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实例计算
设某油田的含油面积为25km2,地质储量为 2000×104m3,单井平均采液指数2.5m3/(d·MPa), 单井平均准吸水指数为4m3/( d·MPa),稳产期最高 采液速度为3%,注水井流压为25MPa,生产井流 压为18MPa。 可由上文讲到的公式计算出:油井168口,注水 井133口,油水井总数301口,井网密度为12井/平 方公里。
二次开发合理井 网井距分析方法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开发一个油藏,一般常希望制定出一个稀井高 产的开采方案。但稀井和高产也是一个辩证统一 的问题,存在一个合理值,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 础上,对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进行了 概括性的描述。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注采井网系统主要包括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井网布置、井网密度、注水方式等。它是油田注 水开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油藏 的开发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注采井网系统是油 藏工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有效的注采井网系统应 能满足下述条件: (1)井网对储集层有较好的适应性,水驱控制储 量一般应达到70%以上,对其中的主力油层应该 达到80%以上,以保证这些储量能够在水压驱动 之下开采。
1.2.5分油砂体法计算实例
已知基本参数如下:井网形状为正方形,油砂 体个数为5,其基本参数如下 序号 1 2 3 4 5 油砂体周长 (km) 67.00 12.00 34.00 28.00 100.00 油砂体面积 (km2) 213.00 43.00 79.00 67.00 187.00 地质储量 (104t) 98.00 23.00 33.00 45.00 123.00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中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对37个开发单元或 区块的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水驱控制程度 对井网密度敏感性的不同分为5类(表3-1):
表格 3-1国内油田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统计关系表
类别 Ⅰ Ⅱ Ⅲ Ⅳ Ⅴ
2 流度,μm / mPa ⋅ s
开发单元或油藏 个数,个 4 6 14 8 5 比例,% 10.8 16.2 37.9 21.6 13.5
1.2.5分油砂体法
分油砂体法是一种经验统计方法,所需参数易 得,结果较准确。该方法主要研究不同井网密度 和各种开发调整等措施对水驱控制程度的影响。
式中 (对于正方形井网)
D = 1.0746
1 SPC
(对于三角形井网)
1.2.5分油砂体法
Mi——各油砂体水驱控制程度,小数; M——开发单元水驱控制程度,小数; Ai——各油砂体面积,km2; Ni——各油砂体地质储量,t; Li——各油砂体周长,km; D——井距,km; SPC——井网密度,井/km2;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油藏,水驱控制 程度对井网密度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此,要达 到同样的水驱控制程度,各类油藏所必须采用的 井网密度也相差很大。可见,在确定不同油藏的 注采井网密度时,首先应该定量的研究该油藏在 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控制程度的好坏,才能为合 理井网密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前提,为合理注采 井网的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根据地质和流体物性,计算在一定的生产压差 下,满足合理采油速度要求所需的油井数和总井 数,从而计算出所需的井网密度。该方法不受地 区和开发阶段的限制,适于各类新老油田。 1、单井年产油量 2、由合理采油速度计算出的全区块的年产油量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所需的油井数 设油井数与总井数之比为 得 由井网密度的定义得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计算实例
数为40 μm 2 • m / mPa • s ,生产压差5MPa,油井数/总 井数为0.667,计算系数取0.025。 由以上给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 油井219口,注水井109口,油水井总数328 口,井网密度为16井/km2。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根据采油速度和油井的单井产能,计算出所需 的油井数,由油井数与总井数的关系,可确定出 总井数,进而求出井网密度。这种方法适用于新 区。 1、单井年产油量: 2、由采油速度计算出的该含油面积上的年产油 量: 又由 和 根据井网密度定义得:
1.1.2井网密度和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由于油藏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 因此油藏最终采收率的高低与井网的稀疏有关。 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类型油藏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 率的关系,中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利用前苏 联谢尔卡乔夫公式分析了国内144个油藏或开发单 元的资料,按流度大小的不同得出5种类型油藏的 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相关式(表3-2):
