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温超导实验PPT

高温超导实验PPT


FD-TX-RT-Ⅱ软件的校准
在操作中发现,温度 降到最低点时,软件 采集点显示69.19K, 而液氮温度为77K。 校准:记录纸上采集 点位置所占方格数乘 以3.91,再查表即可 得温度的数值。将标 准样品进行测量并用 该方法校准,验证了 软件确实存在误差, 校准方法是正确的。
五、思考题
1、为什么采用四引线法可避免引线电阻和接
常规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
超导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 超导现象产生的微观机制?
• 获得具有更高超导温度的材料?
• 超导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测量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Tc R-T曲线 测物理量:电阻 R、温度 T
实验方法:标准 V-I 四引线法,伏安法
实验仪器:FD-TX-RT-Ⅱ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测定仪
2. 测量仪主机部分
温度计电压:放大40倍
样品电压:放大1000倍 可调
样品电流:1.5~33mA
可调
温度计电流:1.00mA
固定
3. 测量仪连线示意图
实验探棒和 前级放大器
低温液氮杜瓦
测量仪主机
R-T曲线测试流程
R
计 算
U样品=I0R
样品
T
U温度计 R T
查 表
U样品,I0
U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YBa1Sr1Cu3O7-δ 的R-T曲线
所制得的样品具有超导性,样品较稳定、性征明显
超导零电阻温度Tc为 84.5 K;
YBa1.8Sr0.2Cu3O7-δ 的R-T曲线
样品明显失超,降温与升温曲线呈现非金属性 且不重合。初步认为样品质量存在问题。
紫外线照射后YBCO的R-T曲线
试图观察紫外线能否改变其超导性能。但 效果不显著 ,未能进行对比实验 。
近代物理实验
超导转变温度测量
问题
• 1.什么是超导材料,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 是指什么? • 2.实验中如何测电阻? • 3.实验中如何测温度?
超导材料的特性
完全导电性:零电阻,可制造无损耗或 者损耗极小的高强磁体,用于加速器、 核聚变装置、核磁共振和磁分析仪等节 省能源,制造超导电缆材料
完全抗磁有可能远远超过待测样品的阻值。
_
UX
+
为了减小引线和接触电阻对测量的 影响,通常采用“四引线测量法”,
I+
-
I-
ΟΟ
ΟΟ
四引线法测电阻原理图
U 样品 R样品 I 样品
二、实验仪器
FD-TX-RT-II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测定仪
(1)低温液氮杜瓦:
盛放液氮的容器
(2)探棒和前级放大器:安装样品和温度计,插入低温杜瓦实现变温. (3)测量仪主机:
测量:U样品,I0, U温度计
1.探棒及样品架
1、样品室外壁和内部样 品架均由紫铜块加工而成, 通过紫铜块外壁与液氮的 热接触,将冷量传到内部
紫铜块样品架中。
2、超导样品为常规的四 引线接头方式,其电流、 电压引线分别连接到样品 架的相应接头上。 3、样品架的温度由装 于其块体内的铂电阻温 度计测定。
触电阻的影响?
2、用液氮制冷技术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Pt100电阻温度计 的主要测温原理?

Tc 。
FD-RT-II超导转变温度测试软件
四、结果分析
样品R-T曲线图:
Tc (onset) 开始偏离正常态温度 Tc (mid) 中点温度,超导体临界温度 Tc0 零电阻温度
超导体从正常转变为超导态的转变曲线
YBa2Cu3O7-δ 的R-T曲线
所制得的样品具有超导性,样品较稳定、性征明显 超导零电阻温度Tc为 90.5 K;
温度计电压:
UT= I ·R
随温度变化
放大40倍
R(T ) aT b
温度计电压显示:U =40 UT
注:铂电阻温度计在室温到液氮温区内,满足: 根据UT查表或软件转换即可得到T的大小
电极制作:四引线法
即每个电阻原件都采用四根引线,其中两根为电流引线, 两根为电压引线。
I+ V+ V- I低温物理实验装置的原则之一是必须 尽可能减小室温漏热。
一、测量原理
1、零电阻现象:在一定低温下,导体的直流电阻突变为零。 2、转变温度TC :R突变为0时的温度。 即:T=TC 时,R=0
3、超导产生条件:
(1) 样品中通直流电
R
一般导体 超导体
(2) T样品 TC (3) j样品 jC (4) H样品 HC
0
4.2k
T
样品电阻 R 的测量
U 样品 伏安法: R样品 I 样品
样品电流: I = 1.5~33 mA 取10mA
样品电压: U 样品
样品电压显示: U 默认放大1000倍 可选放大倍数 2000 6000 10000
样品温度 T 的测量
样品架的温度由铂电阻温度计测定
铂电阻温度计: 电阻R随温度变化 温度计电流: I = 1.00 mA 固定
1、连接电路:将放大器上的航空头分别接到主机上对应的航 空插座上。 2、记录数据:开启电源,设置样品电流10mA,打开软件自动 采集R-T数据,并手动记录主机面板上温度计电压和样品电压。 3、插入探棒:降温(室温-液氮77K)探棒插入液氮深度影响 温度变化速度,注意深度。取出探棒时即为升温过程。
4、处理数据:求样品的阻值R和对应的样品温度T。 做R-T曲线,并确定超导转变温度Tc
超导材料的发展
1911年 昂纳斯 发现Hg的超导电性 4.2K 0.3K/year
1959年 BCS理论 预测最高超导温度限值 约40K
1973年 Ni3Ge 约23K 保持记录近13年 1986年 IBM实验室Bednorz和Mü ller Ba-La-Cu-O 35K 1987年 开启液氮温区(>77K)超导体的新时代-大跃进 达93K 七大氧化物系列超导体 最高纪录 HgBa2Ca2Cu3O8-x 常压134K 高压165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