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 胡可先《中唐政治与文学——以永贞革新为研究中心》 • 谢思炜《初盛唐的政治变革与文学繁荣》 •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 •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 及其创作为中心》,《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 • 马东瑶《苏门六君子研究》 •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 • 傅锡壬《牛李党争与唐代文学》 •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 • 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
• • • •
景蜀慧《魏晋诗人与政治》 谢思炜《隋唐五代文学与政治》 康震《唐太宗政教诗的文化反思》 康震《论王维政治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兼论王维政治风 度的美学境界》 • 左东岭《元代文化与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
• • • • 教育制度与文学 教育活动与文学 教育内容与文学 教育效果与文学
• • • • • • • • • •
覃绍文、刘晟《中国文学的政治情结》 郭预衡《朱元璋之为君和宋濂之为文》 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 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 林岩《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 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 高津孝《科举与诗艺——宋代文学与士人社会》 孙福轩《科举试赋:由才性之辨到朋党之争——以 唐宋两代为中心的考察》
古代文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作业(任选一题)
• 结合作品,试析李白、杜甫、白居易乐府 创作的异同。
• 结合作品,试论长篇白话小说在人物塑造 上如何从类型化、片面性走向个性化、丰 富性。
研究视角和方法
• 文学历史研究 • 文化观念研究 • 文学要素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古代文学与政治• 政治制度与文学 • 政治斗争与文学 • 文学的政治化过程
• • • • • • •
黄仁生《论元代科举与辞赋》 赵善嘉《明清科举与文学》 王建《试论以选文为中心的明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 蒋寅《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 吴承学《简论八股文对文学创作与文人心态的影响》 张小钢《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与科举》 张涛《科举与实学:明末文社兴起的形上依据——兼论文社之 兴导致明末第三次文学复古思潮》,《论明末科举文风的文学 效应》 • 马瑞芳《死魂灵求仕的血泪文章——蒲松龄笔下的书生形象》 • 刘久顺《从明清小说看文人的科举情结》
• • • • • • • • • •
萧庆伟《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 丁晓、沈松勤《北宋党争与苏轼的陶渊明情结》 王齐洲《明代党争与明代文学》 张永刚《政治与学术的双重观照——关于晚明党争与文学的研 究构想》 陈广宏《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 争之关系平议》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 马东瑶《文化视域中的北宋熙丰诗坛》 胡学常《汉赋与两汉政治》 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 王汝涛《唐代小说与唐代政治》
• • • • • • • • • •
李德辉《唐代文馆制度及其与政治和文学之关系》 吴夏平《唐代中央文馆制度与文学研究》 陈元锋《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 成明明《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 曾祥波《从宋初政治的崇文倾向看宋诗气质的形成》 傅绍良《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 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 马自力《中唐文人之社会角色与文学活动》 康震《文学与政治之间——唐玄宗朝翰林学士述论》 胡可先《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
• • • • • • • • • •
孙琴安《唐诗与政治》 胡可先《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 沈松勤《北宋党争与“荆公体”》 刘培《北宋后期的党争与辞赋创作》 刘成国《北宋党争与碑志初探》 陆晓光《中国政教文学起源· 先秦诗说论考》 孙明君《汉武帝与儒家诗教》 龙文玲《汉武帝与西汉文学》 孙明君《审音以知政——关于文学与政治之关系的思考》 孙明君《从“国家”到“天下”——汉魏士大夫文学中的 政治情感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