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和发展分析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和发展分析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和发展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和发展分析莫淑1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移动支付市场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首先对移动支付的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了梳理,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构成者及其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归纳总结了目前移动支付的四类运营模式;其次从规模和业务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现状;最后分析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探讨移动支付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现状发展1女,1985- ,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收付账务部一、移动支付概述(一)移动支付概念及分类1、概念移动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设备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中所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PDA 、移动PC 、移动POS 机等。

本文则主要探讨的是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问题。

以手机为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实现形式大致分为五种:一是移动代收费业务(SMS 、WAP 、IVR );二是手机银行卡捆绑缴费、支付;三是手机登陆网上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四是手机钱包在线小额支付:五是基于RFID 或者NFC 的手机钱包现场支付。

2、分类按金额大小可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通常来讲,交易金额小于10美元的称为小额支付,大于10美元的称为大额支付。

按支付地点远近可分为近距离支付(又称F2F 支付,即Face to Face)和远距离支付。

不同地点的支付,技术实现方式也不相同。

按支付时间前后可分为预付费(存储卡)、后付费(信用卡)和交易当时支付(借记卡)。

(二)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1者。

2、产业链构成者之间利益分析移动支付对产业链中各构成者带来的利益分析如图1所示:国际组织 法律法规制定者规则制定层(三)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析目前,手机支付业务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日、韩获得了大规模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目前手机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1、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运营商来推动整个手机支付产业链的发展。

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个账号,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或者运营商通过SIM 动小额支付,如100元以下的交易图2 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示意图目前中国移动与新浪、搜狐等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服务以及与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等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服务都是由移动公司从用户的话费当中扣除用户定制短信以及捐款等费用的方式来实现的。

2、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费用流服务流图3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示意图 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是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

工商银行的用户使用手机直接登录或发送特定格式的短信到银行的特服号码,银行按照客户的指令可以为客户办理查询、转账以及缴费等业务。

3、以第三方支付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之外的经济实体。

平台运营商作为桥梁和纽带,联接用户和银行及SP ,并负责用户银行账户与服务提供商银行账户之间的资金划拨和结算。

由于此种模式的运作难度与成本比较高昂,对独立移动支付运营商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上成功的运作案例还不多见。

但是该模式的特点十分突出,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市场运作模式,见图4图4 以支付平台为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示意图家向4支付账号绑定,用户可以通过短信、WAP 等形式利用银行卡等账户进行交易。

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移动支付技术安全和信用管理领域强强联手 费用流服务流图5 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的移动支付业务示意图37.1920年以%(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1、业务发展总体分析目前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共同搭建完善的手机支付渠道。

银行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手机WAP 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

移动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则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

移动运营商会先为用户提供支付账号,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或者运营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

“手机钱包”能方便地买车票、电影票、景点门票,但其消费额受限于用户“话费总额”,并不适合用于支付大额消费。

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定很熟悉,“第三方手机支付”可看做在手机上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随着3G的普及,传统互联网应用正迅速地向手机转移,“第三方手机支付”便是从互联网延伸进手机的典型,只要手机能上网,便能如在PC上一样使用手机支付。

表2 我国移动支付的三种运营模式特征运营模式支付账户主要特征移动运营商主导手机话费账户无需银行参与,仅限小额支付商业银行主导商业银行账户单个商业银行与移动运营商直接合作,银行提供支付服务,移动运营商仅提供信息服务第三方运营商主导商业银行账户能充分发挥移动运营商和商业银行各自优势,但需整合手机用户资源和商户资源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支付市场将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包括传统银行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共同觊觎的新大陆。

目前,三方的竞争与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3、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分析手机支付服务是中国银联在各商业银行的支持下,与移动运营商联合为持卡人提供的,通过手机对银行卡账户进行操作以完成支付交易的一种新型服务。

该业务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网络和银行金融系统相连,使手机变成随时、随地、随身的个人金融支付终端,持卡人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支付服务。

