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及控制.

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及控制.

包括硝酸的制造和使用、电镀、雕刻、焊接、金属清洗、炸药爆炸以及液态 二氧化氮(火箭推进剂的基本成分)的应用等
全球NOX排放量估计
排放源类型 矿物燃料燃烧 超音速飞机 平流层光化学 生物质燃烧 闪电 土壤排放 NH3的氧化 年生成量(1012g· a-1,以纯氮计) 14~28 0.15~0.3 0.5~1.5 4~24 2~20 ~8 <5
7.25 9.0 5.09 16.7 7.46 7.4
5.84 2.63 0.53 5.84 2.63
36.25 36.25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
1600
© ¨Mtce£ ¿ £ Ü Á ·× û Ñ ´ Ï Ü Ô Ä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80
排放因子确定 NOX排放源
固定源:电站锅炉、工业锅炉、采暖锅炉、茶浴炉、民用 小煤炉、公福灶、居民炊事灶等;
移动源:机动车、铁路机车、飞机等
其他源:工艺排放源、生物质燃料
NOX排放水平
典型燃烧设备实际测试; 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
测试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推荐仪器法
中国NOX污染状况
污染现状:2000年, 20.3%国控网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北京、广州、上海、乌鲁木齐等大城市NOX污染严重;
欧洲、北美控制酸沉降最初重视SO2控制而轻视NOX的教训;
NOX排放增长及高氧化性可能抵消两控区酸雨污染控制效果;
NOX排放量计算方法
Q t Q t
海洋NO2-的光解
合计
0.5~1.5
34~88
NOX环境危害
局地:NO2空气污染,刺激呼吸系统 区域:酸沉降,
NOX对HxOy化学过程影响可改变SO2在大气中转化速率,影响硫酸盐沉降
生态系统退化及富营养化 光化学烟雾产生O3强氧化剂 形成细粒子(PM10/PM2.5) 大气能见度降低 全球:气候变化,平流层O3
测试仪器:英国Kane公司KM9106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等 测试地点:北京、河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等
分部门、燃料品种的NOX排放因子集
Å · Å Ô ´ À à Ð Í ð Á » ¦ · ¢ µ ç © È ¹ ¶ ½ Á ¹ ¶ Ó Á Í Æ Æ Ö ø © Ò Å µ ¤Ò ¹ µ ¨Ö ½ þ Ò µ » Í ½ ¨Ô Ë Ê ä Ò µ « ¹ Â · ú Ì Â · ä Æ Ë ü þ Î · ñ Ò µ Ç Ê ³ Ð ¾ Ó Ã ñ ç ´ Ï å ¾ Ó Ã ñ 7.5 9.0 31.7 27.4 27.4 7.5 9.0 5.09 16.7 27.4 54.1 3.75 4.5 3.05 16.7 4.48 5.77 1.88 2.25 1.7 16.7 2.49 3.21 1.88 2.25 1.7 16.7 2.49 3.21 27.4 18.1 54.1 3.5 1.58 0.32 1.95 0.88 0.18 1.95 0.88 0.18 20.85 6.69 0.89 14.62 6.69 0.89 14.62 0.89 0.70 1.29 0.75 0.9 3.75 4.5 3.05 16.7 4.48 5.77 7.25 9.0 5.09 16.7 7.46 9.62 7.25 9.0 16.7 7.46 9.62 º Ì Ã ¿ ½ ¹ Ì ¿ Ô ­ Ó Í Æ û Ó Í Ã º Ó Í ² ñ Ó Í È ¼ Á Ï Ó Í LPG Á ¶ ³ §Æ ø ½ ¹ Â ¯ Æ ø Ã º Æ ø Ì ì È » Æ ø Ð ½ ² ñ ½ Õ ¸ Ñ kg/t 8.85 0.37 0.24 5.84 3.5 1.58 0.32 0.96 6.69 1.26 14.62 9.58 1.26 20.85 1.26 20.85 7.24 16.7 21.2 7.4 10.06 3.74 0.75 5.84 2.63 0.53 kg/m3Á ¡ 10-4 13.64 1.79 40.96 9.58 1.26 20.85 kg/t
® µ Ë ç
1600 1400
2003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报告
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及控制
郝吉明 教授/院长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二 〇 〇 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报告内容
NOX来源及环境影响
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的确定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情景分析 中国NOX排放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NOX排放控制法规及政策
N T N i
全国
燃料消耗的排放因子法
QiN t QiN , j t
i
各省、市、区
N i , j ( k ), f
Q t Q
N i, j f k
j
(t )
省内各部门
Q
N i , j ( k ), f
t (1 P
自 下 而 上
N i , j ( k ), f
(t ))K
N i , j ( k ). f
(t )Fi, j (k ), f (t )
燃料消耗量
部门内某燃料类型
NOX脱除率
NOX排放因子
研究范围
研究区域 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时间跨度 历史年份:1980年~2000年; 现状年份:2000年; 预测年份:2010年,2020年,2030年; 能源生产与消费部门划分 火力发电、其他能源转换、农业、工业、建筑业、交 通运输业、服务业及居民生活消费; 燃料类型 商品燃料: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 料油、LPG、炼厂干气、天然气及煤气等 农村非商品燃料:作物秸秆,薪柴
NOX排放控制对策及重点
结论
大气N循环
氮氧化物(NOX)来源
自然排放源
闪电过程 平流层光化学过程 NH3的氧化 森林大火 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过程以及土壤和海洋中NO2-的光解过程等。
人为排放源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汽车燃料)的燃烧 生物质燃料(秸秆、薪柴、牲畜粪便等)的燃烧 各种工业过程的工艺排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