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摘要:近年来, 在慈善事业一片繁荣的背后, 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 而由慈善丑闻所带来的社会公众普遍的不信任更是对慈善致命的打击。
站在社会学的视角下, 我国的慈善事业为何丑闻不断? 面对一再打折的慈善公信力, 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呢? 这些都是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加以探讨的。
关键词:慈善丑闻; 郭美美;公信力; 宰制; 集体行动的逻辑; 对策。
On the crisis of 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rosperity in the charity behind the charity scandal after another; the public generally do not trust brought about by the charity scandal charity fatal blow. Standing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China's philanthropy is why scandals? Face repeatedly discounted charitable credibility should we how to improve? These are the author trying to be explor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Charity scandal; GUO Mei-Mei; credibility; domination;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countermeasures.一、信任危机的概念1.1信任危机的含义信任对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说就是其生命力, 而丑闻便是一种破坏慈善信任的病毒。
但是目前不断曝光的慈善丑闻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一再打折, 因此如何挽回慈善事业的生命力便成了当务之急。
本文试图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揭露慈善丑闻不断的原因, 以及针对如何重新树立慈善事业在公众心目的形象, 提升其公信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1.2、信任危机的影响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由于其组织性质的特殊性,已经给中国各个方面的慈善事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全国各的血库纷纷告急就发生在郭美美事件之后,各种调查都将矛头直指红十字会。
可以说郭美美事件将本身透明度不高的中国红十字总会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各方质疑,红十字会方面不应仅仅就事件本身做出所谓的解释,而应该对其官僚作风浓重的体制进行深刻的总结反思必要的时候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想到红十字会,第一个想到的词往往是“慈善”。
这是一个温馨而美好的词语,在很多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做慈善事业都是让人敬佩和阳光的,但是在中国,尤其是郭美美事件曝光后人们对慈善事业的信心降至冰点。
二、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发生2011年6月21日,郭美美的微博引发的大批网友的关注。
2.1郭美美事件的引动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次日上午,记者拨通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电话。
一听记者提起微博上“郭美美”的名字,郭长江不禁笑出声来,“她根本不是我的女儿,我压根就没有女儿。
”针对新浪微博网友“@郭美美baby”炫富事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官方网站发出声明,以下为声明全文:一名为“郭美美bab y”的网友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网络炫耀其奢华的生活方式,引发网友热议甚至炒作。
我会对有关信息调查、核实后,特作如下说明:一、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未设有“商业总经理”的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
二、为维护红十字标志的严肃性,我国《红十字会法》、《商标法》及相关法规,均严格限制第三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红十字”的标志与名称。
我会保留进一步追究有关方面相关责任的权利。
三、我会一贯反对那些企图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达到对个人进行炒作的行为方式,也希望社会各界以平和心态看待此类问题,不被利用。
最后,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红十字事业的支持,希望继续对红十字会工作进行监督。
但是,对于红十字会的说明,在联合早报网以“郭美美事件之后你还会给红十字会捐款吗”为题,开展了一项读者投票,截止昨日,调查共获19万5645个有效投票,当中有高达77.67%的读者表示不会再捐款,会选择其他渠道,有10.75%选择“视情况而定”,仅11.58%的读者表示“依然信任红十字会”。
这结果充分的说明了群众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
2.2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表现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6月,全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但自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
其中,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
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
民政部财务司有关人士表示,上述数据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大,主要是因为去年上半年我国发生旱灾、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捐赠热潮,而今年则较为平静。
但是,记者从民政部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今年6月全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而7月为5亿元,减少了5.2亿元,降幅接近51%。