银联于2002年推出的第一代手机支付模式,是通过短信互动完成银行卡交易,可实现手机话费查询和缴纳、银行卡余额查询、银行卡账户信息变动通知、公用事业费缴纳、彩票投注、数字化产品购买、移动代理商回缴款等多种支付服务。

截至2009年末,该模式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湖南等21个省市成功推广,全国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户,年交易金额超过170亿元。

借助中国银联成熟的银联卡交易处理能力,银联手机支付具备四大优势:一是远程支付功能更加强大。

银行卡网上银行所具备的所有支付功能,如转账、消费、查询等都能实现。

二是支付服务更加全面。

在商户使用时,银联手机支付等同于一般的刷卡消费,不仅支持小额支付,而且支持大额支付。

三是商户受理环境不断完善。

为全面加快手机支付的发展,中国银联与相关各方正大力推进银联卡商户POS终端支持非接触支付业务的改造,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现场支付商户群已经在银行卡产业内初步形成,2010年底前商户数量达10万家,商户类型涵盖百货、超市、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电子数码等多个领域。

四是技术支持安全可靠。

银联手机支付以金融安全标准为基础,交易信息传输采用国际最先进、最安全的加密技术,如手机遗失,只需妥善保护交易密码,并及时挂失,可确保个人银行账户安全。

4、传统银行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分析国内手机银行(WAP)业务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0~2004年是国内手机银行发展的萌芽阶段;2005~2008年是国内手机银行的探索阶段;2009年手机银行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已经有10家全国性银行推出了该业务,包括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浦发、兴业、招行、农行、中信、光大。

国内手机银行(WAP)业务客户规模已超过1500万户,其中工行客户超过500万户,建行客户达到800多万户,交行、浦发等银行客户规模相对较小,总计不超过300万。

WAP手机银行已取代短信方式的手机银行业务,成为当前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近两年来,主要银行高度重视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

以工行、建行、交行为代表的银行纷纷将手机银行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从各方面加大对手机银行的投入。

多家银行对手机银行宣传的投入几乎占据其全年电子银行业务广告总投入的1/3。

其中交行在电视、网络、手机、楼宇、报刊等媒体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开展“e动交行”手机银行品牌宣传。

工行、建行等行还制订了专门的内部激励措施,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预计未来1~2年,各行还将进一步增加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投入,加大手机银行的发展力度。

从国内整体竞争态势看,建行、工行为了巩固优势地位,加大对手机银行的宣传力度;交行异军突起,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展全国范围的立体宣传;招商、兴业、浦发紧随其后,积极开拓细分市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随着各家银行对手机银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手机银行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三、移动支付发展分析(一)移动支付发展趋势分析1、我国移动支付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达61601.7万户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达到7934.8万户的宽带接人用户及其继续增长的态势,必将为移动支付提供巨大的支付终端节点,从而创造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2、将形成全面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无论是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提供商,都不可能单独成就移动支付的革命,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势在必行。

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虽然联合了多家银行和两大移动运营商。

但是,中国移动的缺席说明这只是局部的联盟,全面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尚未形成。

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几年里,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的深入推广,全面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有望形成。

它不仅可以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相互沟通、紧密协作的平台,还可以通过整合消费者的需求、运营商的网络能力、银行的信用度以及商家的销售能力,打造一个融合远程、进程支付的移动电子商务圈。

3、支付额度将向大额领域延伸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集中在小额支付上,盈利性差。

因此,向大额领域延伸将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首先,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大众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将逐渐增加,有利于大额支付业务的推广。

其次,手机支付技术逐渐成熟,安全性增加,为实现大额支付提供了基础。

最后,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形成,将有效帮助移动而在我国,移动支付的领域和消费群体较窄,主要应用领域为商业应用、行业应用以及娱乐应用,同时针对的客户群体业主要为商务用户、企业用户以及时尚青年用户。

2、产业链内合作力度不强移动支付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其价值链中环节众多,包括移动运营商、商业银、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设备终端提供商、商户和手机用户等多个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