1.1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最终采收率的 关系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非均质油藏的砂体多变,连续性差,注采井网 的密度必须最大限度地与这种砂体分布的复杂性 相适应,以便能够以较少的井数,获得尽可能大 的波及体积。所谓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是指注 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所能够波及到的含油面积 内的储量与其总储量的比值。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式中: α ——计算系数,它与注采井网和油井深 度有关。其取值原则如下: (1)对于面积注水井网: 当井深<2000米时,取 α =0.025。 当井深>2000米时,取 α =0.05。 (2)对于行列注水井网,取 α =0.025。 合理采油速度法计算实例 设某油田的含油面积为20km2,地质储量为 2000×104m3,合理采油速度为2%,地层流动系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5)能够建立最佳的压力系统。这个压力系统即 能够实现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又能够保证采油井 有较好的供给条件,以满足一定采油速度所要求 的产液量。 (6)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油田采用什国多数油田的油层多,各层连续性、渗透性都 有较大差异,因此划分好开发层系是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进而确定井网部署和选择有效的注水方 式。
NVo Bo Ri nw = 360qi (1 − f w )
又因为注水井数与总井数之比:
nw Rwt = now
得:
1.2.4注采平衡法计算实例
设某油田的含油面积为15km2,地质储量为 400×104m3,采油速度为1.8%,含水率为70%, 单井注水量为50m3/d,注水井数与总井数之比为 0.33,注采比是0.95,原油体积系数为1.2。 可计算出:油井数107口,注水井数为52口,油 水井总数159口,井网密度为10.6井/km2。

<5
18
对于具体油藏,通过研究其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具体关系,确定合理 的井网密度,以期达到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1.2 油藏井网密度计算与评价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1.2.4注采平衡法 1.2.5分油砂体法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1.2.7最终采收率分析法 1.2.8综合经济分析法 1.2.9俞启泰经验公式 1.2.10其他方法
1.2.4注采平衡法
在一定的注采比条件下,根据采油速度和含水 率,确定出所需的注水井数,再由注水井与油水 总井数比计算出油井总井数,进而求出井网密 度。 由采油速度和含水率,年产液量的地下体积:
根据年注采比的定义,得年注水量:
1.2.4注采平衡法
年注水量Qiw与单井平均注水量360qi之比,得 所需要的注水井数:
回归经验相关关系式 M=98e-0.0101/spc M=91e-0.03677/spc M=101.195e-0.0367/spc M=94e-0.0583/spc M=100.93e-0.1012/spc
>120 80~120 30~80 10~30 <10
SPC-井网密度,口/km2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Re——最终采收率;ED——驱油效率; B——井网系数;SPC——井网密度; ED和B的确定方法: (1)由试验等途径得到ED后,用现有井网密度和 标定采收率反求B; (2)由已开发区资料回归得到ED和B. (3)同条件区块借用。
1.1.2井网密度和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表格 3-2按流度分类时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关系表
类别 Ⅰ Ⅱ Ⅲ Ⅳ 流度, μm2 / mPas ⋅ 300~600 100~300 30~100 5~30 油藏或开发 单元数,个 13 27 67 19 经验公式 ER=0.6031e-2.012/spc ER=0.5508e-2.354/spc ER=0.5227e-2.635/spc ER=0.48321e-5.423/spc ER=0.4015e-10.148/spc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合理的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论证井网密度是油 田开发方案设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井 网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投资规模 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所谓合理井网密度是 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综合优化各项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水驱控制储量、最终 采收率、采油速度、钻井和地面建设等投资、原 油价格、成本、商品率、贷款利率、净现值、内 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最后得到经济效益最 佳、最终采收率也高的井网密度。
1.2.5分油砂体法计算实例
得到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关系曲线如下
99 98 水驱控制程度 97 96 95 94 93 0 5 10 井网密度 15 20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该方法用区块的总地质储量除以用常规试井 计算出的单井控制储量,确定出所需的油井 数,从而获得合适的井网密度。 1、确定单井控制储量 式中: Re 2 = k • Δts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在保持注水平衡的条件下,根据稳产期的最高 采液速度、单井平均采液指数、准吸水指数以及 注采井井底流压,按照合理油水井数比的原则, 可确定出所需的油井数及总井数,进而可计算出 相应的井网密度。 油田每年采出液体的地下体积
油田每年注入水的地下体积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