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优质ppt]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优质ppt]
3、氮氧化物危害
环境 1.形成酸雾、酸雨 2.影响植物正常生命活动,造成作物产量下降 3.参与破坏臭氧层
O3+NO=NO2+O2 O+NO2=NO+O2
4.间接导致灰霾天气的出现
11
4、氮氧化物控制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5.8.29 修订版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
1952年 美国洛杉矶光化 学烟雾事件
不同浓度的N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浓度(ppm)
1.0 5.0 10-15 50 80 100-150 200 以上
影响
闻到臭味 闻到很强烈的臭味 眼、鼻、呼吸道受到强烈刺激 1 分钟内人体呼吸异常,鼻受到刺激 3-5 分钟内引起胸痛 人在30-60 分钟就会因肺水肿死亡 人瞬间死亡
6
2、氮氧化物来源
我国NOx污染现状及排放特点
7
2、氮氧化物来源
我国NOx污染现状及排放特点
8
3、氮氧化物危害
人体健康
1.N对O呼X中吸的道N以O及2,肺进部入造人成体严会重 的损害
2.灰成霾二中次的气S溶O胶2和污N染O,2极侵易入形呼 吸道
3. N生O光X化还学可烟以雾与,碳刺氢激化人合的物眼发 睛案及例黏膜
性质:
N2O: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 并参与臭氧层的破坏,其环境循环系统不依
2、氮氧化物来源
自然过程
固氮菌、雷电等,每年约生成5×108t;
人类活动(>5×107t/a)
燃料燃烧占90%以上 化工生产中的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
产和金属表面硝酸处理等
2、氮氧化物来源
燃料中60%~80%的氮转化为NOx
燃料中的氮化物氧化成NO是快速的
16
17
2、热力型
在高温下产生NO和NO2的两个重要反应
N2 O2 2NO 1
NO
1 2
O2
NO 2
2
NOx生成量随温度增高而增大,当温度低于1350℃时, 几乎不生成热力NOx
热力型NOx的生成是一个缓慢的反应过程,随在炉膛内 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大
NO浓度与燃烧气中氮氧的比18例有关,与氧浓度平方根
3、瞬时型
两个重要 反应
CH+N2→HCN+N
CH2+N2→HCN+
NH
瞬时性NOx 生成途径
瞬时型NOx主要产生于HC含量较高、氧浓度较低 的富燃料区,多发生在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而在燃煤
19
三种NOx形成机理在煤燃烧过程中对NOx排放总 量的贡献
20
三、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21
•锅炉设计与运
源头控制、末端治理
行参数 •运行
燃烧条件
状况 •煤特
性
•燃烧器配制与燃
源头控 制
烧方式 •热力系统设计
低氮氧化 •低空气过剩
物燃烧技
燃烧
术
•烟气循环燃烧
22 •两段燃烧
低空气过剩系数运行技术
污染源 煤 : 民 用 (包 括 商 业 )
工业及电力 燃 料 油 : 民 用 (包 括 商 业 )
工业 电力 天 然 气 : 民 用 (包 括 商 业 ) 工业 电力 燃气轮机 移动燃烧源:汽油机
柴油机 硝酸生产工厂
NOx 排 放 系 数
平均排放系数 4 kg/t 煤 7~18.5kg/t 煤 1.4~8.6kg/1000L 油 8.7kg/1000L 油 12.5kg/1000L 油 1.85kg/1000m3 天 然 气 3.4kg/1000m3 天 然 气 6.25kg/1000m3 天 然 气 3.2kg/1000m3 天 然 气 13.6kg/1000L 汽油 26.0kg/1000L 柴油 28.5kg/吨 酸
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 硝
四、烟气脱硝技术
26
烟气脱硝
对冷却后的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NOx的排放量。
烟气脱硝非常困难,主要问题在于:
处理烟气体积大 NOx浓度相当低 NOx的总量相对较大
对于火电厂烟气NOx污染控制,目前有两 类商业化的烟气脱硝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27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 术
目录
氮氧化物性质、来源、危害及控 制标准
氮氧化物形成机理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
一、氮氧化物性质、来源及危害
1、氮氧化物性质
NOx:
2
N2O、NO、N2O3、NO2、N2O4、 % N2O5
90
%
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的大形气污式染物存NOx成在分
烟气循环燃烧对降低NOX 的影响
24
两段燃烧技术
燃料在接近理论空气量下燃 烧
第一段:氧气不足,烟气温度 低,NOx生成量很小
第二段:通入二次空气,CO、 HC完全燃烧,烟气温度低
在低空气过剩系数下,不利的
燃料—空气分布可能出现,这
将导致CO和粉尘排放量增加,
使燃烧效率降低。
25
煤两段燃烧对NOX生成量 的影响
准》
准》
标准》
GB 13223—2011
GB 13217—2014
GB 31570-2015
我国“十三五”期间将执行更为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氮氧化物排放量排放 标准将进一步趋严,且减排力度继续加强。
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浓度限值对比表 (μg/m3)
13
二、氮氧化物形成机理
14
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分为三类:
燃料型NOx(Fuel NOx)
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
热力型NOx(Thermal NOx)
高温下N2与O2反应生成的NOx
瞬时NO(Prompt NOx)
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NO
15
1、燃料型
燃料中的N多为以C—N键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理 论上讲,氮气分子中的N≡N键能比有机化合物中 的C—N键能大得多,燃烧时C—N容易分解,经氧 化形成NOx 火焰中燃料氮转化为NOX的比例受炉膛温度、 过量空气系数以及燃煤 的品质的影响
降低NOx的同时减 少了锅炉排烟热损 失,提高锅炉热效 率
CO、HC、碳黑产 生量增多,飞灰中 可燃物质也可增加,
23
空气过剩
采用燃烧产生的部分烟气冷却后,在循环送回燃烧区, 起到降低氧浓度和燃烧区温度的作用,以达到减少NOX 生成量的目的-主要减少热力型N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