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11月24日)同志们:今天,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这是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成绩和经验,表彰一批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进一步促进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升、环境大优化、全民大创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进行了研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县政府发布了《黄梅县扶持重点现代商贸物流企业发展暂行办法》。
会议隆重表彰了30名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创业标兵”,对税收突破千万元的五瑞生物公司及其服务单位县药监局予以嘉奖。
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创业标兵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五瑞生物公司等广大纳税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刚才,三位创业标兵作了典型发言,大家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全县上下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奋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思想认识,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民营,支撑在民营,潜力在民营。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到2010年,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年均分别递增10.6%、24%,总户数分别达到13722户、1420户。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36家,出资总额达到11.8亿元。
目前,全县注册资本过500万元的私营企业34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7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已突破10亿元。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达到168家,比2006年增加108家。
五瑞生物、联兴化工等8家企业年产值过亿元。
二是贡献率大幅提高。
2009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2006年GDP 总量,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底的42.1%提高到2009年底的60%,今年预计达到68.5%。
2009年,全县民营经济税收收入2.7亿元,为2006年的4.13倍,年均增幅60%,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96.5%,民营税收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五瑞生物公司创税突破一千万元,成为我县首家纳税过千万的民营工业企业。
三是消费需求有效拉动。
2009年,全县实现民营消费品零售额37.5亿元,为2006年的1.81倍,年均增长22.2%;今年上半年,全县民营消费品零售额为18.5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5%,民营经济繁荣了城乡市场,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
四是民生保障有力改善。
今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突破13.8万人,比2006年增加8.8万人;其中私营企业达到6.8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将近3.7万人。
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为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看,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后劲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全县民营经济实体以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居多,规模型企业少,注册资金过千万元企业明显偏少,没有一家本土上市公司,仅有一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从事传统产业的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偏少;一般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少。
大部分民营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科学管理和良好的激励机制。
相当一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一般性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与日俱增。
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机制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不能从壮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等方面认识民营经济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形成重视、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二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近年来,虽然各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有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到实处,有的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
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不畅,用工矛盾突出,用地受到制约,人才相对匮乏。
三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管理服务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扶持配套措施,存在着“名义上开放、实际上限制”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县直部门在服务创业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行政许可前臵条件太苛刻、办证环节太多、“葡萄串式收费”、“钓鱼式执法”、“陷阱式办事流程”、中介机构与主管单位脱钩不彻底、服务性收费弹性太大、市场竞争不公平等等,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创业者的积极性、损害了企业利益。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民营经济是彰显黄梅特色优势的顺势而为。
我县地处三省交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群众思想活跃,商品意识强,有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土壤。
今年10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1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83.8亿元,占存款总额的73.5%。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3亿元,存贷差80.7亿元。
大量的民间资金在沉睡,大量的本地资本被抽借到外地支持别的地方经济建设。
未来五年,只要我们政策得当,引导得法,完全可以激活民间资本投入创业,唤醒蕴藏在民间的巨大发展潜能,形成全民创业、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是促进黄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做大做强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禅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是黄梅未来发展的关键。
当前,在各大产业投资份额中,民营经济占到90%以上,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
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我县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没有民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不可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增投入、扩规模、调结构、提质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体系。
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未来五年,是黄梅城市建设大发展、城镇化率大提升的五年。
加快城镇化,一是要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要加速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三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必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到城镇开店经商,到园区就业创业,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切实解决农民进城所必需的就业岗位、生活空间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四,发展民营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
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
民营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民生的保障与改善。
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有效增加税收、增加就业,逐步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把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彻底摒弃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现有的基础、优势和条件,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
二、弘扬创业精神,把全民创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民营经济,重在推进全民创业。
创业精神是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全民创业是加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今后五年,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力争全县私营企业数量达到2000户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以上;全县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2.2万户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入专业合作社比例达到50%以上,种养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5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85%以上,解决城乡群众就业达到20万人以上。
(一)创新理念,形成全民创业的氛围。
一是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重企亲商理念。
摒弃“学而优则仕”的落后观念,努力推动“官本位”向“商本位”转变,积极引导人们立志当老板、当大老板、干大事业。
对企业家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让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
积极倡导以诚招商、以利留商、以法护商,着力让各类投资者、创业者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放心发展,真正把黄梅打造成投资宝地、创业乐园。
二是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的理念。
黄梅的发展离不开上级的支持,但归根结底要靠黄梅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业。
要强化劳动立身、创业发家的思想,让劳动成为幸福的起点、创业成为财富的源泉。
要让更多的人把心思放在创业上,把资金花在创业上,把能力用在创业上。
三要克服“守土恋家”情结,树立敢闯敢试的理念。
当代浙江人历尽千辛万苦,踏尽千山万水,走尽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才挣得了“千金万银”,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浙江模式”。
要实现黄梅跨越发展,就必须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该争取的全力以赴,该抢抓的放手一搏,该冒险的勇往无前,敢于喝“头口汤”,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白手起家,在创业中经风雨、闯市场、成大业。
四是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树立做强做大的理念。
富而思进,永不满足,坚持创业再创业、求富求更富、求强求更强,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和争先的锐气,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眼光、更远的目标,追求干大事、创大业,实现大发展,闯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企业和企业家。
(二)创造活力,培育全民创业的主体。
全民创业的一个总的基本原则就是不管是谁,不论是什么身份,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在黄梅投资创业,我们就要鼓励支持;不论项目大小,不论从事什么创业,不论资金多少,只要对黄梅发展有利,我们也同样鼓励支持,这也是我们推进全民创业的基础和前提。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全民创业活动,激发全社会投身创业的热情,着力培育一大批有胆识、有作为的创业主体,创造人生活力、家庭活力和城市活力,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
机关干部要立足岗位,服务创业;支持事业单位干部分流创业,把干部培养成为参与创业、服务创业的“排头兵”。
开辟农民创业基地,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大学生和广大农民创业,成为全民创业的主力军。
引导更多农民走上“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家盖楼房,四年投资办工厂”的创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