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趋势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趋势

(1)传统安全管理侧重追究工人的操作责任,忽视创造本质安 全的物质条件;背离了系统整体性和“整、分、合”原则 (2)传统的安全管理实质上是被动的“事故管理”,忽略了事故 发生前每一工作环节所潜在的危险, (3)传统的安全管理侧重于已经形成伤害后果或经济损失后果 的“事故分析上”,没有着眼于许多前级“致因事件”。 (4)传统安全管理是静态的管理,没有对系统进行动态的研究 ,传统安全管理没有执行反馈原则,不是封闭管理。 (5)传统的安全管理虽然重视了人的责任、人的管理,但长期 忽视“人、机”系统中“人的子系统”的研究,没有重视安全人机工 程学、安全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和可靠性技术,从 精神、物质、信息等三个方面去调动人们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第38页
19
6 深入开展安全文化教育
大亚湾核电站的做法: ——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都包括安全文化内容 —— 牢固树立“核安全绝对第一”的思想 —— 将安全文化实用化,融合到质量保证体系之中; —— 各类研讨会、自评自查活动。
第39页
7 严格人员资格与培训
核电站运行人员经过国家资格考试; 培训工作注重阶段性、渐进性、多样性
,安全投入占GDP的比例以3.8%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这与同期我国GDP每
年以8%左右的增长极不相称。
第22页
11
从事故特性对安全的认识
孕育——发展——发生——伤害(损失) 因果性:导致事故的原因在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 一定条件下发生突变,即酿成事故。 偶然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和事故后果的 严重程度是不确定的。 必然性:危险客观存在,生产、生活过程必然会发生事故, 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只能延长发生事故的时间间隔、概率, 而不能杜绝事故。 潜伏期: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一个量变过程,一个系统,很长 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并不意味着系统是安全的。 突变性: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十分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建立安全生产准入和联审制度
三建立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十项制度等、流程再造)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经济、政治)
一加强 加强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的组织领导
第33页
4.1 我国核电工业安全运行与管理体系 1 机构与方针
确立“一次成功,万无一失”,“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 方针;
组织机构、法规体系、许可制度: 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中国核电工业总公司;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环保部门、卫生部门
第8页
4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
第9页
第10页
5
突发事件损失统计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突发事件约有20万 人被夺去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计6500亿元人 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
安全生产事故:2500亿元; 社会治安事件:1500亿元; 自然灾害事件:2000亿元, 公共卫生事件:500亿元。
——安全投入产出比:1:6 ——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 ——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是GDP的1.5%-5% ——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投入产出比” 大部分的本质安全改进措施具有2年左右的投资回收期,经济效益很好。
在安全经费投入方面,用万人投入率比较,美国是我国的3倍,英国是我
130491 139393 137070 136755 127089
117718 96298 99672 103543 101600 101037 104126 108086
112822 98340
68342 72618 78568
50000
0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年代
第11页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130491
140000
117000
108087
死 120000 亡
103509 101235 103992
99036 94557
101042
人 100000 85762

79442
(人) 80000
60000 91' 93' 95' 97' 99' 2001 年序(年)
第12页
第34页
17
2 我国核电工业安全运行的特点和目标
我国核电工业安全运行特点:
—— 核电的安全运行,以其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管理 ,均符合核安全要求为前提。运行安全只能通过“运行”途径来保证;
我国核电工业安全运行目标:
—— 安全文化目标:保证运行人员有很高的安全文化素质;
—— 质量保证管理目标:处于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之下;
—— 设备系统正常工作目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防护目标:具有有效的监测及防护措施
——应急响应目标:用于应付事故的措施是有效的
第35页
3 职责分明而高效的组织机构
核电站须保证履行以下职责 —— 在营运单位人员培训; ——与地方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及公共关系建立联 络渠道; ——建立与外部的核安全信息渠道; —— 向核电站运行管理提供服务和设施。
本质安全化。借鉴国外的安全生产经验,我国化工行业标准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将生产过程 的本质安全化定义为:“生产过程本质安全化指的是采用无毒或 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剧毒原料,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比较小的符 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氯饼替代氯气)
第27页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的缺陷:
1073434
1000629
963976
817140
812972 727945 627158
506376
400000
2000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度
第7页
死亡人数
1990-2007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150000 100000
要求。
第16页
8
减少风险与控制损失模型
伤亡 1
事件 29
不安全行为 300
第17第页17页
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过程
从历史进程中对安全的认识 —— 宿命论与无知论 —— 经验论与事后观 —— 系统论与综合观 —— 本质安全论与超前预防观(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 的认识)
第18页
9
人、机(物)、环境系统安全原理
现代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系统的潜在危险转化为显现事 故,是因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机器(物料)的不 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两两在同一时空相遇而 引发的。
三圆环事故致因理论“人”、“机(物)”、“环境”关系图
第19页
第20页
10
对系统角度对安全的认识
第21页
从经济角度对安全的认识——安全经济学理论
将镇、区行政区域划分若干个网格责任区,按照 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原则
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管理 机制。
第25页
基本措施
工程技 术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forcement
安全
教育培训
3E措施
管理
第26页
13
本质安全型概念
本质安全型设备。本质安全的概念最早源于电气设备的防爆 构造设计。早在1911年英国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气设备防爆技术 ,这种防爆技术不依赖于任何附加的安全装置,只是利用本身的 结构设计,通过限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来防止过热、起弧或电火 花,避免了火灾的发生或周围可燃性混合气的爆炸。这种早期的 本质安全设备主要用于煤矿。(100年历史,电热器)
第42页
21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1.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2.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3.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4.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第43页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7.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 8.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安全同样重要; 9.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 10.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国的5倍,日本是我国的3倍多。据新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持鉴定的“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调查结果,我国20世纪90年代企业年均
的安全总投入(包括安措经费、劳动防护用品等)占GDP的比例为0.703%,不
到1%,而发达国家的安全投入一般占到GDP的3%。20世纪90年代我国安全生
产投入的绝对总量有一定的增量,但其增长速度远不及GDP的增长速度;同时
第40页
20
8 专设安全工程师
具有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双重职责, 发挥三方面的作用: —— 构成第二层次的安全监督; —— 在事故工况下具有比其他任何岗位决断的优先权 ; —— 在停堆大修期间,参与大修的准备、进行试验及 验收
第41页
4.2 杜邦的安全管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 ——接受对我们有帮助的!
通报称,事故发生在该矿2010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头,初 步分析是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
第4页
2
1.1 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第5页
1.1 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第6页
3
事故起数
1.1 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2000-2007全国各类事故总起数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