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案例
从经济角度来看,信用是指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 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基本特征
以诚信为基础。 以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为内容。 以付息和偿还本金为约束机制。
以诚信为基础。
交易者因为害怕失去声誉,因而会很小心地遵守每一 项承诺。当一个人一天交易20次的话,他就不大可能 欺骗别人,因为那样会使他失去更多。当人们之间的 交易很少的时候,我们发现人们就有可能进行欺骗, 因为通过欺骗得到的东西比他们由此受到的损害更多。 ——亚当· 斯密
二、信用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 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 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 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信用的亲周期特征
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主要表 现为正向反馈机制,即:在经济上升时期,由于抵押资 产升值,市场前景看好,银行将增大信贷供给,从而刺 激经济进一步扩张;反之,如果经济出现衰退,导致借 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抵押物价值下降,银行在发放贷款 时更加谨慎,使得银行信贷规模急剧下降,进而导致经 济进一步衰退。
消费信用的作用 消费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 一是消费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当前的消费效用; 二是消费信用对生产有促进作用; 三是消费信用可以调节消费,调节公众在购买消费品 时在时间上和支付能力上的不一致。 我国消费信用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经济收入低,且增幅缓慢 二是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 三是消费者消费观念陈旧 四是消费信用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
信用的基本要素
借贷关系的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 体现了一定的时间间隔。 信用关系的成立既可以通过口头确立,也可 以通过书面签约的形式来确立。
信用、债务、信贷,它们之间 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信用的产生
信用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私有制,而充分条件则 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私有制决定了财产分属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所有。 产品剩余必然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即 此余彼缺、此时多彼时少。
一、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 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前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 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 信用工具由五大要素构成: 面值 到期日 期限 利率 利息的支付方式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收益性:能定期或不定期带来收益; 偿还性:信用凭证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流动性:资产能够迅速变为货币而不遭 受损失的能力; 风险性:为了获取收益提供信用,必须 承担风险。
以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为内容。
具体内容是指自己有商品或货币,才能借给别人, 同时它还体现了信用活动中的一方对商品或货币 有所有权或支配权。
以偿还本金和付息为约束机制。
它包括偿还和付息两个方面: 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这就规定信用的偿还性。 同时,债权人还要获得利息。利息实际上是对资金 使用权让渡而引起即期消费和机会收益损失的报酬。
信用形式是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是信用活 动的外在表现。
按融资性质分类,可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等。 按信用主体分类,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按期限长短分类,可分为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等。 按借贷对象分类,可分为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等。
一、商业信用
定义: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 相联系的信用,包括两种基本形式:赊购与赊销。 特点: -借贷双方为企业 -借贷的对象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 -是直接信用 商业信用的作用 第一,商业信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信用支持。 第二,商业信用润滑了社会生产流通过程。 第三,商业信用的普遍发展有利于形成社会生产的 基本经济秩序。
三、国家信用
定义: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 形式;或者说是政府的借贷活动。 国家信用的形式: 国库券 公债券 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货币流通和经济 增长的影响上面。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信用创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劳、麦克鲁德、熊彼特、哈恩。 主要内容包括: ① 信用就是货币。货币是一种交换手段,因此,凡是 有交换手段职能的物品都是货币。信用既然被用作流通 手段和支付手段,那么,信用就是货币。 ② 信用就是财富。因为货币就是财富,信用就是货币, 故信用就是财富。 ③ 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生产资本,通过这种生产 资本的扩张即信用量的增加与扩展可以创造社会财富, 繁荣商业,使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活力。银行具有无限 创造信用的能力。
三、信用工具的种类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分:直接信用工具与间接信用工具;
按形式分:商业信用工具、银行信用工具、国家信用
工具;
按期限分: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按所运用的市场交易范围分:货币市场类工具、资本
市场类工具、衍生金融类工具和其他类信用工具。
现代典型信用工具
票据,包括本票、汇票和支票; 信用卡; 国库券; 股票; 长期债券; 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 权合约、互换合约。
第四节
信用与经济
信用与经济发展 信用与经济周期
一、信用与经济发展
信用媒介理论
又称自然主义信用论,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
主要内容包括: ① 货币只是简单的交换媒介和一种便 利交换的工具; ② 信用仅是转移和再分配现有资本的 工具,不能创造新的资本; ③ 银行的作用在于媒介信用,而不是创造信用。同时, 银行必须在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放款。银行通过 充当信用媒介,发挥着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的资本, 提高资本效益的作用。
五、国际信用
定义: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 构及国际经济组织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 信用形式。 主要方式: 出口信贷(包括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信贷(双边贷款和银团贷款); 政府贷款; 补偿贸易(返销和互购);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的特征 信用工具的种类
第二章
参考书目:
信用与信用形式
货币金融学,楚尔鸣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黄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吴少新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本章结构安排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四节 信用与经济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定义
从字义来看,通常指的是相信、信任、声誉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第一,商业信用存在于工商企业之间,它的规 模大小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受到一定规模 的限制。 第二,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第三,商业信用的范围与期限受到限制。 表现形式:商业票据
二、银行信用
定义:是指以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 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特征: -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来提供 -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信是金融机构为借款人提供信用勤劳作出信贷 承诺,可以提高借款的的信用等级,从而使 其具有更高的融资能力。 信用的放大作用是指信用能使经济主体的交 易活动具有杠杆效应。 增信与放大作用在经济运行正常时,可以促 进经济发展,但在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时, 则会加剧周期的发展。
非常信用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熊彼特。主要内容包括: ① 信用有“正常信用”和’非常信用’之分。前者指 银行信用,而后者则纯粹是流通工具的创造,它并不以 现实的商品流通为基础。 ② 正常信用创造了对社会利润的享有权,它是提供服 务和现存商品的证明。 ③ 非常信用也创造了对社会产品的要求权,然而它并 不提供过去创造的生产性服务,而只是未来的服务和还 未生产出来的商品的凭证。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难以动员的资 金 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的 稳定性则较差 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人 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
四、消费信用
定义: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 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方式: 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 分期付款-中长期消费信用 消费贷款-长期消费信用
三、信用形态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 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 信贷活动,是最原始的信用形态。
借贷资本信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主 要的信用形态,信用集中 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
四、信用的功能与作用
促进社会资源再分配。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节约社会流通费用。 调节国民经济。
第二节
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优于商业信用的地方 -银行信用的规模不受借贷资金数量的限制 -银行信用不受贷款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互补互促的关系 市场用途的相互补充 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有支持作用(如银行 承兑汇票)
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银行信用是在 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是商业信用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银行信用的发展又使得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完 善。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撑,企业之间的赊购赊销 才不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条中断,企业之间的商业 信用才可能发生。因此,商业信用的发展有赖于 银行信用的支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 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发展不是相互排斥的, 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服 务于工商企业的两种基本的信用形式。