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男女比例失衡
美国媒体日前发表一份报告称,性别比例失衡 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工商研究院主任魏尚进 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晓波一同 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最 主要原因,竟然是中国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男女比例失衡的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 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
• 1.首先是要完善产权制度,这是金融机构共 同基金发展的基础条件
• 2.是必须完善和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使居民有信心投资。
• 3.进一步优化机制,减少腐败,减少金融的 门槛,使政府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设租。
• 4.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包括金融业的治理结 构和政府的监管等,最终是政府进一步减少 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市场回归市场,政府回 归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
经济104班
1.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对 奢华的传统 2.“货币幻觉”的存在 3.近几年来,中国整体的收入水平升高了 4.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人们缺乏投资渠道 5.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存钱养老\用于教 育的占多,使消费信心缺乏 6.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也不够积极 7.企业的净收入增加 8.男女比例失衡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变量是收入。在居 民消费倾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居民个人收 入越高,消费支出也就越多。因此,实现消 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是提高个 人收入水平。在居民消费倾向变动的情况下, 依据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居民的消费倾向 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趋向下降。这就意味着 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 收入,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从过去的政府大包大 揽,到现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 高的前提下,个人未来的预期支出是个未知数,很 可能是个无底洞。许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费,只有存 起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似乎才能对未来稍有一点
把孩子当作储蓄罐,所谓养儿防老,现在他们必须 为自己买保险。在中国,越来越高的教育成本也多 由家长负担。
企业的净收入增加
目前我国国内储蓄率非常高。分析国内储蓄结构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储蓄;二是政府储蓄; 三是企业储蓄。但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居民 储蓄事实上正在逐渐下降。造成高储蓄率的关键 问题在于过高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两个方面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降低政府储蓄率和降低企业 储蓄,同时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消费,增加公共产 品包括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这 样做,既可以让居民个人减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 不确定性,又同时能在新的公共产品中寻找到新 的消费增长点
投资渠道的缺乏
高储蓄率现状反映出一些风险相对比较低且 收益比较稳定的投资工具现在还是比较少, 居民可投资渠道尚显匮乏。银行存款比例过 高,反映居民可投资的渠道较少。 中国的高储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系列社会 经济问题:投资渠道不畅、社会保障不健全, 消费的增长落后于收入的增加,金融服务业 创造的理财产品在规模上还远达不到社会的 需要。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 对奢华的传统
• 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一种长 期的心理特质。“天晴带伞,食饱带 粮”,这是和西方“及时行乐”观念 不同的地方。某种程度上,节约的传 统美德限制了居民的当前消费,而促 成了他们的储蓄。
“货币幻觉”的存在
含义: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 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 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 错觉。有些理财专家把“过于算计”结果为 算计所误的理财盲区为“货币幻觉”。 这种“货币幻觉”实在是人们“不知货币真 面目,只缘身在货币中”的典型表现。由于 人们“货币幻觉”的存在,可以使通货膨胀 对储蓄形成两种相反的作用,因而减弱通货 膨胀的作用力度。换句话说,也就不难解释, 为什么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负利率”时 代,人们冷对之。
1受城乡二元保障结构,和在城镇又存在明显的国有和集体 二元结构的制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覆盖范围狭窄, 商业保险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很规范,于是储蓄成了最安 全的资金去处,为了养老,为了突发事件,乃至为了子女 的教育,居民选择了把储蓄作为了自己的“个人保障”, 导致消费信心缺乏。
2. 基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我国经济转轨过 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不可确定和相应政策规范的不完善 导致居民收入预期的未知性,为保证未来的消费水平和预 防事故和灾难,他们只有节省开支增加储蓄。消费者并不 只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收入作出消费决策,他们在很大程 度上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这就是 著名的永久性或生命周期收入假说(萨缪尔森《经济学》 )
报告发现,男方家庭的储蓄率不但高于女方, 而且同当地性别比例失衡成正比,即失衡越严 重,男方储蓄率就越高。结果是,同1990年代 相比,中国储蓄率几乎增长一倍,跃居世界第
1.加快发展直接投资; 2.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 3.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 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 4.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转化高收 入群体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 买力; 5.加大规范市场秩序力度, 提高消费领域信用水平。 6.增强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 7.拓宽和疏通直接融资渠道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不够积极
中国人对于借贷有反感,尤其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存钱、买房, 他们能够希望存一部分钱之后能够支付自己住房首付金 ,如果住房 增长太快,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住房增长速度,他们储蓄率 意愿会进一步加强。
消费信贷的发展条件 一.厂商要有商品,商品的供给要大於需求。 在短缺经济状态下消费信贷难以产生和发展, 过剩经济应是发展消费信贷的经济基础和前提 条件; 二.金融机构要有充足的资金供给能力; 三.消费者具有对特定商品的需求,消费信贷 建立在即期支付能力不足、同时以未来收入能 力为保证的潜在支付能力的基础之上; 四.供给方(厂商、金融机构)与需求方(消 费者)具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厂商提供优质的 产品、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消费者 按期还款,是发展消费信贷的信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