而这一变化,正是发生在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引发慈善信任风暴的背景之下。
自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
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表示,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
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
从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到中华慈善总会的“尚德诈捐门”,再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中非希望工程”,慈善信任风暴愈演愈烈,慈善组织成为“众矢之的”。
据北京市红十字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北京市红十字会共接受社会捐款28笔,总计15.44万元。
其中个人捐款8笔共7495元,较往年大为减少。
而北京市红十字会在2008年的月平均捐赠额为124万元、2009年的月平均捐赠额为220万元、2010年的月平均捐赠额为756万元,两相比较,差距巨大。
遭遇“落差”的并非只有北京市红十字会,还有深圳市红十字会。
述两家红十字会有关人士此前均曾表示,捐赠额锐减和“郭美美事件”不无关系。
三、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原因分析从法律的高度来讲,红十字会本身属于国家机关,在我国现有国情下,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
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3.1法规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在中国,有专门针对红十字会的单独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香港地区则有《香港红十字会条例》提供法律保障。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是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
而且该法中并未明确提及对红十字会的监督办法。
从而在法律的高度有着先天的缺失。
相对于大陆,香港特区的红十字工作是成功的。
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督体系具有相当的公信力,透明的财务支出让捐赠人知道自己所捐赠款项的去处。
[1]而在中国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人民发现全国各地给灾区捐款绝大部分进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慈善捐款和财政收入之间被人为搞得模糊不清,政府对慈善捐款的过分掌控,让民间慈善组织难以找到发展空间。
以现在国内情况来看,如何定位慈善组织和政府的关系确实是一个难题。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提出,我国的慈善组织往往因为和政府的关系亲疏远近不同而获得的发展机会不同。
离政府越近,往往资源越多,发展越好;离政府越远,往往得不到支持,资源匮乏,举步维艰。
她认为,政府应该把主导慈善变为辅导慈善,给民间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
“替代民间社会,不仅会破坏慈善市场的资源原则,还会酿成政府和民间社会争利,甚至导致慈善事业被腐败的官员所利用。
”民间公益组织的正常发育,需要《捐赠法》、《慈善法》等制度为保障。
这等制度固然制约民间慈善事业的“从业人”,但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制约行政与司法权力,明确公权对民众的责任,以保障民间公益组织的合法地位与权益。
中国红十字会有专门的法律,即《中国红十字会法》,据该法律规定,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年要向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同时接受人民政府的检查监督。
这样的监督机制看似严密,却并不能让公众满意。
[2]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表示,我国目前对公益慈善机构的监督容易流于形式,比如对公益机构的年度检查报告,发挥的作用很有限,难以建立信心和引导公众捐款。
[3] 而从国外经验来看,更多的是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发挥引导的作用。
美国有多家慈善评级机构,为超过5300家慈善机构评级,级别从无星到四星不等,同时提供不同标准的排行榜,其中包括了负面排行,比如筹款回扣率排行、财务危机排行、劣等机构CEO薪水排行等。
邓国胜说:“目前中国纯民间的评估机构还没出现,有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多是些民政部门发起或以民政部门主导的,带有官方背景,其最大缺陷就是行政干预,所以还是希望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能出现。
”3.2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对公众而言,中国红十字会一直是一个庞大的神秘组织。
它每年得到政府的近3亿元补贴,其架构包括31个省级分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还拥有港澳红十字会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铁路系统红十字会。
除了这些与政府相似的行政设置之外,红十字会总会之下还包括基金会这一系统,由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传播基金以及挂靠的多个基金组成。
这两条脉络揭示出中国红十字会的双重身份。
[4]作为普通民众当然会产生诸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红十字会的架构如此独特?它究竟应该是个官方慈善组织,还是个独立的民间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属国务院直属的副部级单位,中国红会从中央到县乡一级,层层与政府体系接驳。
其名誉会长是当地政府的一把手,会长是政府主管文教的行政副手,大部分理事由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兼任。
各级红会的负责人由政府任免。
每年红会接受财政拨款近3亿元(2007年数据),与其接受捐赠收入相当。
各级红十字会的经费收支情况只需向理事会负责。
虽然不能说中国的慈善机构完全没有独立性,但中国的慈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主导和控制,中国因此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