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阴影,步向真理——纽曼的大学理念摘要:本文阐述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约翰·亨利·纽曼的大学理念、形成背景、以及对纽曼思想的简单评析。
关键词: 纽曼思想背景大学理念简单评析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1817年就读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1825年担任英国牧师,1845年改信天主教,1851年纽曼应邀出任新创办的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1852年他在都柏林为宣传这所新办的大学作了一系列的演讲。
这些演讲后经修改,再加上他在其他场合所作的有关大学教育的演讲合成《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一书。
他在教育领域的主要成就是此书的出版。
本书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全面、综合的论述了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
纽曼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在牛津大学生活二十余年,牛津的精髓——学院制、寄宿制、导师制——构成了他的大学理想的重要内容。
一、纽曼思想形成的背景1、经济因素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促进了大学教育的发展。
工业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手工业。
人们慢慢认识到要获取更大的利益,是生产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教育培养出的优秀的实用人才。
而当时的现实是学校都属于英国国教会统治下的学校,课程仍然是传统的“七艺”,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牧师和神职人员。
新兴阶层为了获得教育权,于是开展了反教会、反神学的斗争,他们开办了世俗大学,在这些学校里排斥神学。
面对由经济革命带来的宗教危机,纽曼多次发表自己的演说,对大学的教育目的和大学教学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2、政治因素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为了向外扩张殖民地,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其优势,政府急需大量懂技术,掌握现代生产、科技、经济、管理乃至军事技术的人才。
而这仅仅依靠当时的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于是一批新大学纷纷出现,这些学校注重实科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纽曼的观点针锋相对。
这使纽曼对大学的功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自由教育观。
3、教育因素虔诚学习、保守的知识和训练智力,使牛津和剑桥在17、18世纪坚持的传统目标。
直至19世纪上半叶仍是如此。
因此,两校的学生数不断下降,这引发了教育界的深思。
“知识是否有用,要看其使用价值”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论点引发了第一次的大辩论,大批批评家对牛津、剑桥大学的教育发起批评。
这场辩论实质上是关于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方向的斗争。
第二次大辩论是由剑桥大学发起的,主要是围绕是突出古典教育还是突出哲学教育展开的。
当时任牛津大学高级讲师的纽曼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自由知识,是绅士先生的知识,绅士在这里定义为和谐的人,他的行为举止直接源于心智和道德条件。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4、宗教因素1833年,牛津运动(Oxford Group Movement)在英国发起,其宗旨在于强化圣公会的天主教因素,要求按照1—5世纪教会的模式整顿圣公会,唤醒民众关注政府对教会构成的危机境况。
在这场运动中,纽曼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遭遇到了他宗教人生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促使他潜心研究教育,发表演讲,形成了《大学的理想》一书。
二、纽曼大学的理念1、大学的概念“在这里所讨论的大学被认为是讲授普遍知识的场所。
这就意味着,它的目标一方面是理性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与推广,而非进步。
如果它的目标是科学或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所大学要有学生;如果是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为什么是文学和科学的中心”,这也就说,大学士传播普遍知识的地方,既是知识的集中地,有时讲授知识的中心。
“大学讲授普遍知识”是大学的本质所在。
大学具有特殊性,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应屈就于任何事物,包括教会。
在纽曼看来,巴黎大学作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关键就在于它容纳了并教授了所有的普遍知识。
他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国家、种族、阶层等的区别。
这就是纽曼理想的大学。
纽曼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理性,大学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理性,重视人的因素。
因此,从大学为讲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出发,纽曼坚持大学不同于学术机构,更反对大学进行职业教育。
他认为当知识越来越具体、细化的时候,知识就不称其为知识了,而在此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也将被机械化,目光也就变得短浅了,这与纽曼提倡的完全的人皆然相背离,也就实现不了其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大学中应倡导自由教育。
纽曼所说的自由教育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动”,以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为目标。
自由教育的具体体现是集智慧、勇敢、宽容、修养等于一身的绅士。
为知识本身的目的而追求知识,是进行这一教育的重要途径。
2、大学的目的作为红衣主教兼任大学校长的纽曼,其思想主要还是缘于神学思想。
因此,大致可把其对于大学的目的分为三种:(1)超自然的宗教目的在纽曼看来,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皈依上帝,笃信天主教。
“大学是通过文学和科学,达到使他们的子民受到更多益处的目的,获得道德习惯和智力习惯……”。
纽曼作为基督教人士,认为宗教是知识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学里必须讲授宗教神学。
他坚持教会的权利至高无上。
所以这个超自然的宗教目的,自然就成为了他的大学的长期目标。
(2)近期的智力训练的目的既然长期的目标是超自然的宗教目标,那么其近期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智力。
在自由教育的思想下,必须通过培养完善的智力来获取知识,通过智力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联系、综合、分析,运用知识进行思考。
