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试采特征及产出、注入能力研究开发方式研究油田开发方式(或驱动方式)的选择,是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的根本决策,它直接影响到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开发井网部署、注采系统配置和生产规模建设。
对于一个具体油田,选择何种开发方式,由其技术经济条件(油田地质、渗流特征、流体性质、注入剂类型及来源、地面工程费用等)决定。
根据塔木察格19区块的实际情况,可供选择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天然能量驱动开采和注水保持压力开采两种。
1、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采收率根据统计资料,我国陆上不同类型油藏平均采收率情况见表××。
表××中国陆上不同类型油藏平均采收率情况统计表(截止1997年底)由表××可以看出,对比我国陆上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开发效果,注水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最好,全国该类型油藏的平均采收率达35.5%,其次是底水驱碳酸盐岩油藏,为30%,其它依靠天然能量开发的油藏采收率状况较差。
上述结果对塔木察格19区块油藏的开发方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根据上述结论,塔木察格19区块若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其采出程度将比较低,而采用注水开发则会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
2、油藏驱动类型及天然能量评价塔木察格19区块各断块油藏总体上属于具有弱边、底水、饱和程度较低的未饱和油藏,因此其驱动类型主要为弹性、溶解气驱动,天然能量主要为弹性、溶解气。
(1)弹性驱动能量评价油藏弹性驱动能量大小可用弹性采收率来表示。
弹性采收率可用下述零维模型确定:[]()b i wi b i o pwc w oi o P P S P P C C S C S C ---+++=)1()(1Re (7-1)式中:Re —弹性采收率,(%);C o ,C w —原油、地层水压缩系数,(MPa -1); S oi ,S wc —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f ); P i ,P b —原始油藏压力,饱和压力(MPa ); C p —岩石孔隙压缩系数,(MPa -1),由下式确定:4358.04/10587.2φ-⨯=Cp (7-2)式中:φ—孔隙度,(f )。
运用上述公式即可对塔木察格19区块各断块油藏弹性能量进行评价,平均弹性采收率为3.26%。
其中地层油压缩系数取13.3×10-4/Mpa ,地层水压缩系数取4.4×10-4-4在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可以利用其溶解气驱动能量开发。
溶解气驱动能量大小可用溶解气驱采收率来表示。
(2)溶解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美国石油学会(API)采收率委员会,从1965年到1967年,对北美和中东地区得312个油田的采收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统计研究。
根据其中98个溶解气驱油田(包括砂岩、灰岩、和白云岩)的实际开发数据,建立了确定溶解气驱油田采收率的相关经验公式,表达式为:⨯⎥⎦⎤⎢⎣⎡-⨯=1611.0)1(2126.0ob wi R B S E φ()1741.03722.00979.0⎪⎪⎭⎫ ⎝⎛⨯⨯⎪⎪⎭⎫ ⎝⎛a b wi ob PP S K μ (6-31)式中:E R —原油采收率,f;Pb —饱和压力,MPa; Pa —废弃压力,MPa; φ—有效孔隙度,f; K —空气渗透率,darcy;B ob —饱和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 μob —饱和压力下的地层原油粘度,mPa.s;S wi —束缚水饱和度,f.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塔木察格19区块各断块油藏的溶解气驱采收率在14%左右。
溶解气驱是在低压条件下油井以低产量生产,生产期很长,产能达不到极限产能,因此,该采收率仅是理论上的数值,可作为取值上限,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在7-8%左右。
3、水驱油效率及水驱采收率(1)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水驱油效率在孔隙结构复杂的多孔介质中水驱油,形成无数条微观的流动通道,各条通道内的油水界面以不同的速度向前推进。
经过一定时间后,只有某些孔隙中形成了水的连续通道,相当多的孔隙内仍然存在小油区。
继续注水,一些油可被水驱动,小的油区又逐渐被水分隔成更小的油区。
长期注水后,最终形成不流动的小油滴,这些油成为二次残余油。
可见,宏观水波及到的油区内微观上仍然存在水未能洗涤的油。
用微观驱油效率E D 来描述水的微观洗油能力。
它定义为宏观水波及区域内,原始含油饱和度S oi 与平均残余油饱和度or S 之差与原始含油饱和度之比,即 oioroi D S S S E -=(7-4) 或 wcwcw wc or wc D S S S S S S E --=---=11)1(lim(7-5)式中 S wc —相对渗透率曲线上的束缚水饱和度;limw S —经济极限(95~98%)产水率时的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
根据塔木察格19区块分别在铜钵庙和南屯组所测的4条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按上述方法计算的水驱油效率见表××。
由表××可知,铜钵庙组最终驱油效率为34%,查干组为51 %。
(2)水驱采收率根据行业标准中的方法,新投入开发区块或新增探明储量区块采收率标定方法以经验公式法为主。
