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国际贸易合同的风险防范讲解学习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合同订立前的风险防范(一)做好交易对象的资信调查工作在国际贸易中,我们的交易对象五花八门,交易前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特别重要。我国一向坚持“重合同、守信用”这一基本原则,这里的信用就是我们所讲的资信。它一般包括对方的经营能力经营作风和资信状况。例如,卖方是一家注册资金仅有几万美元的小公司,如果在交易前,我们掌握了这一重要的信息,我们是不敢轻易签订几白多万美元的进口合同的,即使签了合同,我们也会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所以在与客户达成交易前,必须做好对象的资信调查工作,不仅如此,资信调查工作应该贯穿整个交易过程,对客户做动态的跟踪调查,以防不测。(二)提高涉外业务人员的素质,防止上当受骗我国外贸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人员繁杂,很多外销人员上岗前根本不进行上岗前的业务培训。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所涉及的面广、环节多、风险大,远比国内贸易复杂,所以从事涉外业务的外销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熟悉和掌握外经贸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从交易前的客户资信调查到磋商时合同条款的措辞,有关合同成立的条件,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船舶、港口、航线、船龄等,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支付方式的选择等等。此外,在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还会涉及到国际条约,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惯例,如:国际商会制定的〈〈199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等。
作为涉外业务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国际贸易知识,虽然
我们不能完全杜绝上当受骗,但是至少可以在上当受骗后,及时
发现问题与可疑点,及时追查,以便尽早妥善处理,防止损失的扩大。所以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来说,既要不断提高自
身的业务素质,乂要随时提高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以防
上当受骗。(三)外贸企业必须建立高效
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合同管理上面已提到,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涉及的面广、线长、环节多、风险大,公司内部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合同管理。从交易磋商前的资信调查、合同的订立到合同的履行以及在途货物状况、货款收付情况进行监控。对出口合同,应做到货物发运后,及时制单结汇,随时跟踪货款情况,一旦发现应收未收的情况,应尽早查明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争取做到早发运,早收汇,加速资金周转;对进口合同,应做到及时掌握船货的动态,特另U是已支付货款的情况下,更应密切注意,做到货款付出后,
能安全顺利收货。目前我国一些外贸企业存在着外销、制单、结
汇脱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管理,将进出口合同中的一系列问题统一由监督机构进行监
督管理。另外这种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脱节现象也可通过必要的
改革措施,由外销人员一手完成,加上监督
机构的必要监控,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作为高素质的涉外人员,应从货源、客户到运输、结汇等等都应兼顾,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一人负责到底,避免出了问题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提
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促使外销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保证进出口合同的履约率。(四)各种贸易术语的慎用在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是FOB、CFR和CIF。这三种贸易术语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风险都是货物在装运港有效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交
货地点都在装运港船上;三者都属于象征性交货,即卖方凭单履
行交货,买方凭单履行付款,只要卖方提供正确、齐全的符合合
同规定的单据,买方就要履行付款义务而不管货物。
但在实际业务中,三种贸易术语对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乂
有所不同。在CIF和CFR条件下,由卖方负责租船订舱,安排运输;在CIF条件下,卖方还要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在出口业务中,我方应尽虽采用CIF和CFR术语,特别是CIF 术语,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即运费、保险费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船货衔接,便于卖方掌握船期,及时安排货物发运。二、合同履行时的风险防范(一)风险和风险转移的概念在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是指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如货物在高温、水浸、火灾、沉船、渗漏、盗窃或查封等非常情况下发生的短少、变质或灭失等损失。这类损失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这是由意外事件造成的,而
不是由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不行为所引起的;其次,这类损失的
发生是不确定的,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是无法预见、防止和避
免的。风险转移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这种非由当事人过错所致
的、不确定的损失发生时应当由买卖双方中的哪一方来承担的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如果货物的风险已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则货
物由于意外事件所遭受的损失就应由买方承担,即使货物灭失或损坏,买方也不能以此为理由拒绝支付货款及履行其他相应的义务。如果货物的风险尚未转移给买方,则货物遭受的损失仍由卖
方承担,即使卖方已经托运交付货物,也不能以此为理由要求免
除其交货义务,除非卖方能证明这是由于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
可见,风险的划分和承担直接影响着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
风险转移的有关原则关于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2000
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就风险的分担问题提出如下原则:①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分担的原则。《公约》规定,在
不涉及货物运输的情况下,风险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转移于买方承担。②过失划分原则。《公约》规定,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损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的。换句话说,如卖方有过失,则风险由卖方承担;如卖方没有过失,则风险由买方承担。
③国际惯例优先原则。依
《公约》规定,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
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某一国际惯例一经当事人采用,就具有优先于公约适用的效力。譬如当事人在合同中选用了某个贸易术语,如果其中有关风险承担的规定与《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