纽曼认为知识是精神的一种状态或条件,学生必须以掌握各种知识为近期目标。
然而知识又是如此之丰富,人生命有限,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智力训练和培养。
智力培养最终是为了对真理的探索,对知识的思考、推理和探究。
有了发达的智力,个体就可以成功的做许多事。
而追求功利的职业教育却只能培养出某一领域的人才。
换而言之,一个经过智力训练的人能够拥有在各行各业发展的潜力,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却只能紧紧局限于自己狭窄的领域之中。
当然纽曼并不否认职业教育的价值,但就大学教育而言应该还是以智力训练为真正的目的。
(3)世俗的社会目的纽曼认为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因此,从他的阶级利益和宗教信仰出发,纽曼也认为大学教育的社会目标是训练社会良好的公民。
实质上也就是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强调信仰的同一性及维护社会的安定。
这就说明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整个群体获得发展。
3、大学的教育纽曼在大学的教育观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主张教学和科研相分离。
这与上文所说的纽曼的大学的概念中的“大学不是学术机构”的思想一脉相承。
纽曼认为研究所才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地方,而大学里多数是未受智力训练的学生,主要是准备接受普遍知识的学习,因此两者的功能是不同的。
大学应更关注学生。
教师的职责是与学生相联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点在传授。
而发现与教学是绝对不同的两项工作,如果把精力放在知识的发现上,则必然会使教学功能下降。
既然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那么就应该注重教学,而不是发现。
既然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教学是教师的必备技能。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师生互动,既然以智力训练为目的,就必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作为参与者进入角色,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听众。
另外,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准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获取知识,能够发展理性。
从纽曼的教育教学观不难看出,他已经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来看待,对其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
4、大学的学习纽曼主张大学的学习首先进行智力训练,认为智力培养和训练是在大学和学院中进行的,而它的表现和发挥作用是在以后的生活中。
一个人要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发展理性,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最好是采用问答式学习,包括师生讨论。
一方面教师不断的引导、启发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
重视学生的自学。
但同时与老师的指点结合起来。
纽曼指出学生不能盲目的自学而排斥其他学习方法,而是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学和学习巧妙结合,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其次,学生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
“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纽曼总是如此借用这句名言。
同时,纽曼也强调学习的过程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奋斗,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环境。
因为真理的发现总是集体的行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三、简单评析纽曼的大学理念1、纽曼的大学的概念奠定了现代大学三大功能中最核心的内涵,即大学是教授知识的场所大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现在这已成为世界大学公认的大学的基本标准。
纽曼所提出的自由教育的理念,提倡培养人的理性和发展人的智力,从知识整体性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完整的看待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学习,发现知识,而不是僵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纽曼的这些观点在今日看来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的。
2、纽曼的大学三大目的,反映出了纽曼的大学人才培养观培养具有良好社会修养的公民是其世俗目的,纽曼要使大学真正成为培养绅士的地方,这里的绅士不仅拥有良好的智力发展,同时也要有高尚的社会道德修养。
在19世纪以前的大学发展史上,大学教育以自由教育为模式,以通才为培养目标,并不承担培养某一特定职业人才的任务。
但到了19世纪纽曼所生活的时代,专业教育逐渐兴起,一些教育家如洛克、边沁、赫胥黎等主张大学应以专业教育取代自由教育,培养更为“实用”的专门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纽曼坚守自由教育的理念和培养通才的传统。
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轻视职业教育的作用,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所坚持的通才教育则成为了现今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基础。
由此可见,纽曼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是不为人所接受,但仍具有一定的先见性。
3、纽曼的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教育观现代高等教育理论认为大学功能包括教学、研究和服务三种。
纽曼所处时代面临的最大冲突是大学的教学职能与研究职能的冲突,而服务职能此时尚未成为大学教育的关注对象。
与纽曼差不多时代的德国的洪堡倡导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洪堡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把科研放在极高的位置,认为没有科学研究,就无法发展科学,也无法培养出真正的科学人才。
这与纽曼的观点截然相反。
而且这个观点已为现代大学所接受。
正如洪堡所言,科学研究对于培养一个人的创造力,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从现代意义将,现代大学还应该为研究留有一块“为科学而科学”的自由天地。
但是纽曼的观点中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如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如何处理。
是科研第一还是教学第一,这在现在的大学中仍是争论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