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同学们:刚才我作了自我介绍,希望将来能和大家成为朋友。
同时,因为本人知识匮乏,水平低下,不善言谈,课中如有失误之处,还望理解原谅。
那么,我们为什么学习军事理论呢?其实,首先,学习军事理论是在遵守我国相关法律,主要突出“四法一要”:(点击鼠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军事理论教育和参加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
其次,我们学习军事理论也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点击鼠标)一是维系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二是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三是应尽的神圣义务和职责;四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五是全面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现在我们学习军事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什么学军事理论为大家作了简要提示,可是,我们同学们学什么呢?其实,非常好理解,(点击鼠标)我们主要研究战争、军队、国防建设等军事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与军事运动相关其他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主要内容有无产阶级战争观、指导战争的方法论、人民军事建设、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环境、军事高技术与信息化战争等。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国防概述,这也是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
中国国防概述教学目的:(点击鼠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熟悉掌握国防的基本含义、基本类型、基本特征,进一步了解中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发展,不断强化当代中华儿女的国防观念,切实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中国国防历史回顾教学内容:(点击鼠标)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三、中国国防历史回顾教学时间:两个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授课要求: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二、严禁随意走动,禁止交头接耳;三、如有手机的同学请关机或放置振动。
同学们: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的根本大计。
进入新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表面缓和,但潜在的安全威胁却从来没有消除,“天下仍很不太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必须居安思危,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赢得战争、维护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点击鼠标)(一)国防的含义(点击鼠标)有国才有防,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点击鼠标)“国”源于“或”,“或”者,“邦”也,“邦”者,“国”也。
“或”字结构中,(点击鼠标)“口”代表着人口,(点击鼠标)一横代表着土地,(点击鼠标)“戈”字代表着武力。
它寓意着: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
到春秋时期,在“或”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代表着一定疆域“□”,(点击鼠标)“就形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國”字,于是战国时期便有了(点击鼠标)“诸候治疆域为国,大夫治疆域为家”的说法。
1955年简化汉字,(点击鼠标)以“玉”代“或”而形成现代的“国”字。
“玉”字既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也称“玉玺”,“玉玺”代表着国家的权力。
什么是国防呢?1997年3月1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条规定:“三句话概括”:(点击鼠标)“1、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2、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3、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这条规定界定了我国“国防”概念的基本含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点击鼠标)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扩张型。
(点击鼠标)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其它国家进行侵略、和渗透。
如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以实现其军事力量的对其它国家进行牵制。
足见其侵略扩张和全球霸权主义的野心。
二是联盟型。
(点击鼠标)也就是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
所谓一元体联盟,就是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他国家则从属于他,目前的(点击鼠标)日本、韩国的国防属于此种类型,都是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
所谓多元体联盟,则是各国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点击鼠标)北约组织和独联体组织。
三是中立型。
(点击鼠标)就是采取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建立相应国防体系,以保障本国的安全。
如瑞士、瑞典,就属于典型的中立型国防。
四是自卫型。
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点击鼠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属于全民自卫型国防。
我们的国防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点击鼠标)平时,我们一提起“国防”,许多人认为:国防是军队的事,国防就是战备;国防就是打仗;国防力量等于军事力量,等等。
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是一种狭隘的国防观。
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应该是全社会的国防、全民的国防,是多要素综合并举的国防。
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五性”:特征之一:国家利益的整体性。
(点击鼠标)国家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安全与发展两个方面。
只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才能发展;只有发展,国家安全防务才有建设与巩固的基础。
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特征之二:(点击鼠标)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国防力量,是国力在国家防务上的表现和运用。
(点击鼠标)国力是一个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等因素的综合的系统概念。
因此,国防力量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概念,其强弱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支撑国防力量的诸要素中,(点击鼠标)经济实力是基础,兵员潜力是支柱,民族精神是灵魂。
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总体发展水平制约和影响着国防力量的构成规模和发展水平。
特征之三:(点击鼠标)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战争是国防斗争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但国防斗争,不仅是敌对双方军事力量在战场上“硬实力”较量,同时(点击鼠标)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心理等非武力斗争形式的“软实力”较量。
有了雄厚的综合国力才有可能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也只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通过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手段,显示应对战争的国防能力,可以给敌方造成一定的震慑,使其不敢以武相加,从而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特征之四:(点击鼠标)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现代国防斗争更重视质量优势,而不仅是数量优势,更重视整个系统的威力面而不是某些单元的作用。
因此,各国普遍着眼于从宏观规划上合理调整武装力量的比重,科学规划国防建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国防实力在国家实力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点击鼠标)以军事力量为主,做到综合国防实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
特征之五(点击鼠标):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点击鼠标)全面增强防卫能力必然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依靠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来建设国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因为随着国防内涵的扩展,国防已经不只是单纯军事意义上的国防,是关系国家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和每个公民的事情,已经形成了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中国国防历史回顾(点击鼠标)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据史书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1世纪便进入了奴隶制阶级社会,建立起了夏王朝,由此便有了国防实践活动。
这里我们分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1919)、现代(1919--1949)、当代(1949以后)四个阶段和大家一起对中国的国防历史做一个简要回顾。
(一)古代国防的兴衰(点击鼠标)我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建立开始,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为止。
当时,还没有中国与外国的概念,只有“中央王朝与诸候国”、“华夏与四夷”等概念,所以这一时期所谓的国防,还不能说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国防。
但这一时期割据政权之间的互相兼并,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侵略与反侵略活动,对我们现在研究国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1、古代兵制建设(点击鼠标)兵制主要指军事制度,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
我国古代兵制建设在发展中,不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夏王朝时期,(点击鼠标)奴隶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抵御外族侵扰或继续征服周边的氏族,已经出现了由少数不参加生产劳动的贵族上层成员组成的卫队,也就是夏朝最初形式的国家军队,也就是后世国家常备军的初形。
那时的军队由夏王亲自率领。
到了商朝,(点击鼠标)据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看到,已经有“王作三师:左、中、右”的记载,这说明当时国家军队已经有固定的编制--王师。
商朝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的不断扩大,军队的建制也趋于成熟。
在西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中,(点击鼠标)已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史记·周本纪》)的记载。
同时西周已有“宗周(今西安西南)六师”,“成周(今洛阳东北)八师”之说。
六师、八师的出现,说明西周已经出现常备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点击鼠标)随着战车数量的增加,各国又出现了军的编制,多数编为左、中、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每军有战车二百乘左右。
军事领导体制上也出现了将、相分职,在国王下边,文职称相,武职为将,相议政、将领军,并且出现以将为领帅组成的军事机构。
同时,随着冶铁业的发展,战国时期铁兵器已大量应用于战场,使军队由单一兵种向多兵种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点击鼠标)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全国有了统一的军队,并形成了由京师兵、郡县兵、边兵组成的武装力量体制。
秦朝以后,汉承秦制,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兵役制度进行了更改,根据作战空间又进行了陆、海、空军的分工,但武装力量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中央部队、地方部队、边防部队这三种基本类型。
2、古代国防工程建设(点击鼠标)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
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这里重点介绍边防、海防建设。
我国古代的边防和海防,到了明朝就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完整的边、海防体系。
(1)边防建设(点击鼠标)著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当时中华民族内部纷争中分裂的各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修建起来的巨大的国防工程。
早在2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秦国开始各自修建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负责,征集大量人员,大力修建和扩展,把北部长城连接起来。
以后,经各个朝代的多次修建,到明代形成了东起辽东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5千多公里(1.27万余华里)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