1)中国储量规范中水驱砂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1塔木察格19区块各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利用中国储量规范的水驱砂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1计算,其公式如下:T V S h K E k oe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7-6)式中:E R —原油采收率,f ;μR —油层条件下油水粘度比,mPa.s ;K —油藏平均渗透率,10-3μm 2;h oe —油藏平均有效厚度,m ; S —井网密度,口/Km 2;k V —对数正态分布渗透率变异系数,f ;T —油藏平均温度,℃;通过计算:如果塔木察格19区块平均井网密度为11.1口/km 2时,平均水驱采收率为21%;2)中国储量规范中水驱砂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2塔木察格19区块各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利用中国储量规范的水驱砂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2计算,其公式如下:S K E oaR 003871.03464.0lg084612.0058419.0+++=φμ (7-7)式中:E R —原油采收率,f ;K a —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φ—岩石有效孔隙度,f ; S —井网密度,口/Km 2;通过计算:塔木察格19区块平均井网密度为11.1口/km 2时,平均水驱采收率为21%;3)中国不同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经验公式法从我国许多油田的生产实践也都说明,井距缩小采收率有明显提高。
关于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144个油田或开发单元的实际资料,将流动系数(K/μ)划分为5个区间,分别回归出5个区间原油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见表7-10。
塔木察格19区块19-34、19-13、19-14断块流动系数介于5-30之间,属于第四类油藏。
其它断块平均流动系数小于4,属于第五类油藏。
当井网密度取11.1口/km 2,井距为300米时,整个区块平均水驱采收率为20%左右。
4)美国水驱油藏经验公式此方法是美国石油学会(API )的采收率委员会,对72个水驱砂岩油田实际开发数据建立的相关经验公式如下:()()2159.01903.0077.00422.010*******.0--⎪⎪⎭⎫ ⎝⎛⨯⨯⎪⎪⎭⎫ ⎝⎛⨯⎪⎪⎭⎫⎝⎛-=a i wc oi wioi wc R PP S K B S E μμφ (7-8)式中:B oi —原油原始地层体积系数,(m 3/m 3);wi μ、oi μ—原始油藏条件下水和油的粘度,mPa.s ;其它参数意义同前。
应用上述公式计算, 塔木察格19区块平均水驱采收率为17%。
5)中国水驱砂岩油藏经验公式此公式是我国石油专业储量委员会办公室归纳推导的经验公式,比较简单,只涉及到地层渗透率和地层油粘度,其公式如下:1316.04289.21⎪⎪⎭⎫ ⎝⎛=oR KE μ(7-9)应用上述公式计算,塔木察格19区块平均水驱采收率为26.58%。
根据以上几个经验公式的计算,塔木察格19区块油藏平均水驱采收率在17-26%之间,不同方法计算结果见表7-11。
考虑到塔木察格19区块总体为低渗透油藏,边底水能量低、断块复杂、砂体平面变化快的特点,综合确定水驱采收率为22.4%。
如果各层系各油层均控制采油速度,优化射孔位置,则主力层采出程度将会高于该值;根据北京院对大庆、长庆、吉林等低渗透油藏的研究结果,该采收率还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利用经验公式确定原油采收率有很大局限性,而且原油采收率受地层流体性质、储层物性、井网密度、开发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塔木察格19区块油藏最终水驱采收率究竟有多高,还得参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并进行全面分析,以上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只作为参考。
井网井距1、井网部署的基本思路在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时,根据油田地质、流体性质和合理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井网井距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国内外油田开发证实,井距、油田初期开发最佳井网型式取决于储层特征和开采特征,注采井网对油田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
对于油水分布较为简单的多油层油田,一般在油田开发初期部署基础井网,基础井网以控制主力油层为主,通过基础井网研究认识非主力油层,然后在开发中或后期根据开发动态、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对非主力油层研究结果,钻加密井动用未动用和动用不好的非主力油层,从而提高采收率,大庆油田和国内其它相同油田开发一般采用了这种部署方式。
对于塔木察格19区块,由于油层纵向跨度大,只能根据各类油层发育规模采用主力层兼顾非主力层一步到位的部署方式。
2、井网密度井网密度是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技术和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
井网密度选择的基本原则是:①有效地控制和动用绝大多数油层和储量;②能满足国家对原油产量的要求;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技术合理井网密度所谓技术合理井网密度,是指它对砂体有较高的控制程度,其储量损失小,水驱控制程度较高,因而可以使油田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取得较高的采收率。
下面从技术角度对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包括井网控制程度和水驱控制程度)进行评价。
①给定单井产能法给定单井产量来计算井网密度的方法适用于开发新区。
根据采油速度和油井的单井产能,计算出所需的油井数,由油井数与总井数的关系,可确定出总井数,进而求出井网密度。
式中:A —含油面积,km 2;N —地质储量,t ;AR q V N A N S ot o oow ⋅⋅⋅⋅==η330V o —采油速度,f ; η—油井综合利用率,f ; qo —油井单井产能,t/d ; Rot —油井数与总井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