二)财务管理管理未能做到集中化。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实现扁平化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效率低,固定成本开支比较高。
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无形的网点少,人员较多的综合性营业网点多,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不够发达,人力费用较高,在具体业务经营和管理中还不能实现每一项产品、每一项业务都核算风险、成本和收益,对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部门或人员还不能进行成本核算。
这和外资银行的“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每项产品及业务全过程”的管理理念相去甚远,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理念严重不足。
财务管理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仍然处于财务会计阶段,其工作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 具体工作也仅停留在记账、报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层面,这与早已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多被繁重的日常工作所围,有效的、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 缺乏相对独立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
另外,目前各行之间对众多的指标进行标杆管理,也造成盲目攀比、争做老大的心理,导致不计成本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致使经营行为无法与银行的财务目标达成一致。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历史上均大量拥有账外资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比较粗放,虽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从管理现状看,还存在以下弊端:(1)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相对庞大,账实不符问题尚未得到根除;(2)以往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加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一些长期归银行使用的房地产出现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3)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目前还没有列入日常工作中,资产使用和账务处理也往往脱节。
三、新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对策(一)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关键要强调三个要点,即“纵向管理”、“双线负责”和“财务管理信息网络”。
“纵向管理”和“双线负责”机制能够维护财务主管人员相对独立的地位,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其管理和控制职能的实现,而“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的构建和逐步完善,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便于各级领导和有关财务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获取实时信息。
并且,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将各项财务管理数据和信息置于网络信息系统中,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便于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和相关的监督检查机构对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这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确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理念。
目前银行上市的要求使银行的目标必须是股东权益最大化, 因此, 首先要真正树立效益第一的财务管理理念。
要逐步将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等指标作为基层行的任务指标,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 要从注重收入到追求收益和成本的最佳配置。
其次,要引入财务管理的“资本配置观”。
只有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资本理念, 强化对资本的重视, 才能在实际运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资本充足率, 改善资本管理。
银行的财务管理新理念必须能找到利润和风险的最佳平衡点,否则就容易鼓励过分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为,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因此,在绩效考核、费用分配考核办法等激励机制中要体现风险调整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资本增加值等指标用于评价资本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健全银行财务综合分析的数据库,采用合理的数据模型和模拟系统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分析。
以自上而下的会计信息集中形成机制取代传统的,按部门、分专业自下而上层层上报汇总、编制各种信息报表的模式。
同时,各行会计信息报告部门应逐步将主要精力放到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分析上。
(2)实行扁平化管理。
应参照国内外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 结合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 建议采取一级法人体制下的“矩阵式”、“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建议在构建信息系统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调整财务管理权限, 由管理行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计划, 统一编制财务预算和业绩评价体系, 统一调度资金, 统一进行资产负债的定价, 统一进行费用和固定资产的配置; 辖区内分支行负责财务预算的落实, 执行管理行的财务制度, 在管理行的授权下进行日常财务管理, 实现全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务风险的集中控制。
(3)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应对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形成一套建立在全辖高度集中全面预算管理和高度电算化基础上的超越本行集约化的财务管理体制, 即费用分配和成本费用核算由现在的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县市支行的四级核算进行简化,按“一个城市, 一个中心的原则”实行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的三级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总行、省分行的二级管理核算。
(四)培养一批适应经营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专业复杂的性质决定需要一支有责任心、素质高的财务管理队伍,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多陷于日常事务的操作和管理,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要求。
为此,要抓紧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组织系统、专业的培训,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提供再教育等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接受能力快、适应性强,综合能力高,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 王化成.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出版社,2007.[ 2 ] 刘国峰,马四海.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郑海英. 国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 财会研究, 2006, (6) .[ 4 ] 徐之光.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J ].华北金融, 2006, (3) .[5]杜晓光.会计报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金曦,张昭. 完善银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议[ J ]. 现代金融, 2006,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